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下家校共育有效策略研究

2022-06-09张景钰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核心

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学校的教育,学生不仅要具备关键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品格。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素养层面,而优秀的品格范围较广,一般来说包括个人的基本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等。两者的教育同等重要,但在当前,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难以实现整个班级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所以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培育学生。家庭教育对学生影响同等重要,只有家校共育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针对家校共育模式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这两方面的教育都缺一不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承担着必要的责任。家校共育能够充分调动学校以及家庭的力量,培养学生知识素养以及人格品质。在协同培养模式下,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竭尽所能,相互配合,遇到问题积极解决,不能逃避问题。

一、家校共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共育的方向应该明确,为了学生现阶段以及未来更好的发展。因此需要保证对学生教育的高效性。而教育的高效性需要全面融合学校资源以及家庭资源,将融合后的资源集中在学生的培养层面,确保资源的高效吸收与利用;其次,共育的主体应该明确,学生是共育的主体。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都应该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1];第三,共育应该加强实践,以教学实践和社會实践为基础。教学实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知识素养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社会实践主要是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对学生人格魅力以及家国情怀的培养;第四,共育应该保证系统性的原则,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共育的系统性要保证共育理念的一致性、共育形式的一致性以及共育途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齐头并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共育的有效策略

首先,家长与教师相互理解,促进共育关系建立。当前,很多教师经常在反映学生问题时强调家长难沟通问题,而家长在面对孩子成绩时往往质疑教师的能力和责任心[2]。这种形式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校共育体系,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尽可能的放下以往的观念,相互理解。在教师层面,应该理解家长工作繁忙,确实难以顾及孩子学习的全过程,适当进行提醒即可。而家长应该理解教师的教学任务重,不能对每个学生都能保证时刻叮嘱、面面俱到。只有家长和教师相互理解才能促进良好共育关系的建立。

其次,家校共同举办社会活动,培养学生“日行一善”。所谓“善”是指在家校共建的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让他们在生活中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尊老爱幼、帮助他们、有爱心、有孝心、有责任心等。人格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中挣脱开来,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一个人没有责任心即使有能力也难以保证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加强家长之间合作交流。在每个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具有良好的心得。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可以鼓励这部分优秀的家长在班级群定期分享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如孩子叛逆时,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孩子遇到问题无助急躁时又是如何处理的。这些问题是很多家长教育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所以通过这种经验分享,其他家长可以向成功的家长进行取经,最终将良好家庭教育策略进行推广。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协调家长之间的关系,将不同的家长意见和教育方式进行汇总,以便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总结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以及家庭的教育,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同时要具备优秀的品格。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的加强合作,采用共育的培养模式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何惠萍.浅谈核心素养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上,下旬),2019(31):32.

[2]陈兴志.新时代父母在家校共育中应具备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8(26):1.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有效性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成果(编号:GS[2019]GHB0445)。

作者简介:张景钰(1999-),女,汉族,甘肃会宁人,二级教师,小学英语。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