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实践
2022-06-09侯丽芬
摘 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培养常常被忽视。大学阶段设置有专门的英语视听说课程,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主要采用“听-答题-讲解”的教学模式,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分离,视听说课堂往往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本文依据产出导向法理论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展现了一个完整视听说教学单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流程,并对学生反馈和课堂进行反思,明显提高了视听说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适用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视听说课程;学用分离;产出导向法
一、引言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导致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一般以教材为主,主要采用“听-答题-讲解”的教学方法,侧重锻炼学生“听”的能力,而“说”的能力被弱化,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分离,视听说课堂往往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为解决大学英语课堂“学用分离”这一现实问题,文秋芳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改变了传统课堂“输入促输出”的教学顺序,主张“学用一体”,依据“输出驱動”“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的原则安排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用中学、学中用”。但现有关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实践和科研论文,较少针对视听说课的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教学实践,展现了一个完整教学单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流程,并对学生反馈和课堂进行反思,明显提高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产出导向法理论教学适用性进行了论证。
二、教学实践基本情况
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学研究的问题必须来自研究者生活的现实世界。本教学实践的对象为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光信息专业2019级74名大二学生,教学实践时间是2021年春季学期,即第四学期。选择该班级的原因是:该班前三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均由笔者担当,对班级情况比较了解。选择第四学期的原因是:在前三个学期的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够高的问题,传统的“听-练习-讲解”教学模式急需改进。同时,按照所在学校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共进行四个学期的教学,第四学期只保留视听说课程,学生英语听说学习时间充分。另外,在经历了前三个学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比较适合运用产出导向法来设计课堂教学。
根据辩证研究法的研究步骤,第一步是发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性问题,第二步是根据以往经验与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理论框架。本文依据产出导向法理论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4》第一单元开展教学实践。该单元主题为“个人行为”,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开展课堂设计,单元任务完成后收集学生意见,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课堂反思优化课堂设计。
教案如下: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驱动 使学生了解产出任务,认识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 教师设定场景:新冠疫情已经一年多,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但也令人气愤的事情。
教师给出产出任务:针对“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进行英文采访,并拍摄视频。
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并分配任务。
学生带着“完善疫情相关知识”和“学习疫情相关英语表达”这两个目标进入促成阶段。
促成 1.了解英文采访的流程
2.使用英语谈论新冠疫情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教材中的Sharing部分学习如何进行街头采访;
教师讲解新冠疫情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进行采访做准备。
学生小组讨论,完善小组作业并上交。
评价 了解学习效果 教师发布作业评价标准,并播放示例作业进行讲解;
学生讨论,并对每小组的作业进行评价;
通过互相评价学习相关语言点,并发现自身不足。
在教学实践环节完成后,对教学实践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和意见采集,了解学生对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视听说课程教学的接受度,为今后的教学收集素材、总结经验。
三、教学实践环节
(一)驱动环节
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采用原版英语视频,每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为Sharing部分,采用BBC街头采访的方式针对单元主题进行采访。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产出导向法,本单元的产出任务设计为:模仿Sharing部分,拍摄录制一个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你遇到或者听说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的英文采访视频。产出任务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关于疫情的相关英语知识,并对身边发生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
2.教师给出具体任务。本次街头采访任务分为三个部分:(1)What kind of behavior in public places gets on your nerves? (2)What good or bad manners did you experience recently? (3)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see someone behave inappropriately in public places? 这三个问题是Sharing部分第6题的口语练习题,笔者希望通过本产出任务,学生在了解课本内容时能够大胆开口,同时推荐学生使用U校园自带的语音测评功能,对自己的语音输出及时给予评价。
3.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本次产出任务涉及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各种人和事,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因此学生产出意愿高,学生讨论积极,拍摄视频的新颖方式也让他们非常感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意识到自身语言储备的不足,产生学习欲望,积极准备。
4.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教师明确本次产出任务语言目标是掌握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单词、短语或语法知识;交际目标是学会谈论在公共场合发生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加强口语输出,增强学习效果。
(二)促成环节
1.教师描述产出任务: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我国,武汉遭遇封城,全国各地进入疫情防控期。在这期间,医生、护士和救援人员战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在他们身后,各行各业许多无名英雄也在为人民保驾护航。但同时,社会中也出现许多不文明行为,与疫情防控背道而驰。本单元产出任务要求学生用视频采访的方式描述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从我做起,杜绝不文明行为,在学校筑起疫情防控屏障。
2.教师提供输入材料,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
促成活动1:观看新冠病毒相关视频,学习疫情相关词汇和短语。
教师抛出问题“What is the coronavirus?”,并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冠状病毒的由来及其危害。冠状病毒属医学词汇,学生不容易熟记和口语表达,该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冠状病毒,为语言输出做准备。
促成活动2:阅读新冠病毒相关文字材料并补全句子。
教师提供输入材料,学生进行阅读,并尝试补全句子。比如,新冠肺炎是极具传染性的,如果防护不当,非常容易感染病毒。阅读材料辅助学生区分了contagious、transmissible、communicable和infectious几个词在表示“传染性的”方面的不同之处,学会如何表达“传染性的”。该练习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的方式,扩大学生词汇量,充实学生疫情防护方面的表达,为完成产出任务做准备。
3.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产出任务的完成制订计划并分工。本次产出任务要求学生采用视频采访的方式,《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4》第一单元第一部分Sharing环节即为BBC街头采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该部分内容了解视频采访流程,计划采访内容,对产出语言进行准备。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给予帮助与建议,协助其完成产出任务。
(三)评价环节
评价是产出导向法的重要环节,是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的特色之一。作为产出导向法的重要环节,评价环节的好坏关系到驱动环节和促成环节的结合。文秋芳提倡使用师生合作评价的方法巩固教学效果。师生合作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选择评价焦点和典型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详评;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合作评价样本;课后,学生根据评价焦点先进行自评,再互评或机评。
评价环节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语言输出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1.教师给出典型样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收集的学生作业中,有一部分由于天气或者设备问题,导致音频不清楚,影响了产出任务结果的呈现。在播放这类视频样本后,教师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互讨论,向优秀小组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经验。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学生口语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产出任务效果。这是教师的教学重点,通过播放典型样本视频,促使学生发现其口语问题,从细节上解决学生的口语问题。
2.教师给出评价标准,使学生对于如何评价本次产出任务有整体性的认知和把握。播放完视频样本后,教师给予本次产出任务评价标准:发音清晰,语音语调流畅自然(50%);作品整体完整、流畅(30%);作品构思新颖(20%)。学生依据评价标准查找自己小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小组成员表现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产出任务。通过本次产出任务,学生练习了如何表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同时在交流中对疫情防控期间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教师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点和学生视频中语言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总结经验,为下一次产出任务打基础、做准备。
四、教学实践反思
本轮教学实践结束后,笔者针对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意见采集。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愿意教师在今后的视听说教学中采用产出导向法。采集的意见中,部分学生肯定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但提出产出任务难度大、实践难,建议在教学中降低使用频率。也有部分学生表示产出导向法的接受难度大,偏向于传统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建议,对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视听说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这次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1.产出任务应设计得更加合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可操作性强。本次产出任务要求学生以视频采访的形式对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进行采访,形成10分钟左右的视频。有些学生反映“视频采访主题单一,拍摄题材有限”“视频时间过长,拼凑现象严重”。
2.将传统“听-答题-讲解”的教学方法与产出导向法相结合。本次产出任务给予学生的准备时间为两周,有些学生反映“课余时间不充足,易造成拍摄内容粗糙”“准备时间太匆忙,课业冲突”,有的学生建议“可不可以两个单元拍一期视频,我感觉效果会不会更好”,“教学模式两种都不错,可以中和一下,视频拍摄2~3次”等。
3.合理组织课堂进行师生合作评价,巩固学习效果。有的学生提出“评价标准模糊,不好把握”,“成员努力程度不一,作品参差不齐”等意见。应用产出导向法时,教师对学生的产出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非常重要。通过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巩固。
五、结语
本轮教学实践证明,产出导向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学习发生率,改善学习效果。但同时,部分学生反映应用产出导向法的课堂“参与度高,但有点难度”,说明本次产出任务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同时又对其能力提出挑战。学生的学习意愿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在今后的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多运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教学尝试,使学生的“学”与“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640.
[3]文秋芳.辩证研究法与二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17(4):2-11.
[4]孙曙光.“师生合作评价”的辩证研究[J].现代外语,2019(3):419-430.
[5]王丹丹.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印度尼西亚语视听说课教学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55-62,92.
作者简介:侯丽芬,太原科技大学,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