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腰楼观无须看 位置经营是关键
——萧照《山腰楼观图》寻趣

2022-06-10范美俊

老年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李唐山腰笔法

□范美俊

《山腰楼观图》表现了造化的鬼斧神工。画幅左侧以浓墨重笔绘就一座巍峨大山,坚硬的石质以刮铁皴和斧劈皴塑造,似有万吨之巨;重山复岭间,飞泉悬壁,林木茂密,路径萦回,路人攀行,屋宇隐现;山腰处有两人正远眺江河流向,似有指点江山之意,成为画眼,更添自然之生机活力;前景描绘岸边石壁,有左右欹曲巨树三株,以双勾夹叶填染青绿色,一渡船隐于其下;画幅右侧,为平远水面,视线由近及远,夹岸疏林、村落远山直至遥远天际,皆历历在目,尽收眼底。

作为李唐的传奇弟子,萧照作品中的巨石叠放、树石造型,皆有老师《万壑松风图》中水墨苍劲的影子。宋室南渡后,萧照的创作并未采用原本较为流行的中轴式构图,而是将中间部分作为主体的巨大山石移到了画幅左侧,使巍峨的山势由正转侧、由全至半。这样,就为右侧低矮的平远河岸和水际留出了空间,画面整体上也就不再那么突兀逼人。虽然其庄严雄伟的特点稍微减弱,但画面空灵悠远的特征反而得以具备,而且形成一虚一实的对比与呼应。相较于李唐以笔法繁简、墨色对比的强烈来表现“实中有虚”,萧照则以留白去描绘烟岚雾气的迷蒙景象,借以实现“虚中有实”的意境表达。至此,自李唐而至萧照建立的水体、云雾、空天等“虚”体物象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画面虚实相生、回环兜转,开始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并直接影响了南宋“一角半边”式的山水画形式的走向。

《山腰楼观图》南宋·萧照 绢本墨笔 179.3cm×112.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中有名款“萧照”二字,以楷书写就,隐于画幅中央的树石之间,这与《西湖志余》所载相符。明人张丑《清河书画舫》说:“笔法原出李唐,而沈著过之。”实际上,以《山腰楼观图》来看,仍不出李唐路径。不过,萧照在李唐的笔墨基础上另辟蹊径,转向经营位置的变化,也象征着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风的式微,向着南宋特有的“一角半边”式构图转型。

此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将主峰左移而尝试描绘其侧面,从经营位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改变了北宋山水画主峰鼎立中央的程式。画面右半部分几乎以留白为主,隔岸河岔及烟雾中隐现的丛树、水体和远山,以烘染代替勾皴,愈远愈淡,愈远愈虚。这样的布置形成了强烈的黑白对比,左侧的黑色主体为“实景”,约占整个画幅的三分之二,右侧亮白色的虚景占三分之一,符合黄金分割比例。不过,这种虚实反差略显太大,有生搬硬搭之嫌,缺少后来成熟时期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一角半边”式山水图式的自然生动。

猜你喜欢

李唐山腰笔法
品读
李唐&萧照:徒儿,放下屠刀吧!
爱在一起 感恩有你
季传富
庭院中的童年
探寻方法,发散思维
几多笔法写思情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爱心义诊
白云绕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