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6-09姚引章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2期
关键词:小学评价数学

姚引章

摘要:教育评价在教学中占领着重要地位,随着学习观和知识观的改变,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课堂学习表现出发发现并思考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也就是学生当完成了某一评价任务时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知识或技能,但当完成不了某一评价任务时就知道了自己在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这样的话学生就知道了自己在学习时取得的进步,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让学生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这是评价最基本的功能,即诊断和反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前言:课堂评价任务在以前是很少存在于课堂之中的,甚至没有它的影子,因为很多教师认为课堂评价任务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只要有课堂教学活动就行了,评价任务的设计就是在课堂随机抽查学生回答问题或课后结束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但现在很多教师逐渐并深刻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任务是学生学习进阶的载体,它最终能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和知识的生成和成长。

一、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学习评价活动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在整个学习评价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使自己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评价活动中,最后改进了学生自己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己的发展,这更能体现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教育意义。但通过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并没有很好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评价活动当中,在实施过程中侧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在完成评价任务时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而且有时还被禁锢一些发散思维,如教师给出一项学习活动任务,学生偏离了标准答案给出了不同的发散思维回应,这时教师就马上纠正学生并指引学生向标准答案靠齐,长期以来形成一定的习惯会使学生思考空间狭窄,时间不够充分,这样学生就不会很好思考,思维单一化。

2.评价任务层次单一

课堂评价任务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进阶,也就是使学生学习思维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有序生成,其中情感和知识也是随着思维的递进而逐渐生成和发展,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评价任务,却对于这一概念或主题知识点的理解和体会并没有一个层层递进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下一个评价任务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跟第一个差不多,因为同一层次、同一水平的评价任务的使用使得学生思维、情感和知识并没有更深层的发展,还是停留在原先的水平。

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结合探究性学习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搭配(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设计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老师给学生看一个年轻人的照片,问:这个人的年龄是一个两位数,由2、3、7组成,没有重复的数字。请猜猜这个人的年龄和有多少选择。然后教师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让学生重新配对以获取新知识。教材中给出了0、1、3、5这四个数字,学生必须组成两位数,不能重复。学生互动后,老师问:“你搭配了多少个数字?是什么?”一名学生展示:10、13、15、30、31、35、50。老师问:“所有选项都找到了吗?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加了两个数字51和53。老师比较两个答案,并要求他们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学生直接从观察中写出答案,而第二个学生纠正了十个并按顺序写出不同的选项。老师确认了两个学生,但重点是纠正第一个学生不连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反思和纠正。在这个环节,老师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的对错,而是结合学生的提问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延迟评价中有比较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遗漏的,还要给学生改正的方法。最后,教师设计课堂测验,要求学生将数字与0、2、4、6搭配。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具体评价,重点分析学生有序思維的发展情况。同时为进一步的教学指导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和交流,同学们发现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不能分组放在第一行,所以一共有4种可能。虽然老师只是把例子中的一个数字改成了0,但是却扩大了思维定势。在运用排列组合思想的同时,学生也巩固了零占用的知识。

2.建构相应的评价目标

表现性学习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学生的学习不能简单地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而是有一定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是简单的“对”或“错”,而是应该在课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预设,制定不同的评价量规,依此来调控课堂,评判学生学习实况。“圆的面积”一课运用的是指向特定学习任务的量规。一个应用性、规范性强的评价量规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表现维度、表现等级、描述符和表现样例。表现维度指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表现;表现等级指围绕任务目标学生能达到的不同水平程度;描述符指针对学生不同水平程度的表现行为的具体描述,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打分;表现样例则指每一水平的学生的作品或者外显的思维(口头描述)。这种分维度、分等级、有评价要素的量表,有助于教师诊断教学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下面以“探究圆的面积公式”这一表现性任务为例,对评价的指标、要素和整体的评价量规进行具体说明。

在将圆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剪、拼),能够直观经历极限的想象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去想象“无限分割”。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从而使各自的思维达到更深层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应用评价的方式,教师还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状态有更加真实以及全面的了解,确保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整体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平.境脉: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8(10):87-92.

[2]汤丽红.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900(14):67-68.

猜你喜欢

小学评价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