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案例分析

2022-06-09王秀娇

民族文汇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平均数平均分投篮

王秀娇

要研究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技巧,离不开课堂实践.本章通过典型的小学数学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基于教材和小学课程标准分析合作学习问题设计,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数

问:哪一队投的准些?比什么?(小组讨论,总结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平均数.

同学们,男生是4人,女生有5人我们该怎么比呢?可以用8来代表男生的

投篮水平吗?(不公平)    生:平均数

问:平均数你会求吗?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讨论交流)

生:(1)移多补少

师:介绍这一方法,问: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7个)能代表男生的投篮水平吗?

(2)计算  (5+8+7+8)÷4=7(个)

问:平均数“7”与数据中的“7”一样吗?为什么?

师:能代表男生投篮水平吗?(能)介绍平均数的概念.

猜测:女生平均投案个数可能是多少?

问:奇怪,同学们猜中的数都介于4和9之间,而且5,6居多,为什么?(探索平均数的范围)

小结:可见,比较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时我们需要用到平均数.

师:今天平均数也来到了我们的书法课上.

二、实际应用,深入理解平均数

1.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欣赏后给这幅作品评分.并计算出平均分.(评分要求:1、满分10分2、每组同学把评出的分数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小组合作)

平均分:其实这幅书法作品是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

2.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影响.

搜集学生刚才打分的数据(有偏大或偏小数据的)

例:(3   10    7    8   )    (7   9   8   8  )   (10   6  9   8)

为什么第二组数据平均分会比第一组高?

生:第一组同学有一个人的分数太低了.

师:第三组平均分为什么比第二组高?

生:第三组有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小结:可见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3.平均数范围

当场测量班级中身高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同学.

师:请你估一估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可能是多少?

师: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身高是1.65米呢?

生:1.65是最大的数,它还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所以不可能是1.65米.

师: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身高是1.41米呢?

(引出平均数的范围)

师:其实我校音乐课更是上得精彩.

4.不是所有情况都要用到平均数

实心球比赛

你们認为谁是冠军?(请说明理由)

备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是不是一定用平均数来衡量,得看具体的情况.有的时候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选用平均数.例如,在解决上面这个问题中,学生很容易受定势思维干扰,选用平均数.垒球比赛是根据最高分来确定成绩排名的.此处促动思维灵活性.)

三、联系生活,加强对平均数的深入理解.   四、小结

二、问题设计分析

(一) 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男生平均每人投进几个?(小组讨论)

这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具有探究性,而且指向性很明确.学生除了用移多补少和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公式计算的方法外,还出现了二次平均分,即都看成最小数把多出来的平均分或是都看成最大数,将补上的再去掉.这种方法也是移多补少的深入,还有一个小组是这样的:(6×5-2-1+2+3-2)÷5=6.用假设的方法,找到一个比较接近的平均数的数,进行移多补少.由此可见,探究性的问题要问的清晰、易懂.

(二)设计跟进式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观察男生投篮平均个数7与数据中的7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平均数会与这组数据有什么关系?问题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清新、活跃.此外,这一串问题的解决也巧妙地渗透了平均数统计学的意义.

本案例是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后进行的调整,调整后学生课堂的气氛活跃,参与度较高,问题层层递进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可见,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高质量问题的设定.

参考文献

[1]李爱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4(2):45-46.

[2]杨霖.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04(3):23-24.

长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提问设计研究》JKBLX2019408

猜你喜欢

平均数平均分投篮
看着自己
不一样的平均数
今天你投篮了吗
平均分一半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投篮王和盖帽王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