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阅读策略密钥 开启名著阅读大门
——以《猴王出世》为例

2022-06-08欧艺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石猴古典名著猴王

文|欧艺

统编本教材在五年级下册中专门设立了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单元。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指出:“统编语文教科书选取小量的长课文、难课文是可行的。因为一个人在未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和与时俱进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程度不同、长短不一的阅读材料,由于学习工作的需要,即便再长、再难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古典名著的阅读策略呢?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为例,通过新旧教材对比,精准把握编者意图,制订教学目标,综合提问、预测和复述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阅读策略,从中认识古典名著人物,阅读精彩故事,拓展课外名著阅读,开启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大门。

一、对比新旧教材,把握编者意图

1.增加生字,减少注释

本课新教材注音18 个生字,多音字“呵”;旧教材注音8 个生字,没有标注多音字。新教材注释2 处;旧教材注释12 处。对比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引导学生对古典名著生僻字词的发音,减少生僻字词的注释,以引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猜测语句的意思。如旧教材标注“石碣”“石碑”。其实“石碣”一词,可以联系下文“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天’”,很容易就知道它指的是刻字的石碑。

2.改变插图,帮助理解

本课新教材配有一幅插图,画上的石猴样子活泼可爱,身边围着很多猴子,指着花果山水帘洞的方向,准备跳入洞中。这不仅提示了课文重要情节“寻山涧源头,跳入洞中”,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旧教材插图画的是第三部分内容进入水帘洞后,拜石猴为王,直接揭示了故事的结局,令故事毫无悬念。

3.修改导语,确立目标

课前导语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导语的每句话都是紧扣学段与单元语文要素精心设计的。教师应该依据课前导语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从课前导语入手,比较两个版本的教材,也能发现一些特点。新教材课前导语简洁,明确本课在本单元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和训练方法——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的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旧教材只是需要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而新教材更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图1 新教材导语

图2 旧教材导语

4.增加“快乐读书吧”,引向课外

新教材本单元增加“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快乐读书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提示中告诉学生本单元学习的名著都是章回体小说,都由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组成。阅读回目,就能猜出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新教材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引,降低了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难度,从而从一篇课文阅读带动整本书阅读。

二、精准定位目标,实施精准教学

对比两个版本的教材,全面梳理古典名著教学的难点,以学生学情为起点,精准定位目标能优化学习环节,有效攻破教学难点。在《猴王出世》一课中,学生对《西游记》的影视作品非常熟悉,梳理关键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是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制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体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实施精准教学。

1.整体把握内容,初步读下来

对于古典名著阅读,能大致理解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这是学生成功踏入古典名著阅读之门的第一步。在让学生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猴王出世”,学生能讲出花果山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十分勇敢,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子拜为猴王即可。这样的教学降低了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激发了其阅读兴趣。

2.猜测难懂语句,继续往下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略读课文。学生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学习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动作猜测等多种方法猜读。文中有些语句,要想完全弄懂有一定困难,没有必要细究,只要能猜测出大致意思就可以继续往下读。如“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联系上文的“仙石”,大致猜到这句话是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3.梳理交流经过,能复述故事

古典名著阅读需要给学生搭建“易摘桃”阶梯:在大致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结全学习提示,明白课文内容,让学生一段一段地用自己的话复述,最后再连起来讲,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遗漏关键情节。

三、运用策略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古典名著的阅读,标志着学生阅读能力走向了更高的层次,更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古典名著单元教策略、学策略、用策略,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个以阅读策略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分别为中年级的“预测”和“提问”,高年级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五年级的古典文学单元运用阅读策略,并根据具体阅读情境自然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

1.预测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古典名著的魅力在于以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开启学生经典阅读之门。《猴王出世》选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选入课文时有删减。学生阅读课文,会根据有限的文字线索和自己的经验对事件发展进行猜测,实现阅读价值。

第2 自然段开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读到这里,让学生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本段内容,验证预测结果,石猴率先跳进去,发现水帘洞。学习完第2 自然段,让学生第二次预测水帘洞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的想象。接着再通过对话朗读,知道是石猴发现水帘洞里面设施齐全,建议众猴一起到洞中居住,进而想象群猴在洞中欢天喜地的样子,以及石猴威风、气派地端坐在石凳上,众猴俯首称臣的情景。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主动阅读名著

在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整理成清单。《猴王出世》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难度较大,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这些都是文言词句,无论语序还是词性,都与白话文有差距。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应该重视,并马上回答,哪怕只是词语上的理解,然后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把古典名著文本教学的过程当作阅读策略的演练过程,在提问中培养兴趣,在读原著中提升速度,在猜测、提问、借助资料中提升阅读能力。

3.复述称王故事——加深内容理解

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第一个问题指向第1 自然段的内容,第二个问题指向第2~4 自然段的内容。复述白话文故事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已基本掌握,但是对于古代白话文,五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应该在教学复述的过程中帮学生搭建扶手架,创设具体的复述语境,助学生从简单复述到详细复述的提升,不用达到创造性复述的高度。

(1)架起扶手架——表单助简单复述。

为了能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每一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表单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整合信息,抓住关键语句,理清“石猴出世”和“石猴称王”的过程。学生也能清楚地捕捉到故事的行文线索,进一步体会魔幻小说的神奇魅力。

故事卡石猴出世石猴称王过程:(仙石通灵)→()→()过程:(发现瀑布)→()→()

(2)提起关键词——关键词助力复述。

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能力的要求逐渐从简单的文本再现转变为掌握文本基础上的深入理解,通过理解个别内涵丰富难懂的词语,发挥学生想象力,立足文本空白,延展补白,并进行详细复述。

教师可以先引入“词句段运用”的例子,出示主要情节的关键句子:

朗读句子,注意画线部分词语,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意思的。

①他瞑目蹲身,将身体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②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③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全体学生朗读句子,注意画线部分词语,让他们说说是怎么知道画线词语的意思的。交流发现:在复述时,遇到理解难懂的语句,可根据字面意思、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借助影视作品等,猜出语句的大概意思。接着,鼓励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扩字法等猜测语句意思。最后,引导学生将所有的情节串联起来详细复述。

教材提示的是,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这就从词过渡到句子。高年级的古典小说里面的猜读跟中年级的猜读,本质的区别应该是在猜的结果上。中年级遇到不懂的词和句,利用多种方法,最后是要猜出结果来,因为学生是学过查字典、查词典的方法的,实在猜不出来最后可以借助字典词典。但是在古典小说里,确实有一些猜不出来的情况,所以,猜不出来,老师不要着急,猜不出来就猜不出来,就放一放。小学学古典小说的要求,用温儒敏教授的话说就是“连滚带爬地读下去就是成功,就是胜利,不要用常规性的普通课文的阅读要求,放在古典小说的学习当中”。

4.拓展名著故事——回目导向课外

新教材拥有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而《猴王出世》是本单元的略读课,可以与“快乐读书吧”的课外阅读实现过渡与链接。

(1)回目阅读,引入章回小说。

本课选自《西游记》原著中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教师出示前十回回目,学生猜猜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教师总结古典名著多数是章回体小说,都是由一个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组成,而且读回目,就能猜出一回中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给学生搭建了一条通向古典名著的桥梁,让学生通向更宽的阅读之路,让单元略读课文的学习和整本书的阅读构成一个系统。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雠报本

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2)问题拓展,激发阅读热情。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话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入阅读,也可以跳开老师的话题,自己寻找感兴趣的点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对比,不要局限单个人物的分析,或者单个事件的分析,而应该着眼整部作品,或者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课堂上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寻找新的切入点,在一次次引导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证明了他们的阅读是有效的,是经过思考的,经过摸索的。学生提出的话题有:你知道十八层地狱究竟是哪十八层吗?孙悟空和武松可以成为铁哥们吗?什么是西游记中最厉害的法宝?二郎神和孙悟空谁厉害?西游记中最让孙悟空头疼的法宝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学生进入名著阅读的一扇窗口。打开一扇窗口认识经典,让经典滋养人生,这是读名著的真正目的。通过阅读,感受经典的魅力,激发兴趣,培养思考能力、梳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在教学《猴王出世》这样的古典名著的“旧文”“难文”时,可以基于新旧教材的对比,深入挖掘其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定教,运用提问、预测和复述阅读策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实现从一篇课文的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

猜你喜欢

石猴古典名著猴王
挑选新猴王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猴王”崔龙海以芋头为养生法宝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