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在择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2022-06-10王春华

黑龙江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罗哌单侧卡因

王春华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为临床关节骨科常用术式之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对机体产生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疼痛感[1-2]。临床针对择期行单侧TKA患者多以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其具有运动和感觉分离功能,但对部分患者镇痛效果欠佳[3-4]。因此,仍需联合其他药物,以提高镇痛效果。右美托咪啶属α2受体激动剂,高选择性及特异性是其特征,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单侧TKA患者,旨在探究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择期行单侧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59例。其中复合麻醉组男36例,女23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6.42±7.64)岁;体质量指数:18.3~27.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45±1.16)kg/m2;常规麻醉组男37例,女22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8.16±7.75)岁;体质量指数:18.9~27.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3±1.04)kg/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择期行单侧TKA;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2)排除标准:伤前膝关节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合并肝、肾、心、肺功能障碍;依从性差;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麻醉禁忌证;不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不完整;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禁水6 h,禁食12 h,连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率等,建立静脉通路,行侧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常规麻醉组注射0.5%罗哌卡因(Aspen Pharmacare Australia Pty LtdH20140764)20 mL,复合麻醉组于常规麻醉组基础上注射右美托咪啶(山东辰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28)1μg/kg后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B.Braun Melsungen AG,国药准字H20160234)0.3 mg/kg、咪达唑仑(HEXAL AG,国药准字H20160399)0.03~0.04 mg/kg、罗库溴铵(N.V.Organon,国药准字H20140847)0.6~0.9 mg/kg、舒芬太尼(Sufentanil Citrate Injection,国药准字H20150126)0.4~0.5μg/kg,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维持35~45 mmHg(1 mmHg=0.133 kPa)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桡动脉穿刺置管。麻醉维持:泵注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 6~10μg/kg/h,丙泊酚(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国药准字H20150654)4~6 mg/kg/h,间断予以顺式阿曲库铵(Aspen Pharma Trading Limited,国药准字H20181158),并酌情吸入1%~2%七氟醚(Baxter Healthcare Corporation,国药准字H20160431),维持Narcotrend值(37~50),术毕,连接自控镇痛泵(静脉)。设置参数:背景剂量2 mL/h,无负荷量,锁定时间20 min,按压单次剂量0.5 mL。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术前、术毕即刻、术后12 h血清P物质、孤啡肽(OFQ)、人β-内啡肽(β-E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两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程度,共10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恶心、低血压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OFQ、β-EP情况

复合麻醉组术后12 h血清P物质、OFQ、β-EP水平较常规麻醉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OFQ、β-EP情况(±s)ng/L

表1 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OFQ、β-EP情况(±s)ng/L

OFQ β-EP组别复合麻醉组(n=59)常规麻醉组(n=59)P物质t值P值术前24.67±2.65 25.01±2.62 0.701 0.485术毕即刻33.74±2.63 34.35±2.57 1.065 0.289术后12 h 28.24±2.45 31.97±2.53 8.135<0.001术前5.81±1.03 5.57±0.94 1.322 0.189术毕即刻11.02±1.31 10.71±1.22 1.330 0.186术后12 h 5.62±1.01 7.45±1.32 8.457<0.001术前11.85±1.56 12.15±1.38 1.106 0.271术毕即刻15.73±1.24 15.47±1.36 1.085 0.28术后12 h 12.22±1.64 14.03±2.26 4.979<0.00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

复合麻醉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较常规麻醉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s)分

组别复合麻醉组(n=59)常规麻醉组(n=59)t值P值术后6 h 0.62±0.17 0.67±0.12 1.846 0.068术后12 h 2.11±0.38 2.54±0.42 5.832<0.001术后24 h 1.84±0.39 2.14.±0.37 4.287<0.001术后48 h 1.44±0.2 1.76±0.2 7.057<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讨论

现阶段,临床针对单侧TKA患者多以硬膜外镇痛及静脉镇痛两种镇痛方式为主,其中,静脉镇痛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应用药物会作用于全身,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低血压、头晕等副反应,硬膜外镇痛虽全身作用相对少,但易导致患者产生脱管、硬膜外感染、尿潴留、下肢运动障碍等副作用。故临床应积极寻找新的麻醉方案,以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择期单侧TKA患者发现,复合麻醉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较常规麻醉组低,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由此可见,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择期单侧TKA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安全性高。原因分析为右美托咪定属α2受体激动剂,其能用于脊髓及外周α2受体,进一步发挥良好镇痛效果,且对交感神经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促使茶氨酚释放量降低,不仅能发挥催眠、镇静、麻醉效果,达到模拟生理睡眠、抑制寒战等作用,还可效降低术后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6]。

研究发现,血清P物质、OFQ、β-EP浓度和机体遭受到伤害性刺激有密切关联,当机体遭受损伤时,受损神经纤维和组织会大量P物质、内源性刺激因子等,β-EP属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当机体发生疼痛、创伤等情况时,β-EP会通过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进至血液中,而OFQ为阿片类受体配体,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和已知阿片受体激动剂亲和力相对较差,作用机制和阿片肽相似,血清P物质、OFQ、β-EP均参与疼痛发生、调节、传导等过程,当机体遭到损伤时,其水平会呈异常表达状态。本研究数据显示,复合麻醉组术后12 h血清P物质、OFQ、β-EP水平较常规麻醉组低,提示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择期单侧TKA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P物质、OFQ、β-EP水平。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择期单侧TKA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P物质、OFQ、β-EP水平,缓解术后疼痛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罗哌单侧卡因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