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09徐斌李真
徐斌 李真
摘 要: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是发挥学生团体作用和导生作用,以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实践教学方式。针对中职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现状,将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引入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互助精神,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 “导生协助” 中职机械专业 实践教学
目前,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受制于学生人数、设施设备和师资等多种原因而难以有效实施。中职学校也不乏思想品德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科学应用于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引入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
(一)模式内涵
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即在小组合作基础上设立“导生”这一角色承担各小组“助教”职责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于机械专业教学中有较严格的技术动作规范要求且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以“导生协助”为突破口,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一个真实的任务,并将任务按难易程度分层,面向全体学生示范操作步骤,导生则负责本组答疑、操作示范监督。
在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下,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并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全体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导生的组织管理、表达能力,该模式是一种兼顾全体学生、缩小学习差距、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社会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当今社会,中职学生除了成为一名“技术人”外,更多的时候还要成为一名“社会人”,因此,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社会能力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拥有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在互动中互帮互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具有校内的合作学习经历,有助于其在岗位工作中养成善于沟通、团队合作、良性竞争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团队领导者。
2.兼顾全体学生,又能培养优秀个性化学生
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热点。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既兼顾了全体学生,又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实施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沟通的能力,在成员之间形成竞争氛围。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在指导他人中提升技能;在纠错他人中规范行为;在排疑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说中增强沟通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带队中提升组织能力。因此,在兼顾全体学生的同时,实行“导生协助”可以帮助导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3.通过小组捆绑评价,培养学生互助的品德
在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中,全体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捆绑”的关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小组捆绑评价是小组合作“导生协助”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评价方式,能够让组内各个角色达成“组兴我荣”的合作共识,在小组间建立“争夺优先”的竞争意识。
4.教学管理更规范,实训安全有保障
安全始终是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根红线,它关系着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的稳定。引入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让导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规范的实践操作,又能让专业教师脱离烦琐的操作讲解和动作演示,从而有更多精力维护教学环境的安全。
二、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科学分组,培训导生。根据实训人数和具体内容,对实训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配3~6名学生,配备1名导生。导生需在实训前知晓学生名单,并做好准备工作,如图纸、工具、量具以及材料的分发。还需对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以便开展后续工作。
1.选择项目,构建任务
教师寻找与教学目标达成直接相关的真实技术项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兼顾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情况,设计、构建不同差异的项目任务。依托小组合作,创设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布置预学案,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任务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或知识点,形成预学案,发布到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师可根据预学案反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3.课前预习,重心前置
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微课、视频、课前练习、师生交流等途径和方式进行预习,自主地掌握教学目标的40%~70%,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养成预习、互助学习的好习惯。
(二)课堂实施
反馈预习,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数据反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必要的知识点,以及大多数学生遇到的操作难点和误区;创设项目的職业情境,下发具体任务单,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导生完成组内职责分工。
合作探究,制订计划。在导生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围绕项目任务,通过合作探究,记录知识要点,同时记录疑难问题并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聆听活动步骤,查看制订计划,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各个小组提升计划的可操作性,确保后续产品的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要求。
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在项目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已经充分了解每个小组的项目计划,可对关键部位的操作再次进行讲解,同时,观察每个学生在不同任务层次的操作情况。依托小组合作,导生负责答疑、监督操作示范,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分头完成各项计划。
成果展示,交流反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名成员对专业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进行成果汇报时,每个小组确定一名主讲学生,展示并讲解本组的成果,促使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激励评价。各小组汇报结束后,采取“自评+互评”“学生评级+教师评价”的评价模式,对展示的成果进行总结。每次的评分都列入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课后,教师可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布置课堂作业,加深学生对机械课程内容的理解。作业按照小组内分工由小组学生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的作业情况进行汇总,掌握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进行集中讲解。
三、实践思考
(一)导生的管理与培训
首先,制定导生选拔细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导生选拔的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时长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定期对导生进行培训。导生毕竟是学生,要想让导生协助工作更顺利,导生在上岗前一定要经过系统培训,尤其是在组织管理和心理沟通等方面。最后,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导生肩负多种角色,例如学生、小教师、同学、朋友等,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牺牲和奉献精神,需要尽自己的力量协助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工作,因此,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导生予以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分层分组的注意事项
分层分组涉及学生和项目任务两个维度,其中,学生分层分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借助态势分析法原理,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知识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等来分组;第二种是在遵从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整体情况进行调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布分组前不要让学生提前知晓结果,以免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削弱分组应有的效果。
项目任务分层主要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的个体差异,明确每位学生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数量和任务难易程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相应的訓练,避免出现“大锅饭”或“畏难只选择简单项目”的极端现象。
(三)小组捆绑式评价
小组捆绑式评价是将小组看成一个整体,营造“团队赢我荣,团队败我耻”的氛围,在内部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强成员间互助的实效性,以评促学、以评促帮,同步实现团队进步和个人发展。
四、小结
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多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变教师对学生单一的教学指导为教师、导生、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模式既兼顾全体学生,又能培养优秀个性化学生;既可优化教师工作模式,又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社会对从业者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导生协助”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加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康晓燕.18世纪英国导生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梁宁森.贝尔—兰卡斯特制与当代学校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8).
[3]黄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立意与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2).
[4]安桂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构想[J].教师教育论坛,2018 (4).
(作者单位:徐斌,湖州工程技师学院;李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