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庭园的特点及禅宗思想体现探析
——以龙安寺石庭为例
2022-06-09戴明岐孟瑾
戴明岐,孟瑾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天津 300384)
日本是亚洲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群岛,就地理条件而言,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地理环境下造就了大和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性格。这种特征与性格又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园营造中,最终形成了遵循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崇拜海洋、高山以及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细节的追求的特点。
1 枯山水的起源与发展
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平安时期的著作《作庭记》,书中称到“无池无溪处立石,称枯山水”[1],顾名思义枯山水是一种园林当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而是一种以白砂比作水系、石组比作高山、青苔比作陆地的园林形式,庭园当中很少使用开花植物,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人们印象当中的园林形式,枯山水作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园林形式,最早出现于日本的镰仓时期,在此时期,日本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试图远离尘世的喧嚣,去追求一片安静祥和之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背景,日本的造园大师梦窗疏石通过构建“残山剩水”的方式来表达禅的真谛,这也构成了日本枯山水的雏形。到了日本的南北朝时期,梦窗疏石在前一时期的实践基础上,完成了大量的枯山水作品,此时期的枯山水大多还处在与园林其他形式共存的一种局面,到了室町时期,日本的枯山水便可以独立成园。
如今枯山水是日本园林与禅宗思想结合下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也成为了日本园林的象征与标志,枯山水庭园则是将美学与造园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不禁思考在这小庭园当中所蕴含的内容。
2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枯山水
2.1 禅的东传与其本质
禅学思想最早起源于印度,随后传入中国、朝鲜等国家,在中国唐宋时期,中日的交流加多,一位名叫荣西的僧人自宋归日本国后即全力倡弘禅法,自此中国的禅宗文化传入日本,一些统治者正是看中了禅宗在日本空寂观念的价值,因此禅宗思想得到了发展。禅宗思想的本质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中的意思也就是如果想要学习禅宗思想,那么就要克服和克制人的本性和本心,戒掉人世间的纷纷杂杂,传授的人不立文字,学习的人同样也不依文字,二者更多的是通过心理之间的交融,因为禅宗认为语言在传递思想的同时又屏蔽了思想,这也满足日本武士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受到了武士阶层的拥护之后,禅宗思想也成了日本社会当中的主流思想[2],这也是为什么枯山水庭园能给人带来一种幽寂和雅致感。
2.2 禅与枯山水
禅的真谛在园林中的体现是通过枯山水所构建的空间环境作为载体,让使用者用心默默地去感知,可以置身于园林当中安静地冥想,去寻求一种自我的解放。
禅宗美学推崇朴素美与自然美,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在枯山水庭园当中没有其他园林中那些过多的装饰性元素,人工制造的痕迹微乎其微,所选用的造园素材也都是自然当中的元素,利用极简、纯粹的手法来组合空间,营造了一种自然、真实的园林环境,让观赏者在游览观赏园林的时候,运用心灵去体会和顿悟世界,这样一来,游览园林的人不知不觉便和园林融为一体,从视觉、听觉对园林的感受升华到心灵。
3 枯山水的特点
3.1 边界性
枯山水庭园大多都有一个明确的边界性,大部分庭园都是比较规则的布局形式,多数庭园选择竹篱和土墙作为分隔物,与外界环境隔离的同时,整个园内也是一种幽寂的氛围,不仅给观赏者带来视觉的不同体验,更多的是对自身心灵的一次升华。
3.2 封闭性
在枯山水的庭园当中,有许多空间是人所不能进去的,人只能在外禅坐,静静地用心去思考、感悟,这也是枯山水庭园禅意体现的表达方式之一。
3.3 极简性
枯山水庭园内的设计元素非常有限,但是所表达的更多的是文化内涵以及一种精神力量,一片白砂可能象征着汪洋大海、广袤的陆地甚至是浩瀚的宇宙,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手法,给游览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一种无限的精神世界。
4 龙安寺方丈庭园的解读
4.1 龙安寺的历史沿革
龙安寺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龙安寺御陵,是由室町时代细川胜元于宝德二年所创建,用于供奉释迦牟尼祖师,历史上丰臣秀吉曾在龙安寺举办过赏花宴。其内方丈庭园相传是宝德二年义天禅师和相阿弥一起建造。龙安寺的方丈庭园也成为了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园。
4.2 龙安寺方丈庭园枯山水的构成要素
龙安寺方丈庭园中的构成要素无外乎是白砂、苔藓、植物以及石组。
白砂在庭园中代表着水系,日本枯山水庭院当中使用白砂最初是因为可以使整体环境看上去更加整洁,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白砂可以避免园内的灰尘堆积以及杂草丛生的情况,而且还能很好地反映出山石的形状以及纹理,白纱的波纹可以分为涟纹、波纹与涡卷纹三种类型,涟纹用来表示平静或者是稍微有起伏的水面,波纹则象征着大海的波浪,最后的涡卷纹象征着禅学中的“大宇宙”[3]。
对于植物的选择,在枯山水庭园中很少选择开花植物,因此在龙安寺庭园中也是以常绿树种为主,类似于松树或是一些树形低矮、分枝较多的树种,目的也是营造一种萧条、落寞的园林氛围。其次便是苔藓的运用,苔藓在枯山水庭园当中象征着陆地,因此也被大量地应用。
龙安寺方丈庭园中的石组则是岛屿的象征,根据摆放样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伏石”与“立石”,这种形式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十分相似。
4.3 龙安寺方丈庭园的置石特点以及禅意的体现
枯山水庭园中“石”的摆放兼具艺术与学问,龙安寺的方丈庭园则十分具有代表性,整个园内的构成元素十分简洁(如图1),其内的15块石头将枯山水庭园内的置石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坐在庭园内观看这15块石头,便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只能看到14块石头,并且这14块石头各有各的方向性,在动态中展现了绝妙的平衡(如图2),只能看到14块石头也是象征着不完美,告诫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去安静地思考。石头上的青苔在表达着庭园孤寂的同时又显现出一种生命感,生命中往往会有疑惑、脆弱的感受。方丈庭园给人营造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孤独感和无力感。“永恒的瞬间”、“刹那即是永恒”,正是禅对时间的某种顿时而神秘的领悟。
图1 龙安寺方丈庭园
图2 龙安寺方丈庭园石组平面图
5 枯山水给予中国现代造景艺术的启发
5.1 细致严谨、融入更多本土文化
枯山水之所以能成为日本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园林形式,其原因在于枯山水景观拥有着丰富的内涵,透过枯山水庭园可以看到大和民族的严谨、细致等特点,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吸收了中国禅宗思想后,又融入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禅意。日本是一个十分善于学习的国家,日本园林的发展与中国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日本园林中有中国园林的影子,但其又不全是照抄中国园林,因此在中国现代造景艺术中我们可以吸收日本枯山水的精华部分,在这基础上融入一些中国的文化特点,例如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其次,日本造园师的那种“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在造园过程中追求对细节的把控,处理好每一处景观,这种严谨、认真的造园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5.2 选取合适的素材
在枯山水景观中所选用的素材都是日本本土而且较为自然的,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园林造景过程中,也应当去探求适合我国本土的景观素材,通过时间的积累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掘出适合自己的素材,这也是现今世界上合理运用资源的一个大趋势[4]。
5.3 营造“小”而“精”的园林
日本的枯山水庭园面积均较小,这也比较符合我国园林发展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城市中可能不会有大片的土地需要去创作景观,那么如何在一片面积不大的空间,创造一个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富有精神内涵的场地也需要在枯山水庭园中去找寻灵感。
6 结语
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将日本的禅宗思想、美学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同时也是禅宗思想与美学文化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是极具日本特色的一种园林形式,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看似无声实则有声,通过庭园内巧妙的营造,传达出空寂的气氛,展现庭院的简朴之美。
如今枯山水庭院不仅深受日本国人的喜爱,更是吸引了全世界园林爱好者,不同的游客去参观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都是对自身心灵的一次升华,最终也希望日本枯山水园林可以在世界园林的舞台上熠熠生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