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种中药经验鉴别术语释义
2022-06-09杨喜艳雷思敏蒯梦妮张志国
吴 萍,杨 磊,杨喜艳,雷思敏,蒯梦妮,张志国*
(1.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7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3.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好坏。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是在历代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对生产实践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古代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统经验鉴别,其后出现了更多的鉴别方法,并被广大中医药技术人员熟记、掌握与广泛应用,通过不断完善与发展,一直沿用至今。张志国教授是张志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张教授对各种版本的中药经验鉴别术语进行了归纳与整理[1],并增加了部分产地术语及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本研究通过对张志国教授归纳的103种中药经验鉴别术语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1 中药经验鉴别
中药经验鉴别是指采用简便易行的传统方法观察与判断药材和饮片“性状”真伪与优劣的方法[2]。传统方法主要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舌、皮肤等感官及水试(黏性、颜色变化与浮沉情况)、火试(爆鸣、火焰、烟等特征)、划痕以及前述多法的组合等,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或事物形状进行类比的方法对药材和饮片所表现的特征进行判断[3-4]。在中药经验鉴别中,眼看、口尝是观察中药“性状”应用最多的方法,当然也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组合,其“性状”鉴别的内容又与《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2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是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或事物进行类比的方法对药材所表现的特征进行的感观描述[1]。笔者根据张志国教授收载与整理的历代中医药著作、民间、师承与实践中的经验鉴别术语,将103种中药经验鉴别术语释义及其所含品种罗列如下,谨供大家参考。见表1。
表1 103种中药经验鉴别术语释义及其所含品种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3 讨论
3.1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缺乏统一标准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在历代的中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尤其在部分现代的中药著作中有小篇幅的归纳与整理,但由于历代各编著者所处的时代、地域、方言、知识积累及观点等不同,导致同一现象有不同的表述,如半夏、天南星、白芷、延胡索、白附子的茎痕,天麻的根痕有的著作称“凹窝”,有的称“肚脐眼/凹肚脐”等。同一表述所指不同的现象,如麻点/棕眼:一指须根痕,即“棕眼”,如半夏、天南星等顶端凹窝(茎痕)四周密布的棕色小凹点的根痕为“棕眼/麻点”;二指根茎类药材断面的白色点状维管束,如拳参、胡黄连断面均有白麻点排列成环;三指种子类中药,表面有多数细微颗粒突起,习称“麻点”,如北葶苈子、王不留行、天仙子等。又如“彩晕”原指花蕊石药材“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的习称,但信石与珍珠药材表面、石决明与珍珠母壳内表面均有不同颜色的花纹或色彩相杂,所以均具“彩晕”特征。有的同一现象兼备多种表述,如天麻、延胡索、郁金、白及、姜黄、莪术等的断面具有“角质/角质样”的特征,又具有“起镜面”的特征,而前者是后者的必备要素,即首先具有“角质/角质样”特征后才具有“起镜面”的特征,但不是所有具有前者特征的品种都具有后者特征。
3.2 角质与角质样的区别
角质指部分中药的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的特征,如水牛角、羚羊角、穿山甲、重楼等。角质样指具有角质、且断面较平坦的特征,成因可能因部分中药富含淀粉、多糖成分、或不易干燥(因鲜品的细胞活性不易失水)而影响中药的质量或产量,故在产地加工时一般煮/蒸至无白心,或因炮炙时加热、或其他处理,因而淀粉糊化、细胞失水或其他处理而导致该中药质地变硬而断面具有角质样的特征。如现行《中国药典》产地煮/或蒸至无白心的品种有明党参、北沙参、天麻、郁金、延胡索、土贝母、黑顺片、白及、百合、红参、姜黄、香附、薤白、山慈菇、五倍子、天冬、莪术等约17种;炮炙加热处理的品种如姜半夏、制天南星、制白附子、制何首乌、鸡内金(与烫鸡去毛是否有关)等约6种;其他处理如清半夏(白矾辅料)、牛膝、夏天无等都具有角质样特征[5]。但是产地加工的加热处理还有蒸/燀或水煮等,其加工药材,如马齿苋、石斛、栀子、大腹皮、槟榔、红大戟等,无角质样特征。
3.3 中药经验鉴别的范围
随着中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如单剂量包装(缺乏装量差异)等标准,目前的经验鉴别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中药经验鉴别真伪、优劣的范围,如包材、装量差异、色标、干度等都属于经验鉴别的范畴。因此,其质量鉴别贯穿于成品终端。
3.4 古字与异体字的使用
如前文表1中“88.粘/黏舌、89.粘/黏性”及文中“暴干”的“暴”字,《辞海》中“黏为粘的异体字”“暴为曝的古字”[6],因该目录基本上按笔画顺序排列,故在表1中保留了“粘”;“粘”“暴”在正文中的古籍原文则未替换,而现代表述则用“黏”“曝”。
综上所述,中药材经验鉴别是非常实用的方法,但能否正确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还需要多年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对中药知识的不断充实,才能把握药材的质量。只有具备较为丰富的中药材理论知识,再通过眼睛看、用手摸、鼻子闻、用口尝、水试、火试等方法,抓住药材的性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断面纹理、气味和质地等几个主要方面,才能正确鉴别中药的真伪及品质的优劣。必要时应查阅药典、中药图谱、地方药品标准、植物分类检索等资料,结合广大药工的传统经验进行认真鉴别。有条件时仍应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以免发生药材鉴别错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