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价值路径与分析
2022-06-09艾布都西克尔·阿布来提
摘要:在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发展的新时代,民族院校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更应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的关注,将其纳入民族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体系中。结合民族高校学生实际,针对预科学生教育特点,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健全连续长效的培养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党员队伍中的特殊作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加强党建队伍建设,从制度上保障民族高校党员发展工作高效、保质、保量。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少数民族预科、党员、培养机制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使其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与普通高等学校在共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这一目标上搭建起的“储备库”和“加油站”。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在少数民族預科学生中加强开展党建工作、深入研究培养方案、健全培养长效机制,为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群体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开辟一条更行之有效的道路。
一、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特点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积极性相对较差,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来自于贵州、广西、新疆、云南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来说较差,以及受汉语水平、相互交流不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自身能够成为党员自信心不足,对入党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不高;对党的性质、宗旨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共产主义信念,在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党过去、现在为民族地区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体会不深。
2、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手段
在预科教育阶段,高校针对党性培养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尚未建立起长效畅通可行的教育手段。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这也造成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差别、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有差距、党性培养的理解程度和理论知识的储备程度有差异。对于党章党程、党的理论理解等方面的深入性学习,成为这一群体中多数学生的短板环节。短板难以成为跳板,因而某些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和融入学校开展的党性教育及培训,出现了思想政治素质在较低基础上也难提升等现象。另一方面,高校对不同实际的系统性认知不深刻,“求同存异”在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不到位,难以针对“特别学生”、“特殊问题”制定差异化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教育发展方式。牵制了高校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使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阻碍大大加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意向大大降低。
3、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全面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际过程,个人未来理想是青年学生的主要出发点。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诸多历史性和现实性因素,导致其尚未能清晰地认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意义价值,尚未能摆脱来自家庭和宗教方面的消极思想因素的长期影响,这是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困难环节。更进一步说,在少数民族学生尚未明晰和端正纯粹的入党动机,思想上依然存在着模糊和偏差的认知之时,机械性地培养积极分子,容易助长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入党功利性认识的不正之风,而不恰当的纠正与全盘否定论又会极大地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积极性。
4、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
把高校对学生入党的统一标准放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中,相关党建工作部门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工作缺乏更具包容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选拔机制和考核方式,统一的标准与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更应该充分关注和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情况的特殊性,从而有效区分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党员之间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需要充分注意到历史、文化、地域等多种方面的差异。在成绩标准方面,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基础不牢,不能很全面的掌握文化知识、深入精准的分析问题,因而在能力上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在成绩进步不明显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在这样的因素影响下,就不能够拿统一的成绩标准来做衡量,应该在一个特定的基础上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多对入党有意愿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和其他人有很大差距,单一化的成绩标准更会加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落差感,影响其入党的态度和信心,降低了部分少数民族同学的入党意愿。同样无法忽视问题的是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地是长期存在于自己的民族小团体中,与班级、年级等的整体大环境缺少深入融合,导致了班级推优过程中学生响应和支持情况不佳。群众基础的缺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发展。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党建工作缺乏对少数民族层次“存异”的系统化研究、细致化辨别和人性化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党的“门槛”前停滞不前,而高校提供的客观环境又未能及时予以学生相关政策支持和精神养料。
二、解决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呈现突出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针对以上在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立足于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分子重要作用的出发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呈现突出问题:
1、增强集体意识,注重沟通交流
强调研究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从集体意识角度出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甚至直接导致其难以融入大集体,不愿意在集体中表现自己,不善于与集体建立良好关系。针对这些情况,党组织应敏锐察觉、率先行动,置身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上面临的阻碍和困难,为他们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搭建起各族学生互助平台,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使其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开展趣味性高、参与感强的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一个提升自我认同度和集体认同感的平台。少数民族同学在集活动体中找到了适合自己存在的位置,集体更好地包容和接纳少数民族同学,对增强集体凝聚力和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
2、增强理想信念,初心不改跟党走
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价值追求。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应该开展针对性、加强性的党史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素养教育、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等。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方向,再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对党组织的偏见、减轻自己的入党顾虑。民族高校是引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进步的前沿阵地,少数民族学生更要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明是非、懂事理、热爱各族人民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将其纳入党组织,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
应当积极组织安排新生入学后接受入学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少数民族学生一个更直接更深入了解党的相关民族政策和党的建设方针政策的机会和平台。学生通过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进一步接触共产主义信念,逐渐在思想中牢固建构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大格局。依然要关注到和着眼于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中都要更有针对性,更具创新性。启蒙是首要工作,教育是重中之重,建设和培养是发展台阶,实践是检验标准。将这个逻辑思路一以贯之,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使整个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目前“灌输式”的面对面授课仍是大多数高校入党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比较传统,在学生中不具有吸引力,少数民族学生不愿意花时间虚心学习和研究,对入党的关心程度和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产生事不关己的抵触心理。对启蒙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是高校应该着力研究探讨的方向之一。关注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处的集体环境,不管是宿舍、学习分队还是民族团体,都是可以发挥“你带动我,我影响你,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作用的互助接口。让党建教育深入这些集体,以集体为单位接触和开展对入单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自学、分享、协助和带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最易接受的集体的力量,让党建工作以更加生动灵活的方式顺利开展。
三、培養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大意义
1、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五个认同意识
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理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高校是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平台,民族院校更是在为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教育发展目标上发挥着牵头带领作用。作为青年学生的集散地,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民族院校在思想政治领域和党建工作领域更应该苦下功夫。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同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青年少数民族学子中建设一支紧紧围绕着党,紧紧团结在党周围的积极分子队伍,更有利于“五个认同”意识普及、扎根在青年一代。在培养过程中要保证积极分子思想过硬,专业精湛,这样更有利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繁荣。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可以不断鞭策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发挥积极分子的辐射作用,带动身边的人更多、更具体、更深入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有利于在各民族学子心中深埋民族团结种子,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促进覆盖面更广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
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需要进一步把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给少数民族群众,从而提升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威信力和影响力,也更有利于顺利在民族地区开展落实党的工作和政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基础,也是重要手段,高校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更加积极向党的氛围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致力于在青年少数民族学子中建设一支紧紧围绕着党,紧紧团结在党周围的积极分子队伍,也为培养高质量高标准少数民族干部奠定基础。积极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从基层大力选拔青年少数民族人才、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进少数民族人才交流,更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让接踵而至的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3、优化学生党员的年龄和民族结构
少数民族预科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面,在预科时期应尽快培养和发展。这样能保证学生在本科时期继续发展,缩短了本科培养时间,对已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少数民族同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使他们快速成长,早期展开教育有利于他们顺利发展成为共产党员,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党员在本科期间对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尽早接受有关党的理论政策的系统性学习,可以帮助少数民族优秀学子更好地明辨大是大非的国家立场,更坚定地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发展预科阶段多民族积极分子,建设一支框架合理、品学兼优的优秀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在关键时刻使其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民族高校内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开展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4、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身,理论方面落实指导,实践方面加强锻炼,更进一步提高对党性的理解,身体力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他们的先进行为影响其他学生,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克服不足,更提高了其他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积极性,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不乏有一批有入党意愿,想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子,把这批优秀青年吸纳进积极分子的队伍里,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党的后备军,不仅对于个人学习生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思想觉悟领域的提升有重要指导,更对民族院校整体的少数民族学生政治教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既是学生个人成长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是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子队伍建设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梅,马中英.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1):69-71.
[2]郝树豪,冯翊,姚婕.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4):61-62.
[3]胡涛. 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研究与对策[J]. 现代教育论坛,2020,3(3).
[4]程峰.浅议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J].福建茶叶,2019,41(10):267.
基金资助:大连民族大学2021年党建研究项目,编号: DLMD2021DJXM-YB006,项目名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价值路径与分析,项目负责人:艾布都西克尔·阿布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