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的教学智慧

2022-06-09王春红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高品质学生主体

王春红

摘 要:历史是智慧的积淀,如何打造高品质历史课堂,生成历史智慧?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激发学生智慧,创造出更多的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它考验的是一个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的是老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视野 。

关键词:高品质    学生主体    教学智慧

梁卫星老师说:“只要高考制度在,站在讲台上,你对于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就是一个杀手。”我是一个扼杀学生创新力的刽子手吗?怎样的课才能迎合学生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怀特海先生在《教育的目的》中说:“教育便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皮亚杰说:“教育就是把学生与价值连在一起,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终极情怀。”

那么,如何把高品质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呢?。

一、學生是备课的核心。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备课的实质就是对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以立意为宗,意在笔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有理性、诗意和人性,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达到“心中有学生”“学生是中心”。还要了解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同时对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能作出较为正确的预见。我经常问自己:我是伯乐吗?我发现过学神吗?他们幸福吗?学霸是我培养的吗?他们的潜能发挥了吗?他们和我在一起快乐吗?我成功转化过学渣吗?他们变成了学霸还是幸福的普通人?高效课堂的奥秘就在于一堂课下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怎么做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呢?以明代的内阁制度为例,我给学神讲什么?给学霸讲什么?给学渣落实什么?对学渣来说,只需要明白内阁的性质和掌握票拟权的基本功能就行;对学霸来说,不但要明白前者,更要看到设立内阁的实质: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对学神来说,君主是怎么加强专制的呢?内阁表面权力大,至张居正时权倾朝野,大有凌驾六部之上的趋势,但它要受到宦官的牵制,真正的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不过皇权加强的一种符号。

同时,苏智良老师说:“历史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教学,从宏观上去寻找古今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大历史观。比如讲述《一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一课,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平衡与失衡---20世纪初人类为何会走向战争?传导与激战—----战争为何会愈演愈烈?建构与解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建构为何不能避免战争,如何才能走出战争的怪圈?只有心生对战争的审慎与恐惧,敬畏生命的尊严与意义,才能让年轻一代反思战争珍爱和平,这就是我们历史课堂该有的温度和深度,彰显的是老师的教学智慧。

二、学生是上课的中心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学然后知不足,向同仁学,向书本学,向学生学。边学习,边实践。我常常告诫学生:学习历史要有自己的思考,做到三个不迷信: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要穿越时空,尝试与古人直接对话。那么,学生如何参与课堂?关键在于调动,在于不断的思考,不断的生成。这就需要创设一系列具有教学智慧的问题链。比如15至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比较,为何天平逐渐倾向于西方?首先,找出二者的共性:15-18世纪,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有何共性?政治上都在加强君主专制,经济上都有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都在张扬个性,都有早期的启蒙运动。接下来找出二者的差别,让学生明白尽管东西方有相似性,但实质二者在发展空间上有着本质区别,西方社会环境更有利于新因素成长转型。如为什么西方中央集权加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而中国专制主义加强却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呢?与西方相比,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而西方为什么能率先进行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呢?尽管王阳明被称为“中国的路德”,但15-18世纪东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对东西方社会转型为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同中求异,在异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的思辨性、课堂的生成性跃然纸上。

其次是如何引导突学生养成学科思维而不露痕迹。於以传老师说:“历史是基于史料证据和视角视野的解释。不只是向学生传授历史认识的结论,更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结论的史学思想方法。”

三、学生是教学反思的最后归宿,反思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学生。

人是理性的存在,人的高贵在于敢于反思过去。日本教授佐藤学主张,教师是“反思型实践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学研究是一条幸福之路”。我国叶澜教授也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 ,但是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什么?什么时候进行教学反思? 其实,反思无处不在,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作业、试卷批改,还是教学效果的呈现,都可以随笔记下,即时性的,可以“旁注”,总结性的,可以用教学杂记、教学总评等方式进行。反思什么呢?课的优点?课的生长点?学科的增长点在哪里?自身的成长点是什么?这堂课学生有何所得?我的教学贴近学生吗?贴近社会吗?贴近人生吗?学生上了我的课,会感受和思考生活吗?学生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还有那些地方可以让学生思维品质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课堂学生生成了哪些问题?学生体验感、获得感是否爆棚?通过这些不断的追问,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探索学科的发展路径,进而改进课堂的细节设计甚至是立意建构,从而更好服务于学生,推动自己逐步向反思型、阅读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助力教学智慧的不断生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教育教学不仅传道受业,更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学生的视野、眼界、格局、思维,都需要老师的智慧引领。只要老师眼里全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时刻反思,时刻改进,就能不断增长教育智慧、提高教学品质。相信自己,路在脚下、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摘自苏智良 於以传《怎样上好历史课》

——刘庆亮《不断的反思与突破》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高品质学生主体
春晖十年,鸣响新时代的高品质教育之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