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2022-06-10孟宪双
孟宪双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習,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在情境中探究知识
1.在操作情境中探究新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通过操作思考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再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量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装饰板的面积,列表统计,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实现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时,教师让学生判断“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6”的正误,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际交流,使学生知道可以从周长和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这三方面去比较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进行。
二、在教学中创设故事化情境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零”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是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零”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零”表示。
三、借助游戏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生活案例之外又一个符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素材,小学生普遍也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对游戏资源进行适当的运用,这样能够让问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兴趣。具体来讲,通过游戏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将游戏人物作为核心素材,通过游戏人物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场景。另一方面,可以立足游戏场景,从某些游戏场景来构建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代入其中进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游戏素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游戏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辨别区分,选择积极健康的游戏,切勿选择网络、手机等电子游戏。
四、利用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是取之不尽的,若能把它们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利用生活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感情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五、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息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六、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针对性
一是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二是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一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4CF570AF-5FB6-46EA-A815-1D00F11F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