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现状研究

2022-06-10任平向薇

职业时空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

任平 向薇

摘要:双高院校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直接性人才、技术、培训服务贡献。在分析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质量报告的社会服务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持续供给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服务中小微企业成长;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公益导向,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呈现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以高水平专业群为服务保障、以专业性技术技能培训为载体、以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引领的显著特征。但是当前广东省双高院校社会服务还存在社会服务能力差距大、技术服务效益不高、教师社会服务效能发挥少以及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尚不完整的问题,需要省内双高院校从缩小差距、提升效益、完善机制等方面寻找经验,不断促进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双高计划;社会服务水平;广东省高职院校

收稿日期:2022-03-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治理的障碍诊断及机制创新研究”(20YJC880105),主持人:谢德新

作者简介:任平(1963- ),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原理;

向薇(1998- ),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指出到 2022 年,列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 。了解双高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理清双高院校社会服务的特征,发现存在的不足,有助于促进双高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推进双高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迎来重要的经济改革期和转型期,省内新兴战略产业、高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人才、技术需求,需要广东省双高院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以综合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针对广东省双高院校社会服务现状的分析实属必要。本文主要以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4所双高院校作为研究数据来源,结合院校质量报告分析其社会服务的现状和特征,發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可能的思考。

一、双高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及观测指标说明

(一)双高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社会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义上,高校社会服务是指高等学校通过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间接或直接地为社会生产、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狭义上,高校社会服务是指高等院校利用自身资源直接迅速地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服务的一种活动[4] 。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也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但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不能无限扩大,不能认为高职院校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属于社会服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只能提供有限但必要的服务内容,且这些服务具有直接的效果和作用。因此,本文提及的双高院校社会服务是指院校通过人才供给、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志愿服务等方式直接促进区域内不同个体成长和不同组织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

(二)观测指标说明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年度总结,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制度措施。我国从2012年开始建立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并逐步形成国家、省级和校级三方联动的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体系,为高等职业教育总结发展经验、提升建设成效提供了数据支持[2] 。广东省从2014年开始建立并发布省内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至今已连续发表7年。

双高院校社会服务数据和指标可以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服务贡献表”中获取。“服务贡献表”包括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服务和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双高计划政策下,作为经济强省的广东,共有14所高职院校入选“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3] (见表1)。本文主要以《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和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作为数据来源,以“服务贡献表”中显示的内容作为分析指标,从人才输送、技术研发、社会培训、产教融合、公益服务等方面了解广东省双高院校的社会服务基本情况,理清其社会服务特征,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可能的思考建议。

二、社会服务基本情况

(一)持续供给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既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十四五”时期高水平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依托。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在“十四五”时期要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5] 。技术技能人才的输出最终是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广东省要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贡献力量,需要广大双高院校不断提供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2020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共输送毕业生24.4万人次,其中有五分之一的毕业生由14所双高院校供给;2020年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4.68%,比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高出5.39%,且大部分双高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说明省内双高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表现良好。从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去向看,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均选择留在当地就业,其中选择留深、留广的毕业生比例超一半以上。比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0 届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比例高达 86.69%,其中在广州市就业比例 50.29%。省内大部分双高院校毕业生选择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就业,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71.14%。根据各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显示,广大中小微企业对毕业生工作水平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省内双高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创新能力总体满足度、核心知识总体满足度等也均表现良好。双高计划建设以来,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一直是区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供给来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各大中小微企业经济增长准备了大量优质的人才资源,具备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将为省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多重要贡献。3D270E65-3714-46B2-A4E3-D87B3A6992CE

(二)加大技术研发,服务中小微企业成长

地方中小微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活细胞,通过和双高院校共享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技术落地,实现生产力的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发挥技术优势,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服务。2020年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总额为25882.5万元,较2019年增长5269.34万元,增幅为25.56%;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总效益为64655.8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75.4元,增幅为42.16%;在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上,2020年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总额为17247.5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1个百分点;2020年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共获得技术交易到款额3762.23万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1168.67万元,增幅为45.06%。这说明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提升经济效益,在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三)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是双高院校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院校资源优势为广大社会劳动者提供非学历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满足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020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共提供非学历培训服务4573616人次,其中有一半的非学历培训服务人次来自于14所双高院校;在双高计划实施的一年时间里,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的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增长迅速,2020年广东省双高院校总共获得非学历培训到款额23031.09万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20.87%。这说明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具备较好的社会培训服务意识和能力。此外,在众多非学历培训服务项目中,广东省双高院校高度重视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和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2020年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提供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和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服务分别占据总服务的44.96%和10.13%,且较2019年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長。这说明广东14所双高院校重视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基层社会人员的能力养成,职业技术培训能力较强。

(四)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湾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6]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不断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打造制造品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重点产业等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7] 。区域战略的发展要求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充分释放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为服务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当前,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主要通过建设产业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比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设了江门高新区产业学院、澳门产业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等多类型产业学院 5 个,涵盖 5 个专业群共 19 个招生专业,通过产业学院培养技能人才、提供科技服务,助推各地区产业高效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是双高院校结合专业群建设背景,校企共建的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比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了一批“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产出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科研项目与成果,服务区域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五)坚持公益导向,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双高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终极目的和社会民生密切相关,双高院校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能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双高院校关心广大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生产生活状况,能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文化社会发展的功能,热心公益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以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公益服务载体,积极动员学校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度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彰显双高院校的社会使命和担当。比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2020年7月成立“学思践悟星火燎原队”三下乡志愿者队伍,以“学回信、宣法治,支教扶农奔小康”为主题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学生志愿者在广州从化、揭阳惠来、清远清城和英德等多地积极开展支教、扶贫、疫情防控宣讲、水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以“疫情防控不松懈,节水护河永不忘”为主题的内容宣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节约用水、疫情防控和法治意识。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规划,在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历史起点上,发挥广东省双高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导、示范和引领作用是其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主要通过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的形式开展乡村振兴服务工作。比如2020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 12 所全国高、中职院校。各个院校借助对口帮扶的机会,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偏远乡村,在分析乡村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自媒体、电商产业,实现乡村特色产业扶贫。比如2020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雷州市上郎村金香芋头”,帮助湛江雷州市纪家镇上郎村销售特色农产品金香芋头,为上郎村村民创收近 20 余万元。

三、社会服务特征

(一)以产学研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

14所双高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注重加强和政府、行业、企业、研究院、基金会等单位的合作,重视和当地新兴产业、战略重点产业相关企业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建设,学校获得企业一手市场信息和资源,企业获得对口专业技术和人才,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的理论构想、生产落地,促进广东省战略重点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经济的更高质量增长。

(二)以高水平专业群为服务保障3D270E65-3714-46B2-A4E3-D87B3A6992CE

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上紧跟湾区产业技术热点和需求,及时开设新兴专业,组建针对性强的特色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精准服务湾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紧跟产业前沿,认真分析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学校专业布局,立项 14 个世界一流重点建设专业群,形成“2+8+N”专业群格局,其中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群和电子信息专业群均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区域内高端通信产业和新型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有助于推动院校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新增长。

(三)以专业性技术技能培训为载体

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培训以及成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培训活动。首先,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次,校企共建培训基地和中心,服务中小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成长。不少院校面向行业企业的职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承接多个职工技能培训项目,举办多期职工培训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向企业职工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生产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面向广大社会群体,开展丰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比如有的院校联合政府、乡镇和有关行业企业,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公益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促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四)以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引领

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主动承担教育、培训责任,在对口支援和帮扶的基础上,促进偏远贫困山区和落后地区院校发展质量的提高,推进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实现共同进步,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比如,2020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和全国11所职业院校共同发起组建了“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协同发展联盟”,开创对口支援的新模式,打造院校命运共同体,促进各院校整体高质量发展。当前粤东西北山区仍然是省内发展较落后的地区,面临后脱贫时代的各种挑战,迫切需要广东省内各双高院校瞄准新的攻坚克难方向,提高对口支援和帮扶的质量,以院校的辐射引领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社会服务存在的不足

(一)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差距较大

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整体社会服务质量较高,但是院校间的社会服务水平不均衡。首先,院校技术服务水平两极分化。14所双高院校通过为地方中小微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支持和服务,助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但从各个院校的科研服务数据看,各院校之间的服务水平差距明显。比如2020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最多的院校和最少的院校之间的差值超过四千万元;从2019年到2020年,技术服务经济效益排名第一的院校和排名最后的院校差距也越发显著,即技术服务经济效益最大值保持亿元的增加,最小值却始终呈现为0万元;14所院校中仅有五分之一的院校拥有500万元上的技术交易到款额,其余院校技术交易到款额只维持在几十万元的水平,院校间的差距过于突出。其次,社会培训规模大小不一。比如14所双高院校中仅有一两所能够提供超过30万人次的非学历培训服务;2020年技术技能培训服务人次最多的院校和最少的院校间的差值超过31万,从2019年到2020年,部分院校提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退役军人培训服务和基层社会人员培训服务人次呈现出几千、几万人次的增长,而部分院校在这些培训服务中的贡献额仍然显示为0。

(二)院校技术服务效益有待提升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内经济发展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广东省也面临创新强省建设的新目标和新挑战。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入实施的基础上,省内亟需从经济质量提升、现代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考虑行业企业的新型技术需求和科技需求,从适应各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角度思考未来发展方向,这显然对省内双高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综合来看,当前广东省双高院校在新型战略产业、高端产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还略显不足,院校整体的就服务效益有待提升。一方面,技术研发成果实际转化率较低,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存在较大差距。不少院校在技术服务过程中没有及时追踪市场需求和企业技术需求,导致院校科研成果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相去甚远,大量理论成果未投入真正的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专利转化率不高,市场化经营不足。校企之间的技术服务合作链条不完整不系统,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院校高素质技术创新人员不足。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一批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中青年技术创新服务人员,打造专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技能创新团队[13] ,通过人才的智慧发现技术灵感和创新思路,实现更具现实意义的技术成果开发。但当前部分双高院校还缺乏一定的高层次人才,制约了技术服务效益的提高。

(三)教师社会服务效能发挥较少

高职院校要广泛地开展社会服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教学优势、创新能力等为社会人才成长、技术研发做出贡献。教师是双高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主导者,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越强,就越能发挥教师的综合服务效能,也能更快速地推动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但是当前受到教学任务繁重、职称评定竞争激烈、社会服务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社会服务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教师的社会服务效能未充分发挥。一方面,部分院校过于重视教师教书能力的考核,为教师安排了大量教学事务,忽略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和考核,教师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为了顺利通过教学考核,及时实现职位晋升,教师过度重视课堂教学、教案准备、学生比赛、论文写作,无力且被动参与部分社会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受到高职扩招政策实施引起的生源大量增加的影响,广大师资队伍群体都在花费精力去准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这挤压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活动的时间,导致教师的系统科研意识和能力下降,降低了教师的技术热点追踪灵敏度,不利于教师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創新,阻碍教师社会服务效能的释放。3D270E65-3714-46B2-A4E3-D87B3A6992CE

(四)社會服务评价体系尚不完整

对双高院校而言,社会服务是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驱动力、更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资源集聚力[12] ,对院校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也是促进院校高质量发展、提升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双高院校社会服务涉及多方人员和单位的参与互动,汇集了来自不同角度的信息、资源,因此其社会服务评价工作的展开既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也需要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当前,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如何激活各个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盘活现有资源,完善教师社会服务激励制度和奖励措施,为不断增加的异质性生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更完善更全面的院校内部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结   语

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充分发挥各个院校的资源优势,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是各个双高院校实现自身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责任。针对当前社会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各个双高院校还需要持续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一流院校的社会服务经验,结合市场需求促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完善服务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自觉接受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地方就业、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 .(2019-04-01)[2021-11-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 关于持续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通知[EB/OL] .(2019-11-28)[2020-02-05] .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912/t20191202_410484.html.

[3]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EB/OL] .(2019-12-13)[2021-11-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12/t20191213_411947.html.

[4] 岑家峰.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质量报告的分析[J] .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8):47-52.

[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6-30)[2021-11-07] .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2107/t20210705_417746.html.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 .(2019-02-18)[2021-11-07]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l.

[7]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EB/OL] .(2015-05-08)[2021-11-0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8] 李振艳. 天津市双高院校社会服务水平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 .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04):80-88.

[9] 胡丽娜,孟莉,金明盛.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 . 职教论坛,2020,(03):77-83.

[10] 秦雯,曾文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24-25.

[11] 段艳. 协同创新视域下广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9):59-63.

[12] 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职教论坛,2016,(13):14-19.

[13] 魏有广.“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河北职业教育,2021,5(06):18-21.3D270E65-3714-46B2-A4E3-D87B3A6992CE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资产管理模式探析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与策略
“双高计划”引领下金融服务专业群课程建设探讨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双高计划”背景下餐饮管理专业群建设基础、机遇及挑战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路桥品牌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