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模式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10李小媛

地理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问题情景PBL教学模式

李小媛

摘 要:PBL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的方式,翻阅资料、深入探究找到问题答案的教育模式。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PBL教学模式,以问导学,可以重构学生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力。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区域地理;问题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6-0026-03

一、背景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众多地理教育工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紧密结合,既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初中地理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课堂效率,又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并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人教版初中世界地理中介绍了6个国家、5个地区,要素很多,既要学习区域概念,能够运用资料描述地理位置,也要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了解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还要掌握人文特征,阐述人地关系。内容十分充实,但知识点也非常零散。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地理要素以及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做出了要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终身发展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构建地理开放课程[1]。这就给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既要创设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又要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或者自主学习的方式,翻阅资料、思考问题,进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教学方法。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即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笔者尝试在初中区域世界地理中人教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节内容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PBL教学模式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1.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地理课程活动以及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指南,因为课程标准里面的行为动词(如描述或者分析、指導、说出、了解等)很明显地表达了学生要达到的水平。离开了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的教学设计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科学标准。在使用PBL教学模式时,任何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课程标准进行。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后,教师可以重组教材,并在教学设计时贯穿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既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又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符合国家 “双减”政策的要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是继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之后的另一个地区。根据课程标准“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这节内容分为“黑种人的故乡”“快速发展的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三部分,将自然地理知识拆分穿插在人文地理知识中,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主线,而且整节内容特别注重以地图和景观图等图文分析作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实践,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教材可以确定本节课采用PBL这种开放性教学模式是非常合适和合理的。

2.科学合理分析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有共性差异,也有个性差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即便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其生成性问题和获得的效果也可能不同。笔者在此篇文章中主要分析初一学生的共性问题。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再使用PBL教学模式,教师才可以有的放矢,明确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预判生成性问题,把控整个课堂。初一学生思维活跃,竞争意识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学生对非洲这个地区并不陌生,通过电视等媒体途径有一定了解,如黑种人故乡、热带雨林、东非大裂谷、尼罗河等。但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并不等于整个非洲,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如果在课堂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加上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以及已经掌握的关于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等地区的知识,学生应该可以将之前学过的地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方法运用到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确定PBL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和学情,笔者确定本节课采用“PBL”即问题导向法作为指导思想,重组教材结构与顺序,通过创设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非洲历险记》作为切入点,大胆设计小头爸爸陪着大头儿子去非洲探险,偶遇当地向导辛巴(狮子王主角),三者共同探险的故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层层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PBL教学模式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问题情境应开放,前头后尾要呼应

【问题情境】同学们,放寒假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起去往一个地方进行探险,偶遇辛巴,猜猜他们到了哪里?今天同学们要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辛巴的帮助下进行探险,一路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助他们解决?让我们一起喊出“Hakuna Matata”。

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是蕴含着非洲地理位置和非洲特色的教学情境,也是非常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该教学情境是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也是设计各类问题的前提,后面的问题设计都要在此教学情境中完成,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以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为PBL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2.任务情境需激活,各显神通析问题

【任务情境】师: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图(图1)。

线索:非洲大盆地 。

大头儿子:辛巴,你们这里都是这样的盆地?太壮观了!

辛巴:当然不是,我們这里还有很多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

小头爸爸:辛巴,我们在刚果盆地里看到一条河的水量很大呢!

辛巴:那条河是我们的第二长河,这里还有很多河流湖泊。

通过线索——非洲最大的盆地以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辛巴的对话,引出以下知识点:①刚果盆地;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河流以及走向;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势。学生通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图上找出刚果盆地,再读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叫高原大陆,然后找到刚果河、尼罗河的走向,从而得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此环节笔者整合了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开展小组讨论或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促使思维深度发展,不仅使学生掌握地势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逐步提升其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地理要素需联系,知识迁移应灵活

【问题情境】小头爸爸:辛巴,为什么我们一路走来,景观有那么大的变化?

辛巴:这个问题比较难,我想让同学们来帮忙回答。

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围绕气候这个关键词来设置问题链,从景观的差异引出本节教学重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以及对民居和动物迁徙的影响。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景观有这些变化和差异?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③这些气候都是热带气候,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如何?④既然被赤道穿过,为什么该地还有雪峰?⑤结合教材图8.28,判断以下哪一种可能是当地的典型民居?(东南亚高脚屋和茅草屋,图略)⑥为什么教材图8.29茅草屋会成为当地的典型民居?⑦动物为什么迁徙?⑧赤道雪峰为什么逐年降低高度?

围绕这些问题,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迁移、反思和分析,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进一步强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再进一步围绕气候这个关键词,进行连线结网,深化联系,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图2),并且把这种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以问导学、逐步分析,促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4.梳理总结要及时,评价环节不能缺

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综合思维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侧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尝试更多地运用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思维结构评价非常适用于综合思维,表现性评价则是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时的表现,用语言文字、创造实践力以及学习态度、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评定,也是一种非常适合PBL的评价方式。在解决完气候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后,教师出示思维框架图对这个环节进行梳理总结,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精髓。本节课在课堂小结时,为了与问题情境相呼应,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完成大头儿子写给好朋友小美的信件(图3)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扩展思维。

四、PBL教学模式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反思

1.高效利用图文信息

在使用PBL教学模式时,为了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必须高效利用各种地理图像。教师可以将地理图像转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找到与问题有关的地理图像进行解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问题答案,促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读图,提高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计各类问题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炼,既不能过于浅显,也不能太空泛,需要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才能很好地维持。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提示条件,还需要给出行为动词,如“分析”“影响”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并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向于高端化、技能化和全面化,因此,教师更应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育。[2]所以不仅要让初中生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生活常识与应用能力。PBL 模式的独特价值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其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陈菊.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点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53.

[2] 张国斌.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13):123-124.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问题情景PBL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巧妙提问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