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金融人才“三融合、三强化”培养模式探索

2022-06-08罗富民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金融融合

罗富民,刘 颖,袁 月

(乐山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金融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金融人才数量需求巨大,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金融产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效率。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金融类专业而言,其运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因此,迫切需要对相关专业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根据国家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倡议及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按照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自 2016 年系统开展了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三融合、三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金融职业道德,较强的金融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

1 “三融合、三强化”培养模式内涵

经济与金融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支撑,通过“企业需求倒推课程内容”和“岗位职责倒推能力培养”,重构了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20余门课程的质量标准,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关键要素的系统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向好,学生就业竞争力逐年提高,社会美誉度日渐提升,最终形成了可执行、能推广的地方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三融合、三强化”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地方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三融合、三强化”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主要是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地方普惠型金融产业,通过政产教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就业竞争能力;注重人才培养中课赛证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养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职业发展韧性。

该模式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实际脱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模糊、课程体系构建逻辑不清、校内教学质量分层监控不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具体包括3个方面:(1)政产教融合。面向地方发展需要,通过与金融企业和政府经济金融部门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举措,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偏差问题。(2)注重人才培养中课赛证融合。将金融行业职业发展课程与学科竞赛和证券、银行、期货等从业资格证考试有机结合,解决职业化水平低、个性化不足问题。(3)通过一流课程建设、职业操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等举措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养融合,解决综合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2 “三融合、三强化”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

2.1 通过政产教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就业竞争能力

对地方高校而言,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金融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2]。乐山师范学院经管学院按照“先予后取、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构建“政校企合作共同体”,深入推进政产教融合,解决产教融合不紧、协同育人不够、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

(1)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掌握人才需求标准。与地方政府共建“乐山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承担地方政府和金融行业委托的决策咨询课题。在课题完成过程中,老师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和行业人才实际需求,以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为导向,为课程教学针对性积累一手资料。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资料搜集乃至初步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调查分析能力。

(2)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吸纳行业企业高管进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能力实现图谱,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动态匹配。与西南证券、方正证券等公司共建证券投资学课程;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共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与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共建保险学课程;与华构科技、青衣江投资等共建公司金融课程。通过和实践基地的校外行业专家、实践导师共建课程,专家导师进课堂、通过业务经验传授和企业案例分享等形式,扩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3)共建实习基地、合作培养人才。与西南证券、交通银行、新华保险、京东集团等共建实习基地20余个。利用实习基地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实习。大三集中1个月参加京东顶岗实训,大四集中1年时间参加招商银行后台服务中心顶岗实习,让学生真实接触金融行业实际业务,尽早适应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需要,解决传统实训简单低效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2.2 注重人才培养中岗课赛证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

地方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必须以强化职业能力为核心[3]。乐山师范学院经管学院以夯实职业发展课程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根据职业倾向考取各类从业资格证书,解决应用型金融人才职业化水平较低、岗位胜任能力不足、个性化发展受限问题。

(1)强化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等多门职业发展课程,按照职业发展的需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训教学,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结合“互联网+”特点,综合利用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等新型教学资源组织,模拟金融行业真实经营环境,全面推行基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2)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按照课赛证有机融合的思路,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证券投资大赛等行业认可度高、极具含金量的金融类学科竞赛。通过与其他高校参赛选手的交流与切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形成对金融行业的形象与情感认知,锻炼并培养学生在银行柜面业务、信贷业务、理财业务、证券交易、保险核保及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核心技能。此外,选拔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的数学与逻辑思维,拓宽学生解决金融问题的思路,增强学生从事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

(3)指导学生考取各类从业资格证书。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人才需求,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鼓励并指导学生考取证券、银行、基金、期货等相关职业证书。通过证书考取,优化学生金融专业知识储备,进一步增强学生金融专业岗位胜任能力。

2.3 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养融合,强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职业发展韧性

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融合,是应用型金融人才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乐山师范学院经管学院通过一流课程建设、职业操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等举措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养融合,解决综合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1)致力打造一流课程。根据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本校办学定位,针对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发展课程,按照“两性一度”要求,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考核难度,师生互动更为灵活,交流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入选四川省一流课程。

(2)加强服务意识和职业操守教育。引入一线行业专家,为学生讲授从业规范,通过分析探讨金融案例增强学生金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案例中蕴含的对价值观和人才品质培养的要求,引导学生提升个人价值追求和职业素养。以实际案例为学生分析金融领域违法犯罪风险,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坚守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在金融类核心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解决传统课程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脱节问题,培养学生经世济民、学以致用的家国情怀。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融入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其中,“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 数智金融时代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融合最新技术与创新理念的新业务模式正推动金融业价值链重构与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正在重塑整个金融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了对数智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地方高校积极推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培养数智金融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势在必行[4-5]。在未来的发展中,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将按照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以“思政引领、科技赋能、学科融合”为抓手,着力培养复合型数智金融服务人才。文章通过对新经济环境下金融产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地方高校的优势特色,明确地方高校在数智金融人才培养中的差异化、特色化定位。对复合型数智金融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进行剖析,按照“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本思路,创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学方式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进而为地方高校数智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应用型金融融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