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CS模型视角下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提升路径探析

2022-06-08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馆员动机

姚 璐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0 引言

全球大科学时代,迅速抢占科学和技术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纵观科研界,科研力量与科研热情与日俱增,科研创新和科研范式与时俱进,学科前沿得到不断突破。在我国,科研工作历来受到重视,着力为科研工作者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增强科研工作者的获得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近年来,多种“松绑+激励”的政策在各地纷纷出台,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优化科研管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图书馆馆员是推动图书馆事业以及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功能单一的“藏书阁”到“智慧图书馆”的擘画和落地,正是图书馆馆员孜孜以求探索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写照。随着时代的发展,“服务立馆,科研强馆”的理念在图书馆馆员群体中更加深入人心,科研竞争力也逐渐成为评价图书馆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身处“书香文海”之中的公共图书馆馆员既要做以服务立身的知识“搬运工”,更要以守正促创新做知识的“生产者”。

1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及提升必要性

1.1 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有学者指出,科研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科研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1]。对公共图书馆馆员来说,馆员的科研动机是指决定馆员科研行为的内在动力,馆员的科研动机水平是决定馆员自主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既需要人才“领航”,也需要科研“护航”。馆员的科研动机关乎科研工作的开展,调动并维持馆员的科研动机可以驱动馆员积极自主地参与科研活动,继而通过高质量的科研产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1.2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提升的必要性

1.2.1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对公共图书馆馆员来说,公共图书馆赋予了其开展学术耕耘的沃土。从图书馆科研工作的内容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建立在工作层面上的工作研究,二是建立工作层面的递进研究[2]。从形式上来看,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工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报课题、申请专利、调研报告、咨政专题等都是馆员参与科研实践的表现。

囿于科研工作成果评判的多维性和追踪上的困难,单从科研论文发表视角来看,有学者通过对2010—2019年我国48家副省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的科研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指出近十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科研论文的绝对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核心刊占比不高,论文整体学术水平有所下滑[3];有学者对2008—2017年我国图情领域19种核心期刊刊载图情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的产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图情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产出机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公共图书馆论文产出占比2.5%,远低于高校二级院系和高校图书馆的91.3%[4]。在图情领域中,围绕公共图书馆展开的相关科研并不少,但从相关研究数据不难看出,源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论文成果较为不理想,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科研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2 馆员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评级、评优是公共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评定也是对馆员个人工作和价值的肯定。科研成果能够客观反映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学术成就,因而在评定标准中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对象。对馆员来说,科研工作大都是“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因此馆员的科研成果也是其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的表达。

馆员个人的发展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息息相关,公共图书馆赋予了馆员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平台。从个人角度来看,馆员的科研成果离不开个人的辛勤努力,科研成绩带来的激励与荣誉是对其辛勤努力的正向反馈,这些正向反馈重塑了馆员的工作形象,表明馆员的工作不止停留在“为书找人,为人找书”上,馆员也可以是科研人。从社会角度来看,馆员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社会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务,还体现在馆员的科研成绩为公共图书馆相关学科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积累。可以说,科研工作为馆员在职业生涯中谋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开辟了新的上升通道。

1.2.3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人才需要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人才建设作为支撑,馆员肩负着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图书馆业界和学界都将人才建设作为关注的重点工作,在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选拔中,图情专业不是唯一的选拔标准,“不拘一格”的选拔理念吸引了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积极加入公共图书馆馆员大家庭,为公共图书馆全方位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以南京图书馆为例,2007—2019年,南京图书馆共进行了10次员工公开招聘,实际招入155人,其中,图情专业入职仅11人。多元化的学科背景为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学科融合与知识交叉又为馆员工作创新带来了新视角,同时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

此外,在建设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倡导下,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更加紧密,向用户提供精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知识服务不断考验着馆员的综合能力。如果馆员没有科研经历,不懂科研,没有一定的科研知识储备,就很难做好服务工作。

2 ARCS模型及基于ARCS模型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分析

2.1 ARCS模型简介

ARCS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是一种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5]。其中,ARCS是Attention(注意)、 Relevance(关 联)、Confidence(信 心)和 Satisfaction(满意)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应用过程包括唤醒学习者的注意、让学习者感受到内容与自己密切相关、通过获取体验使学习者收获自信心、使学习者感受到满足感4个方面,这4个方面相互联系并逐级驱动,最终实现推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循环。长期以来,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问题,同时多项研究表明基于此模型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虽然学生从事的学习研究与馆员参与的科研工作存在差异,但是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做支撑,馆员从事科研工作也需要科研动机来做支持,即两者都离不开动机的调动与维持。将ARCS模型在调动学习者学习动机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尝试用来探讨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的调动,或许同样有不错的效果。

2.2 基于ARCS模型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基于ARCS模型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模型,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科研动机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为探讨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力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如图1所示,科研动机在公共图书馆馆员与科研工作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馆员从事科研工作的关键动力源。在科研动机的作用下,馆员从事科研工作的流程包括:首先,调动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科研动机,推动馆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其次,激发和维持科研动机,促进馆员持续从事科研工作;最后,在科研工作与馆员之间建立反馈,形成闭环,实现馆员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双向互动。此外,在流程中通过引入ARCS模型提高馆员的科研动机水平,具体包括:一是通过唤起馆员对科研工作的注意,促使科研工作对馆员形成吸引;二是将馆员与科研工作关联起来,匹配馆员的需求,引发馆员的关注;三是采用多种方式帮助馆员建立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维持对科研工作的渴望;四是让馆员从科研工作中感受到价值,获得满足。通过ARCS模型中4个方面的动机策略,以期激发馆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馆员科研能力的跃升。

图1 基于ARCS模型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分析

3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机提升路径

立足新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馆员一以贯之的努力与创新。提升馆员的科研动机,强化馆员的科研能力,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在ARCS模型理论指导下,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科研动力的提升路径作如下探讨。

3.1 唤起注意,激发馆员科研热情

馆员是公共图书馆的科研主体,提升馆员的科研动机,首先要唤起馆员对科研工作的注意与重视,激发馆员的科研热情。一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重视公共图书馆馆内科研诚信建设,倡导学术诚信,打击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优化馆员管理与评价机制体制,提高馆员科研能力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在评优评先中逐步向科研成果优异的馆员倾斜。除了制度、政策方面的调整,还要充分尊重科研工作的规律性,注重宽松与自由,避免管理僵化、导向偏差和评价指标的纯量化。二是提高馆员的科研意识。一方面,对馆员进行科研宣教,提高馆员的整体科研意识,尤其对新进馆员来说,在入馆之初,就要对其进行科研宣教,帮助其树立明确的科研能力与业务能力两手抓的职业规划,并将馆员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宣教工作贯穿馆员职业生涯成长全过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规范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方略,针对老中青不同年龄段馆员的特点和需求,借鉴国内外优秀馆员科研人才培养方法和科研工作开展路径,促进全馆上下科研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三是激发馆员科研热情。馆员开展科研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馆员千锤百炼持续奋斗,在此过程中馆员保有科研热情非常重要。激发馆员的科研热情,需要多方联动:一方面,加大馆内科研投入,为馆员从事科研工作的场所、设备、启动资金等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发挥科研奖励的激发效应,调动馆员持续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3.2 匹配关联,提高馆员科研认同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离不开馆员的广泛参与,而参与背后蕴含着强烈的认同感,正是对科研工作的认同吸引着馆员主动参与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相关的科研工作。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相关命题的探讨,离不开馆员的躬耕实践,而馆员的工作实践又为其围绕公共图书馆相关课题展开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选题支撑。以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为例,一方面,读者的阅读体验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所在,馆员在日常服务中,与读者联系密切,能直接收集到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方面的反馈。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需要群策群力,而读者的需求和建议是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声音。馆员对读者反馈意见的反复收集、提取、加工、分析,即是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关方向的探究。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馆员身处一线,在服务过程中能切身感受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有哪些服务要素需要提升和优化,哪些要素需要构建或摒弃,并依据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以第一视角直接洞察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中的问题并给出专业性、可行性建议。总之,馆员一线的工作实践和基于工作实践的科研发现,能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科研带动服务,服务促进科研”,学以致用,学用相长,馆员的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言而喻。

3.3 外部助推,维持馆员科研信心

增强馆员的科研信心,有助于激发馆员对科研工作的渴望,从而促使馆员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工作。一方面,要为馆员提供多种学习和培训机会,为馆员从事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使馆员有信心从事科研工作。例如,为了提高馆员的科研素养,南京图书馆联合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共同主办陶风青蓝工程——全省中青年图书馆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对江苏省中青年图书馆馆员开展数据库资源检索技巧、论文写作、课题申报、案例写作等科研方法的培训,帮助馆员了解科研基本程序和科研项目开展过程。又如,美国图书馆协会从2013年起,每年暑期都会举办一次馆员科研素养培训活动,拓展馆员视野和知识结构,有效提高馆员自身开展科研活动的素质和强化馆员开展科研支撑服务的信心及能力[6]。另一方面,优化相关评价机制,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服务能力上,也要将科研能力并入评价的轨道中,通过公平评价,激励馆员有信心持续开展科研工作。例如,在全馆上下倡导给予弹性容错试错空间,客观恰当评价馆员科研工作进度和成果。鼓励馆员从内在兴趣出发,结合个人专长、社会需要、国家需要选择科研方向和课题。

3.4 加强反馈,增强馆员科研获得

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代表了主观评价,而馆员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可以使馆员感受到科研工作带来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这一正向反馈可以作为内生动力,继续推动馆员保持开展科研工作的行为。一是明确使命与担当。推动图书馆不断向前进步是当代馆员的使命与责任[2],提高馆员的“主人翁”意识,传承上一代图书馆人的精神,树立科研志向,激励馆员勇担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二是重塑馆员工作形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读者需求的日益多元,馆员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和知识资源加工技能来适应和满足新要求。坚持“产学研服”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引领和带动馆员实现个人多层次、多属性的发展,丰富馆员的业务内容,重塑馆员的职业形象。三是积极反馈。科研工作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及时的积极反馈可以为馆员持续开展科研工作注入动力。例如,落实科研成果与馆员评优评先方面的挂钩,体现馆员从事科研工作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加强对馆员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文关怀,排除馆员从事科研工作的后顾之忧,体现图书馆对馆员从事科研工作的关心支持。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馆员动机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动机不纯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