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护理干预对脑瘫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022-06-09张晓燕
张晓燕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儿三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由脑损伤而引发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8‰~6.0‰[1]。CP 患儿常伴有智力缺陷、精神障碍、行为异常等,其中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tion,MR)为其常见合并症,调查显示CP患儿并发MR比例约为74.5%,严重影响CP患儿康复效果[2]。现阶段临床尚无CP 根治方法,常通过早期康复介入促进患儿功能发育,以改善其预后。因此强化护理干预,提升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极为重要。互动护理干预是一种鼓励患儿参与的护理模式,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增强患儿疾病认知,纠正不良行为,在糖尿病等慢性病中有广泛应用,但在CP 合并MR 患儿中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82 例CP合并MR 患儿,旨在进一步分析互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 例CP 合并MR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41 例患儿设为常规组,将2019 年5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41 例患儿设为互动组。常规组:女18 例,男23 例,智商(IQ)52~67 分,平均IQ(59.23±3.51)分,病程4~43 个月,平均病程(23.42±9.61)个月,年龄1~7 岁,平均年龄(4.12±1.34)岁。互动组:女16 例,男25 例,IQ 51~66 分,平均IQ(58.76±3.42)分,病程5~41 个月,平均病程(22.75±8.67)个月,年龄2~6 岁,平均年龄(3.89±0.84)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3]及《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精神发育迟滞》[4]中CP、MR诊断标准。伴有感知觉障碍、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等,智力水平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染色体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性病。原发性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造血系统疾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儿用餐、用药,并协助展开康复锻炼,组织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健康教育。
1.3.2 互动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互动护理干预。(1)建立互动干预小组。成员包括1 名主治医师、1 名神经内科专家及5 名专科护理人员,主治医师、神经内科专家负责评定患儿病情,并针对疾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负责观察患儿心理状态,明确其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经集体讨论确定护理计划。(2)实施护理计划。①入院后专科护士以通俗易懂、简洁的语言介绍疾病知识,互动交流过程中注意放慢语速、语调轻柔。主动和家属互动,了解患儿喜好,根据患儿喜好的动漫、音乐、书籍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分散疾病关注度。②讲解成功案例,减轻患儿、家属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护理积极性,促进患儿康复。③聆听音乐,选择节奏鲜明的儿歌伴奏曲、钢琴曲,如两只老虎、马兰谣、虫儿飞、莫扎特音乐等,在音乐背景下引导患儿做协调、简单的肢体动作。④综合患儿独特性开展康复互动,首先开始日常生活能力练习,如喝水、穿衣、洗漱、用餐及收拾衣物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锻炼原则。组织患儿参与唱歌、读数、看电影、讲故事等活动,同时积极与患儿进行互动,激发其积极性、兴趣,促使生活能力恢复。两组患儿均干预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患儿可主动、积极配合康复锻炼为完全依从,患儿能够选择性配合康复锻炼为依从,患儿无法配合进行康复锻炼为不依从。依从率=(依从+完全依从)/41×100%。(2)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IQ、发育商(DQ)评分。(4)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自制满意问卷评定,内容涵盖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质量等,满分100 分,其中非常满意≥90 分,满意70~89 分,不满意<70 分。满意、非常满意计入总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情况
互动组康复锻炼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情况 例(%)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DL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儿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ADL 评分升高,且互动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DL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DL评分情况(±s) 分
组别互动组(n=41)常规组(n=41)t值P值干预前37.58±6.14 36.75±5.86 0.626 0.533干预后59.23±5.37 50.16±5.42 7.612<0.001 t值16.995 10.757 P值<0.001<0.001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IQ评分、DQ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儿干预前后IQ、D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IQ、DQ评分升高,且互动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IQ评分、DQ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IQ评分、DQ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互动组(n=41)常规组(n=41)t值P值IQ评分干预前58.76±3.42 59.23±3.51 0.614 0.541干预后72.35±5.63a 65.48±4.96a 5.863<0.001 DQ评分干预前57.12±6.78 56.67±6.35 0.310 0.757干预后74.31±8.28a 67.24±7.57a 4.035<0.001
2.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
互动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约73%的CP 患儿会出现语言障碍,无法像正常同龄儿童一样表达、理解语言,继而会影响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及智力发育[5]。另外由于CP 患儿肢体活动受限明显,难以正常接受学前教育,故会进一步加重心理、行为问题,不利于预后改善。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互动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护患沟通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强调患儿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目的性、针对性和计划性较强,可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及时、有效且系统,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加速病情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互动护理干预应用于CP合并MR患儿中,可提升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IQ、DQ 评分,增强其生活能力,提高家属认可度。分析原因在于,受疾病影响,CP 合并MR 患儿易出现各种排斥反应,故康复锻炼配合度较差,继而不利于预后改善。借助互动护理干预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一对一教育,可改善患儿不良心理,缩短医护患距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生、护士的信任,便于改善遵医行为。而综合患儿喜好展开互动交流,可一定程度避免个体差异影响,提高护理有效率,降低疾病关注度,且通过成功案例教育,能缓解患儿负性情绪,增强治疗、护理配合度,故能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7]。同时引导患儿聆听音乐,并及时与其互动,可为患儿提供轻松、愉悦的康复环境,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康复效果,且在音乐背景下可将视觉、听觉融会贯通,刺激并提升右脑、左脑功能,故可改善患儿智商及发育商[8]。另外根据患儿的独特性,指导其喝水、穿衣、洗漱、用餐及收拾衣物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并组织唱歌、看电影、读数及讲故事等活动,可提升患儿积极性与兴趣,提高锻炼配合度,因此可加速生活能力恢复,以增强家属护理认可度。
综上所述,互动护理干预应用于CP 合并MR 患儿中,能够有效增强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IQ 及DQ 评分,提高患儿生活能力,提升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