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旅样板地建设初探*

2022-06-08

南方农机 2022年11期
关键词:石屋课题组村庄

周 益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从山洞到聚落,从聚落到乡镇,再从乡镇到城市,人类不断在自然界中熟悉环境、适应环境并走向改造环境。人们对于生存落脚点的建造与更新,从以生存为目的的自发行为逐渐演化为今天在科学发展、文明延续等多重深刻思想指导下的带有义务及责任性质的项目与工程。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背山面海,随着课题组规划建设的深入开展,乡村也从那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避风居所积淀成为人们体验海山生活与文旅融合的落脚点、生发地。

1 空心村的场域特征与文化底蕴

温岭石塘海利村地处东海之滨,由原三岙、四岙、五岙(包括五岙里和尖山头自然村)三村合并而成。课题组从2013年开始进入规划,调研发现,石屋集中在五岙里与尖山头自然村,有石屋近800间。统计下来,五岙里与尖山头自然村居住13户15人,五岙里自然村居住9户10人,原住村民年龄最小54岁(五岙里),最大87岁(尖山头)。可见村庄老龄化、空心化严重,人口流失严重。五岙村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空心村。

与村庄的空心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背山面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旖旎风光。村居依山而建,高差丰富。村庄道路多狭窄,除了一条入村主路可以行车,进入村口,道路就变得狭窄仅剩人行宽度。村里几乎所有建筑用材都是石头:石街、石级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居住建筑不仅墙壁用石垒,为了防御台风,屋顶之上也压满了石头。从山顶高处观五岙里及尖山头,石头空蒙一色,浑然一体,厚实凝重[1]。整个村庄形貌独具,疏密相间、高低相错的石墙、石屋、石路,色彩协调统一,形成具有极强节奏感、极强地域风情的山海村落。

海利村文化底蕴丰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两项,分别是大奏鼓和抬阁。大奏鼓被誉为“中国渔村第一舞”,是山渔区的民俗舞蹈,据说是从福建民间传入的[2]。其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为女性,男扮女装且重彩化妆。他们身着红衣,腰系绿带,光脚板,佩戴脚镯和手镯,左手高举木鱼,右手执木棰,随鼓声跳跃,舞姿粗犷,表情诙谐,边奏边舞。整个舞蹈以唢呐和扁鼓为基调,节奏明快,音调热烈。抬阁又称扛台阁,是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里的习俗—一个个装饰得流光溢彩的木制亭台楼阁,里面坐着的,都是从当地精心挑选出来最漂亮的孩子们[3]。这些孩子经过化妆和精心打扮,个个粉雕玉琢,穿着古装衣服,扮成各种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队伍里走在最前面的是红红燃烧的火镬以及“国泰”“民安”的灯牌,还有每个村的灯匾等为巡游主角台阁开路,是中国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

2 文旅村发展定位与产业形态的设计实践

村庄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发展问题的思考,也是对未来整套行动方案开展、建设的行动指南和依据[4]。事实上,海利村的规划,自2013年始课题组就参与了村庄旅游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美丽宜居规划,获得从温岭市旅游局、市农办、建设规划局及石屋保护办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如何在这一轮轮的规划中充分用好各个政策口资金,有序衔接各个规划建设布点,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改善村庄基础设施的同时建设几个有流量、有目光的样板点,最终以政府投入来撬动民间融资,是课题组规划设计引导的重点。

课题组针对村庄场域中民居延山体高低错落,视觉层次丰富但交通不便、主线不明的特征,整理设计了沿海绿道作为观光主路径,并在观海视角佳的局部支线,配设爬山步行栈道。绿道沿着山体绵延8 km,既是山岸线也是海岸线。这样的规划设计,打开了海利村“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格局。

针对海利村石屋资源丰厚,文化底蕴深厚,村庄空心化严重的特点,将主要旅游业态定位为“住民宿、吃海鲜,体验东方好望角”。然而,民宿建设涉及的资金量、运营引流、盈利模式等都是政府只能撬动不能包办的。各个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都很有限,各个政府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划落地考核要求,有些要求甚至还存在矛盾。课题组规划工作的核心在于既针对考核平衡好各部门的落地性要求、创造社会效益,又针对旅游做好资金拼盘撬动产业起步、创造经济效益[5]。

既然是以撬动为主,首先要确定撬动的点位和功能。设定了入村体验游的主路径,贯穿三岙、四岙、五岙里和尖山头。由于资金有限,规划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以点带面,强调点位的体验浓度,强调打卡带动流量。三岙、四岙在山脚下,规划定位以旅游配套为主,包括海鲜餐厅、海鲜排档、停车场等。规划重点的民宿区在五岙里和尖山头。在公共游线上,五岙里主要排布了入口标识、模拟海滩互动岛、亲子小广场;尖山头排布了海景公厕、露营基地、牛棚婚纱打卡点、尖山头游步道和“相约一生”对戒观景平台。民宿业态方面,结合招商需求,落地“海山生活”和“流水人家”两家民宿。公共活动策划方面,结合主要节日长假,融合两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做体验产品化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尖山头“相约一生”对戒观景平台。将观景台选址在大尖山头顶部区域,但将山尖留出,一方面尽可能地接近了制高点,达成360°海山尽览,更重要的是保有了完整的山峰轮廓,维护了大自然的魅力与尊严,如图1所示。这个方案从2014年出来到2018年最终落地建成,过程几经周折。一开始村班子希望在尖山头设置一个观景点,提出建一个木亭子或者景观廊的想法。当课题组身处于此地,感受到无边的茫茫大海,身后绵延的山峰与柔和的山风,摈弃了建亭子的思路,提出“山盟海誓、相约一生”对戒观景的概念。景观台采用钢架结构,白色金属漆钢架、香槟金网孔板护栏。彼时温岭市石屋保护办考虑到材料过于现代,又担心白色与石屋区原有村庄色彩基调不协调,温岭市旅游局担心观景台设计造型比较大胆凸显,破坏沿海绿道视觉的流畅度,均提出了否定意见,设计进程陷入僵局。为了推动方案落地,课题组做了推演模型和动画,经过两轮的上会会审,方案终获通过。

图1 “相约一生”观景台设计区位图、结构分析图、建模效果图,施工现场及建成后观景台现场

设计强调让进入者最大限度地伸展在山、海、天空之间。初始的圆环状格局,逐渐融入了“山盟海誓”“相约一生”对戒指环的立意, “他”和“她”,一组两枚,环状台面宽1.5 m,圆环外围直径达10.55 m。巨大的、艺术化的指环呼应碧海蓝天的环境风光,带动了天高海远、海誓山盟的情绪感染,将游人的视觉经验升华成心灵激荡。对戒是爱的宣言与见证,它是至死不渝与天长地久的象征,它浪漫而温馨,甜蜜而梦幻。对戒意义的延伸也强化了对年轻旅游群体的吸引,进而增强了自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效应。

强烈的日照、强劲的海风等气候条件,给石塘的风物带来特有的古朴苍茫、雄浑粗犷, 这蕴含着一种豪放的阳刚之美和悠远的沧桑之感[6]。景观台金属材料钢硬、光洁,与岩层、石屋的粗砺既相联系,又形成富有张力的冲撞与对话。钢架与护栏以三角形为基本单元,一方面形成似钻石切面般的围合角度,呼应对戒指环的立意;另一方面支撑合理,展现结构之美。环状景观台略有高低错落,一个南向面对金沙滩海湾,那里是到海边观海游泳的人群集聚地;一个西向面对工业新区,那里是石塘未来发展的重镇。每个圆环都曲折成前低后高,顺应登临者自后山顶下来的路径,给人扑向大海的态势,给人拥海(远观的海湾因透视而变小)入怀的感觉。

类似这样的行政主管部门与设计理念的冲突融合还有很多,最终课题组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不断完善整体规划方案,项目建成当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以设计带动了流量,以流量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图2为“相约一生”观景台游客打卡网络发布照。2014年后,海利村区块不断吸引民间自发的投资,海利石屋经历了空心村的无人问津,2014年租金300元/年,2020年迅速猛涨到2000元/年,到现在租赁市场已一屋难求。

图2 “相约一生”观景台游客打卡网络发布照

整体规划村域总用地54.31 hm2,规划期末,村域建设总用地5.56 hm2,其中五岙村建设用地增加1.1 hm2。村域道路用地增加0.7 hm2;公共设施用地增加0.28 hm2。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子项落地,总体实现规划目标:创造以海山生活为主导,以住宿接待、主题游览、海鲜消费为核心功能,打造一个具有“山盟海誓”主题,具有网红特质的旅游目的地,并努力实现几个转变—“不仅有荣光,还有目光”“不仅有蓝色还有网红”“不仅有白天还有黑夜”“不仅有流量还有留量”。

3 文旅村发展启示

3.1 规划创新,以政府投入撬动民间投资

人们现今所承袭的城市规划思维几乎完全是来自西方的。明确的用地红线与建设规模,功能主义的思想,工业材料的选取,以及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把这样的规划命名为“蓝图式规划”[7]。现有的流水线式农村建设模式却无法保护甚至是破坏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建设不应该是消亡而是一种保护与延续。”加上村庄建设资金总量有限,建设用地珍贵,土地产权复杂,文旅村庄的规划不能用传统的创建城市的思路和发展模式,而应更关注地域特征、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的相互融合,利用现有环境与可建设村居进行有机更新。课题组把这类规划命名为“有机生成式规划”。秉承着这种规划理念,坚持创新。合理利用政策支持与政府投资,建设选点不盲求规模,而是集中力量提升基础设施与重要有观赏性互动性的打卡点,如图3所示,实现以政府投资来有效撬动民间投资,以社会效益来有效撬动经济效益。

图3 海利村石屋民宿现状照片

3.2 区域经济统筹,实现产村融合

村庄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大环境的支持。一方面,区域经济本身是旅游区发展融资的目标来源,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也是旅游区消费力的有力支撑。旅游业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集聚大量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海利村所在的浙江温岭有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和为数不少的民间投资需求,企业主往往有商务接待、宴请、住宿的需求,加之台州地方文化上认可吃海鲜、出海游等旅游体验方式,在招商上如何激发当地企业主投资,吸引当地管理人才接地气地投身旅游管理与运营,也成为业态引导的一个重点。当地的旅游发展,特别是民宿业发展体现出初期主要引进外来品牌外来运营公司,到现今以当地企业投资为主,以本地专业人才运营为主。

3.3 文旅融合,实现历史文化“基因”传承

海利村以旅游功能为主导,以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为支撑,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1)抓住地域特征,将石屋保护与开发创新并举。2)抓两项国家级非遗,保持活动表演传统性的同时增加与游客的互动性,特别是衍生出与大奏鼓形象相关盲盒等旅游衍生品。着力将传统文化体验与年轻一代所喜欢的旅游产品相结合,将传统空间体验与年轻一代所喜欢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在民宿设计建设中不拘泥于传统材料的“修旧如旧”,大胆尝试新材料与新结构相结合的“修旧如新”,功能上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与采光面。用这种不拘泥于建筑表面样式传承,强调历史文化体验的“基因”传承的形式来传递历史人文内涵[8]。

文旅融合既让历史文化活起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平台,又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驱动。一方面,海利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驱动着民间资本也参与到更好地保护历史传承文化中来。另一方面,随着人文内涵的不断丰富,荣誉也纷至沓来,海利村获得“中国最美渔村”称号,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温岭市财政持续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村庄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经济收益,吸引了年轻人回流乡村,参与村庄旅游的管理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孔子《论语·为政》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文化的研究与保护,既要“视其所以”,真正了解“怎么回事”;又要“观其所由”,追问“何以会这样”;更要“察其所安”,体察其生生不息的“相安之所”[9],考察变化之中的“造化之链”的诸种关系,回答“如何活在今天”的现实课题[10]。

在中国,悠长、灿烂、质朴的农耕文化绵延了五千年,乡村的文化滋润养育了中华民族,赋予深厚的生活意义,也一如既往地奉献她的资源与智慧[11-13]。她是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家园。活态传承文化,重新唤醒对家乡的爱,才能真正建设美丽家乡,圆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石屋课题组村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石屋(散文)
我的小村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村庄,你好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村庄在哪里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