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开发之应对策略

2022-06-10李传伟王映华

职业时空 2022年2期
关键词:适应性职业教育

李传伟 王映华

摘要: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之一,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纽带,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教材在职业教育岗位需求、多元化学生需求、技能形成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开发的策略,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分析岗位需求,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材内容并按照体例进行编写,经过试用并反馈改进,最终形成具有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教材。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开发;适应性

收稿日期:2022-02-1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立项课题“智能制造类技能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RSJY2020-Y102)阶段研究成果;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度立项课题“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融合途径研究与实践”( QGHZW2021119)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传伟(1969- ),男, 威海职业学院教授,全国轻工机电专指委委员,硕士,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教学及管理;

王映华(1966- ),女,威海职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及教材建设。

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其中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重点项目,三教改革是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也就是所说的“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材是介于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纽带,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职业教育教材的适应性也就成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使用的主体是学生,为提高职业教育教材的适应性,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部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教育部职成司2019年至2021年工作要点也对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开发配套相关信息化资源提出要求[1]。教育部2019年12月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对教材规划、编写与审核等作出明确规定[2]。

教材改革应对标岗位生产实际,建立任务化的教学内容,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课程内容结构转变到以技能提升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上来。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重组,将企业真实的任务引进来,将企业真实的岗位建起来,将企业真实的产品做出来。总之,教材改革应适应职业岗位需求、适应学生多层次需求、适应技能形成规律。

一、高职教材与职业教育不适应性的表现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教材体系在不断完善,教材的形式也不断丰富。但是目前高职新型教材开发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开发的教材与职业教育对象不相适应,开发的教材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开发的教材与职业技能形成规律不相适应[3]。

(一)高职教材与教育对象的需求不适应

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的生源种类具有多元化,分析学情,可以看到学生在专业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要求职业教育教材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罗列知识与技能等教材内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学科体系浓厚,教材多数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进行设计,通过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利用教材,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教材涉及到的内容理论性强,看不进去。二是多数教材是从教师的“教”进行开发的,教材整体缺乏育人功能。教材使用主体是知识学习者,如何丰富教材形式,丰富知识点的展现方式,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脱离学生实际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高职教材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教材既要有传承性,也要有时代性,需要持续动态调整。高职教材需要行业企業动态融合,需要将产业需求融入到职业教育教材之中。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职业教育教材要更贴切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根据岗位需求,需要学生从懂知识到会技术再到精技能,教材要有效服务于企业行业。目前教材传承性内容多,教材更新内容少,更新速度慢,没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及时融入到教材之中,教材更新换代周期较长。另外教材开发内容缺少职业岗位元素,一般是由学校教师独立开发,即使由企业人员参与,也只是书面所写,实质内容很少介入,这就造成教材不能将岗位真实内容体现出来,开发的教材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三)高职教材与职业技能生成规律不相适应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存在衔接不畅通的问题,开发的教材与企业岗位技能生成规律不相适应,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企业要求,供给侧矛盾突出。

1.教材内容单一不利于专业能力培养。传统教材开发基于教材的应用面与发行量的限制,有的教材只是讲述理论知识,有些教材只是描述实际操作内容,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理实一体的教材不多。学生学完后,要么是学了一些纯理论知识,无实际操作能力;要么是只会简单操作而无理论基础。另外目前教材大多注重专业知识或者操作技能的传授,而缺乏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思政元素等,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2.教材形式单一不利于专业技能提升。目前许多新型教材最能体现“活”的就是包装形式活,把书脊背去掉,打了几个洞,然后用弹簧夹装起来,里面的每一页都可以拿下来,充分体现“活”字。新型活页教材不是简单的包装活,而是要求里面的内涵活起来,应具有动态生成功能。还有就是教材载体表现形式单一,除了常见纸质教材外,还应有配套的电子教材、媒体展示等多元化形式。

3.教材行动逻辑缺乏不利于技能形成。教材的行动逻辑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而进行设计的,传统教材内部结构组织采用的是学科形式,强调知识的传承性,把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表述,是静态理性知识,不能对系统化工作过程进行表述,无法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没能通过教材文字表现出课堂实施活动,无法体现出教材实质意义的“活”[4]。

二、高职新型教材的适应性内涵分析

高职新型教材是指基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依据职业岗位需求而编写的模块项目化教材。教材的编写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职业岗位需求,要适应技能生成的需求。新型教材要采用活页式、手册式等样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5]。

(一)教材开发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要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有关内容有机融合到教材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进行系统策划体现学习逻辑,在项目或任务背景里引出相应创新点、创业素养的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型教材采取活页式装订并备有5%左右空白页供学生记录、补充、拓展等书写内容,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新型教材是为了学习而服务,使用主体是学生,如何丰富教材形式,丰富知识点的展现方式,适应新时代学生学习习惯,是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教材开发要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职教教材是知识与技能传递的载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要掌握职业岗位技能。行业企业的需求反映职教教材的社会功能,是教材开发的前提,在新型教材开发中起着主导作用。职业岗位相同,但从事的任务不尽相同,所以教材开发应以岗位共性内容为主,体现其普适性,个性化项目可以通过活页拓展项目体现。职教教材应该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行动逻辑来进行编写,课程模块要与岗位工作模块相对应,课程模块来源于工作,也服务于工作。但是,模块课程一定要“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源于工作模块高于工作模块”,实现其教育的职能。案例、任务和课后训练题等均来源于企业,经过整合、凝练使其具備完整的结构要素和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5]。

(三)教材开发要适应技能生成的需求

职教新型教材建设要与目前的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教材内容和结构,对模块化课程、模块课程及课程单元的学习成果进行系统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学习与职业成长规律。新型教材应配有公开的评价标准和明确的学习成果考核标准,按照行动逻辑、工作逻辑、产学研融合逻辑编写教材微观结构和内容。应配套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对于教材中呈现重点、难点和定义、行动,应配备详细解析。对于拓展、第二案例和微课、图像、仿真等可以通过二维码与学习资源链接构建融媒体教材体系。教材应和社会的发展有效同步,让学生积极掌握社会的各种形态,面临实际工作能提高自己操作技能。职业院校要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相融合,在操作中锻炼技能,在应用中检验,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提高综合能力。

三、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开发策略

(一)准备阶段:岗位需求分析与课程目标的确立

1.企业调研分析岗位需求。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能够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与高技能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在开发过程中,应以行业、企业和岗位的需求为纲,否则易脱离实际。教材开发人员要和行业、企业、岗位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明确当前职业导向和岗位需求,为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体系、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2.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要素的确立。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层面的落实,是教材开发的指南针,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学习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如何掌握这些内容以及如何评价等等,这些内容需要在该门课程的教材中有所体现。高职新型教材要围绕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进行开发,主要包括跨学科思维、知识及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综合素养,以及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教材开发要以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准绳,在开发过程中既要体现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同时也要遵循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内容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保障教材的教学效能[6]。

(二)编写阶段:教材体例确立与教材内容的编写

1.教材体例确立。职新型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按照行动逻辑关系来展现知识与技能,成为课程实施的载体与参考。新型教材在编写前要确定教材体例,教材体例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1)理论实践一体化或实践为主型,具备规范、普适的典型工作过程的工程、工科类教材,按照项目、任务、步骤为主线进行教材结构与体例设计。任务实施原则上按照工作手册式组织编写,将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及时嵌入;通过企业工作过程、职业规范、企业案例等方式将立德树人、创新创业等内容有机嵌入;工作过程六要素、工作实施六个步骤等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其具体内容。

(2)教材体例结构以理论为主或一体化,不具备普适性,典型工作任务不明确的设计、管理、服务类的教材或理论教材,按照模块、学习情境、任务为主线进行教材结构与体例设计。以企业或社会需求的任务作为学习载体,通过在相应学习情境中完成任务,将知识内化为职业能力。通过企业或社会的案例、任务实施等方式将立德树人、社会责任、公共安全、创新创业等内容有机嵌入;工作过程六要素、工作实施六个步骤等应根据具体任务情况进行调整。

<D:\Jzianhi\龙源\河北职业教育202202pdf\河北职业教育202202\4-2.eps>[图1   新型职业教育常用教材体例模式]

2.教材内容编写。教材编要基于职业能力和具体的工作过程。

(1)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教材内容来源于企业真实岗位项目,职业教育课程多是按照岗位工作过程来进行安排的。因此新型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应做到与工作过程最大程度地对接。岗位工作能力通常包括岗位通用能力、岗位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主要针对职业特定能力进行设计,同时涵盖行业通用能力,突出行业核心能力。通过岗位调研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可在全真的企业环境中,融入行业普适性规范,完全按照企业鲜活的实际项目来呈现的。将工作任务转化成普适性学习任务以适应学习情境的特点,形成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模块化教材。

典型工作任务是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联系,有一定普适性应用价值,通过具体的载体来完成清晰的工作任务,具体体现可以为产品或者具体的服务内容。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应能将理论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提炼成典型的教学项目用于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2)基于工作过程编写教材内容。典型项目任务明确后,按照体例结构进行内容编排,我们以体例一为例进行描述(见表1)。

(三)改进阶段:教材试用反馈与教材整体的优化[7]

高职新编教材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完后需要试教试用,通过学生的使用和教师的使用来对教材进行检验。教材应该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试用,试用之后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探讨,对教材提出修改意见,编者应充分考虑试用者的意见并根据情况进行修改。

在新型教材开发完成进入使用后,要持续进行使用反馈和优化。新型教材的特点在于可以实时更新和替换内容,能够灵活应对使用者的意见,因此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和优化策略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学生、企业、教师三个层面来实施。

1.注重学生需求,适应多元化学生发展。学生是教材使用的最大群体。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元化,学生的基础也有较大差别,通过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对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有意见,例如:教材理论性太强、不够实用等。作为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要为学生提供完成學习项目的指导信息,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学生使用过程的反馈、体验尤为重要。高职教育的活页式教材要成为学生的任务单、工具书,而非教师的教育备忘录,因此要在使用过程中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收集学生的建议,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出发,不断优化教材的内容和组合形式,甚至引导学生参与到教材的开发中,培养学生去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在不同工作情境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8]。

2.注重企业需求,适应职业岗位能力提升。教材选取的内容多来源于企业,所讲述的知识也是企业需要的。因此要注重校企双元合作,要求企业全过程参与教材的开发。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局限性,对行业、企业一线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信息和手段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滞后,因此教材的内容和岗位需求会产生不同步的情况。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型教材要及时体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需要企业方认证,企业要向院校及时反馈岗位的实际需求,企业要及时对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向院校提供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手段的相关信息,院校教师则据此在教材内容上做出适当调整,共同协作,完成教材的全周期改进和优化。

3.注重教师需求,适应技能传递便利。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是教材的开发主体和另一使用群体。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方式等的选择,但是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新型教材灵活组合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便于教师进行教材优化,使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的展开顺序既符合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心理顺序。从这个角度看,活页式教材的编写主体不仅是教材的“编者”,还应当是广大使用教材的教师群体。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情,行业的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教材的时代内涵,凸显教材的时代价值。

结   语

新型教材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是知识传递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必须与教师、教法改革同步推进,遵循教材建设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并与基于成果导向的专业建设、行动导向的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教材内容要与教学资源同步规划,校企合作,系统策划,分步设计,协同编写,教材编排要与学习方式相互关联,按照模块化课程模式组织教师团队开展分工协作的模块化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团队成员各自的学科优势、职业优势和科研教研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英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观[J].江苏教育,2020(52):49-53.

[2]  丁喜纲.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比较与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2):67-71.

[3]  陆燕飞,郭扬.国外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8(12):42-45.

[4]  王玉静,刘丽,闫智勇.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2):69-75.

[5]  王亚盛.对职业教育新型教材的认识[J].当代职业教育,2021(04):8-10.

[6]  苏重来,刘霞.理虚实立体化融合的职业院校新商科活页式教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92-96.

[7]  佘阳梓,余凡.高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流程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11):75-80.

[8]  丁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下职业院校“活页”教材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02):108-112.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2.02.017.

猜你喜欢

适应性职业教育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南阳市常见大花月季品种适应性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