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中土建类专业课程组建设与实践
——以绵阳城市学院为例
2022-06-09张玉林周海波
张玉林,周海波
(绵阳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高校人才培养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势必一如既往的高期待和高要求。通过完成课程目标进一步达到培养质量的要求,便是其有效路径,而其关键又在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民办高校专业组织结构下一般较少设置分课程组的单独教研室,一般以系为单位作为课程教研室,以绵阳城市学院为例,在改革之前,学院教学管理的最基本结构是专业系,而系亦即课程教研室,执行专业教学任务,并配合学院发展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然而教师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发挥“无限”力量,整合师资力量,通过有效完成相近专业课程组建设,提高单门课程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并持续强化教师团队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这也成为民办院校专业发展中代表性问题之一。
1 各专业建设中核心教学任务
就教学工作而言,绵阳城市学院教学组织结构及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见图1所示。
图1 绵阳城市学院教学组织结构图示例(部分)
各专业系在改革之前主要的教学工作任务为结合学院及行业要求拟定(或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拟定出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体系,制定每学期专业开课计划,选定或推荐课程授课教师,并对各学期本专业授课的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并拟定后期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工作计划。
遵照“OBE”理念,学生毕业设计是对专业教学水平的一次“大考”,而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具备高效开展的基础又是对各课程教学效果的“大考”,就绵阳城市学院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开展的综合情况来看,各课程教学情况和同层次各高校情况基本相似,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间。
2 顶层设计,划分课程组
各民办高校以及对于办学历史处于专业积淀期的专业而言,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而站在教育使命的责任视角,有效缩短这段时间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如何将学院各专业教师力量进行有效、快速整合,帮助教师成长,从而完成学生良好成才的教学及管理活动,是专业建设一直需要改革和建设的工作之一。就此,绵阳城市学院依靠教学行政组织调整较为灵活的优势,学院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组织建设,规范教学活动过程及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学院打破了专业限制,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任务作为改革目标,整合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等专业师资力量,成立相关课程组,如图2所示。
图2 土建类专业课程组划分示例(部分)
3 课程组课程结构及任务
3.1 课程组课程结构
绵阳城市学院土建类各专业,遵照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根据各专业内涵,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及要求,对课程教学任务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充,先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课程质量标准(主要为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明确构成课程组的课程应具备的条件和特征,在课程组课程结构划分中将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承接和渗透,将具有互补性的系列课程进行有机合并为整体,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素质要求,从而获得整体优化。同时注意到了有些课程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密切联系,在课程组之间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建立课程组的同时,也依托原来系的教学组织结构,不断协调课程组的建设发展,快速打造教师团队,从而发挥教师整体效能,以求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达到最佳效果。
3.2 课程组任务
课程组课程结构的确立是课程整合知识体系的重新设定,是对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的再设计。以绵阳城市学院为例,课程组建立后的建设工作有别于原先课程建设中的“单兵”作战和单一课程内部的知识更新,新的课程必将是相关的几门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整合。课程组内教师之间必须一同讨论、商定课程教学将如何结合行业要求、办学要求,特别是专业内涵要求等情况,从而确定实施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展示“施工类”课程组对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重点要求分析。课程组教师工作任务中,除了常规的课程内容上的删繁删重、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外,团队教师还必须跳出自己所授课程建设中原有的框架体系。此时整体团队教师要立足于大课程建设,即将多门课程以工程要求(或学科联系)有机融合为一门大课程,并对这一大课程进行系统的内部结构调整及内容重组,整体上吐故纳新,才能有效对接“OBE”理念,为各专业毕业设计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提升完成加持助跑。
“施工技术”课程在各专业中的重点要求(部分示例) 表1
4 课程组建设的成效与进一步思考
绵阳城市学院课程组建设是该校立项建设项目,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实施从教学、管理、师资和研究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上,课程组团队教师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有的放矢,共研共讨逐项落实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管理上,结合学院教学督导处深入课堂,以检查教师教学环节落实情况为手段,促进教学计划中各个环节的落实。师资队伍上,不断完善建设相关学科团队,注重教师共同成长,并利用专家、校内名师,形成“教、帮、带”的优良治学氛围,注重了教师梯队的有力培养。教学研究中,持续以“教师能力大比武”等方式为切入,逐步提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成效。通过这些方面有机整体措施的实施,自成立课程组以来的几年的建设和积累,课程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做了进一步思考。
4.1 课程组建设的成效
在学院顶层设计下,学院以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为专业群依托,成立“施工类”“结构类”等近10个课程组,并建立课程组之间的有机联系,各课程组遵照国家课程要求、办学层次要求,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发展内涵,在各专业内完成了同一门课程不同特色课程标准的建立。在教学中以“OBE”理念,切实落实了学生能力培养,以“施工类”课程组为例,学生近三年里分别在“装配式施工类”学科竞赛、“BIM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学生发表多篇科研论文。教师科研上也不同程度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团队协同并进,取得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多项科研成果奖。同时,这些教学和科研上的成绩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建设的高阶性发展。通过课程组建设,取得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立项2门,校内精品课程5门,各级教改项目数项。
4.2 建设工作中进一步的思考
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课程组确立改革实施后,教师“行政”归属变得灵活,而对比传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系负责人、专业学术委员会,课程组负责人必须更加深入的有机合作,需细致思考课程组团队师资力量、实践条件的完备性和专业课程建设的方向性,这对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课程组各教师来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也有了明确要求,也可再次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课程群结构和内容的完善。课程组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和良性循环后,课程组与课程组之间将是“课程大群”的再次有机协调和高效整合,如何把握专业特色内涵发展,以课程群建设协调课程组建设,将是持续提高专业建设的进阶性问题,这将增加课程建设的难度和工作量。
5 结论
人才培养对于每一个教育及教学工作者都是一项长久持续的管理工作,以管理的核心价值来讲,每一项教学管理都须以“增值”为目标。本文在分析民办高校师资短板存在问题后,结合本层次高校自身优势,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己任,以提升教师能力为要求,借鉴了有关高校的相应改革经验,通过有效整合团队师资力量的方法展示,做出了高效、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并不断做好教学质量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