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并发挥传统纸质媒介在言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
2022-06-08周春宝
文|周春宝
一、重拾传统纸质媒介的意义
传统纸质媒介,是指主要靠在纸上书写来传递交流信息的介质,包括小纸条、请假条、留言条、书信等。以前,这样的场景再常见不过了:学生生病或有事不能来上课,总要委托家长或同学向老师转交请假条,老师收到了也不忘圈画出上面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格式再反馈给学生。放学了,孩子到同学家玩,总得给父母写个留言条,免得父母担心。下课了,老师刚走出教室,一个学生跑过来,塞给老师一个小纸条后转身跑开,老师打开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喉咙有些沙哑,记得多喝水哦”,下面还画了个可爱的表情包。教师节来临,老师的桌面上总是摆满了折叠成各种形状的信笺,老师打开一封又一封,时而眉头微蹙,时而颔首浅笑,细心的老师还拿出红笔,将其中的错误之处圈画出来后,再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返还给学生。
而如今,请假条、留言条等传统纸质媒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电子产品、网络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学生不来学校,很少写请假条了,家长替孩子打电话,或在微信上给老师留个言。孩子外出也不向父母写留言条了,用电话手表“呼”一下就行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甘落后,有微信群、朋友圈,都在上面聊天、刷屏。这些方式使得学生、家长、老师的沟通交流方便了,快捷了,也高效了,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丢掉了什么。
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情感与温度的传递。本来,学生不能来校上课,向老师请假是天经地义的事,手写请假条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也显示对老师的尊重,而现在打电话、发信息,甚至还由家长代劳,感觉师生之间隔了层纱,冷冰冰的。教师节,学生手写一封发自肺腑的书信,哪怕是一张饱蘸深情的纸条给老师,老师见字如见人,收到的是一个个我手写我心的字符、一颗颗滚烫的心。而现在是一打买来的现成的贺卡,或由父母代劳在微信上复制粘贴祝福语,充其量不过是千篇一律的没有温度的字眼。学生之间闹了点小矛盾再正常不过了,但一般都会碍于情面不会当面解释,有些事情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这时,悄悄地写一张小纸条塞给对方,事情真相也许就揭开了,疙瘩也就解开了,彼此心里的气就消了,说不定还会成为要好的朋友呢。相反,要么气不打一处来,恶语相向,撕破脸皮,要么憋在心里,自己难受,久而久之,关系越闹越僵,冤家变成了死对头。
丢掉了什么呢?丢掉了练笔与表达的机会。现在,许多学生不会写请假条,几个要素说不完整,署名、日期也不知谁先谁后。书信也写得疙里疙瘩,感觉无话可说,或是套话连篇,格式也不规范。其实,语文课本上也有学习写请假条、留言条和书信的内容,但那更多的只是被用来在课堂上作为知识去掌握、记忆,指向能答题、会考试,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去运用。请假条、留言条、书信这些应用性文体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运用才会熟练掌握。反之,实践操练的机会少,自然会生疏、遗忘。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只有笔不离手,才能真正掌握并娴熟运用这些交际类的应用性文体。
因此,重拾渐行渐远的留言条、请假条、书信等传统的纸质媒介,以纸为媒,用笔为介,既疏通了双方情感,增进了彼此友谊,又加强了练笔机会,提升了交际能力。
二、发挥传统纸质媒介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1.从表达的内容看,纸质媒介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连接带
纸质媒介的沟通方式虽有些古老,但学生可以借此交流思想、坦露心迹、传递快乐、倾诉烦恼。
自从倡导运用纸质媒介与老师交流以来,学生热情高涨:清晨,“小鸟”飞过来,告诉我昨晚做的好梦;傍晚,“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旅行的快乐……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倾吐在纸条上、书信里,塞进我的口袋里,摆放到我的办公桌上,我仔细地欣赏着,批阅着。
学生成长中的烦恼,主要来自父母、同学和老师。
例1:来自父母的忧愁——《床头吵架床尾和》
我妈妈脾气蛮好,爸爸就不好说了。别人的东西不让他拿,他偏要拿,而且还说:“这个东西归我了!”爸爸特别爱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妈妈只是叫他别喝那么多,他偏不听。现在可好,又喝醉了,又被别人搀扶着回家。妈妈忍不住说了他一句,他却一巴掌扇过去。妈妈倒在沙发上,泪水布满了脸颊,妈妈捂着脸,哭得很伤心。
晚上,爸爸醒了之后,就去跟妈妈道歉:“老婆,对不起,因为我喝醉了才打你的。我保证再也不喝酒了!”妈妈原谅了爸爸,两个人又坐在一起看电视了,很甜蜜。
过了几天,我把这件事说给表姐听,表姐说:“那有什么呀,夫妻吵架,床头吵架床尾和。”
——在我看来,学生把爸妈吵架这种“家丑”抖搂出来告诉老师需要足够的勇气,可见其对老师的信赖。
例2:来自同学的烦恼——《友谊的小船会不会翻》
宝宝老师,最近我又遇到了烦恼的事,想让您帮我开导开导。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上了初中,又要上高中,上了高中,还要上大学。以后小学同班同学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逢,即使能聚到一起,到时有的是高富帅,有的是矮矬穷,见面了也只是说声“嗨”“你好”就擦肩而过,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也只是碎片罢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但是今天,我不再绝望,因为我们同学有自己的QQ 群,实现了形影不离、“天涯若比邻”的愿望。可是,我还是担心这群有一天会消失,我们友谊的小船会翻……
——有时在成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或是很可笑的事,可在孩童眼里,却是天大的事。千万不能对他们说:杞人忧天。
例3:来自老师的忧愁——《我错了吗》
宝宝老师,跟您说件事。母亲节那天,送给母亲的贺卡上我摘抄了《感恩的心》中的两句歌词,被班主任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我自己不动脑筋,抄袭别人的,妈妈白养了我这个没出息的儿子,一点不懂得感恩。
宝宝老师,您不是说好的词句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吗?我觉得这首歌中这两句歌词能够恰当地表达我对妈妈的爱。我错了吗?
——学生把心中的委屈第一时间写在信中跟我倾诉,可见他把我当作了解铃人、知心人。
当然,除了烦恼、忧愁,也有喜悦、快乐要和老师分享的。
例4:最乐呵的信——《狗屎运》
经常听说某人碰到狗屎运,心里总是幻想着哪一天我也能这么幸运。终于有一天它也降临到我头上了。
那天走在去补习社的路上,总感觉脚底不对劲,低头一看,踩到狗屎了,而且是刚“出炉”的,还冒着热气。我一边捂鼻骂养狗人不讲公德,一边在行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下赶紧擦拭脚底的狗屎。恶心是恶心了点儿,可我期盼狗屎能带来好运。
嘿,你真别说,没过几天,教学测试我的课前测、课后测都出乎意料地考到了满分,这可是“屎”无前例的事啊!
——热爱生活的人,总能积极正面地应对人生。透过纸笔,我分明能感受到这位学生的阳光心态与乐观精神。
例5:最大胆的信——《我是不是没救了》
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他做什么,我都觉得他酷。他插嘴,我觉得那是他的勇气,甚至他帮人打架,我也觉得他在助人为乐。可能我已经疯了吧。
好,我承认,我是喜欢他,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喜欢就是喜欢,我觉得他长得蛮帅的,做作业的时候还把嘴嘟起来,超可爱!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上课我都会忍不住看他几眼。
宝宝老师,我是不是没救了?希望您能为我保密。
——这封信看似有些烦恼疑惑,但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窃喜和冲动。虽然我跟学生说写信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收到这封信,还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毫不掩饰对男孩的爱慕、暗恋,也毫无隐讳地向老师坦露心迹。也许,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吧。
学生用纸笔记录下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用书信、纸条等向老师倾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认真阅读,及时回复。他们勤写,我勤复。
有一次,因为工作忙,两天没看积压在我办公桌上学生的信件,等我打开其中的一封写得密密麻麻的信时,被开头的一句吓得直冒冷汗,整个人蒙了。
例6:老师,我死的念头都有了……按惯例,今晚要写周记了。我打算先把其他作业写完,最后写周记。作业还没做完,妈妈走进来问我周记写了没有,我说还没呢,妈妈的脸就像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并大声训斥道:“我要是你的话,我第一项作业就是写周记。你个社会的败类。”我还没来得解释,妈妈就摔门而走。顿时,我委屈的眼泪哗哗流了出来,脑子里一直充斥着:你个社会的败类——你个社会的败类——你个社会的败类……宝宝老师,我是不是社会的败类?还有一次,爸爸说考考我:“一个篱笆三个桩,下句——”我脱口而出:“两个篱笆六个桩。”老爸狠狠地说了两个让我刻骨铭心的字:弱智。宝宝老师,这个家,没人理解我,我想离家出走。
一看完信我赶紧找到他,疏通他的情绪,平复他的心情,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我联想起二孩政策放开后他妈妈生了小妹妹,他在家中地位一落千丈,一直郁郁寡欢,对父母的每句话、每个字眼都特别敏感。其实,他问我他是不是社会的败类时心里是有答案的,他只是想把这事向我倾诉。我感到欣慰,孩子把掏心窝的话跟我说。我也感到深深的自责:孩子那么信任你,把“不可告人”的秘密第一时间向自己认为最可以托付的人倾诉,而我却差点儿误了大事。如果孩子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再多的理由都无法让我心安。从此,我再也不敢怠慢了,再忙,我都要及时阅读,及时回信。我深谙,每个把信件、纸条寄出去的人,最盼望的是对方能及时复信。
这些半大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不解、苦闷,总得有个地方宣泄,而小纸条、书信就成了最好的媒介,因为这些纸质媒介具有单向性、隐秘性和排他性。也得找个人倾诉,老师此时应该成为他们忠实的倾听者,前提是师生关系融洽,彼此信任信赖。为了营造温馨的气氛,激发表达的欲望,我特意印制了一些粉红色的信笺,贴上一些可爱的漫画LOGO,加上我和学生亦师亦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总会向我敞开“信”扉、畅所“语”言。
2.从表达的形式看,纸质媒介是拓展应用文体的脚手架
儿童言语能力生成的规律告诉我们:教师要利用或创造言语学习和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历经言语实践活动,促进言语能力的提升。请假条、留言条、书信这些应用型文体也是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但学生的学习主要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缺乏与生活勾连,很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头来,学生还是不会写请假条、留言条、书信等。这板子不能完全打在学生身上。试想,我们给了他们多少实践的机会?比如,学生因事、因病不能来上课,本应要向老师书面请假,可是这些都由我们“热心”“勤快”的家长代劳了。孩子在家长的关照下,失去了应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机会,失去了与人交际的机会,也失去了锻炼言语表达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写请假条了。所以,提倡学生拿起纸笔与老师交流,其实是给学生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具体的鲜活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学过的应用文体。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操练,才能形成习惯,转化为自主行为。
例7:会写留言条吗?
“周主任,莫老师在哪儿?”“莫老师出门了。什么事?”“我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还有5 块钱。”他说着把钱包递给我,意思是让我转交给莫老师。莫老师是学校大队辅导员,学生捡到东西都交给他来处理。“拾金不昧,莫老师肯定会表扬你的。可是你让莫老师怎么表扬你呢?难道说:‘有个学生捡到一个钱包交公了,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行吗?”他摇摇头。我拿出纸和笔,他很快把姓名写上去。“学校那么多人,怎么很快地找到你呀?”他又把班级补充上去。“如果莫老师想通过你捡到的钱包发出一则失物招领,你觉得还得要告诉莫老师哪些信息?”在我的提示下,他终于完成了一份留言条:“莫老师,我是四(2)班的何锐聪。今天午托起床后,我在午托门边捡到一个蓝色钱包,里面有5 元钱。”
——虽然格式不是很完整,但基本上把问题说清楚了。相信他通过这次“折腾”,对为什么要写留言条、怎么写留言条一定有了深刻的印象。
例8:最文绉绉的请假条
学业有成乃吾毕生之梦想。
怎想,行至半途,痛楚袭人。
吾声泪俱下,疼痛难忍,捂腹打滚。
无奈只得让父搀扶归去。
今日特写此文,以作解释。
——把一张请假条写得如此文绉绉,师有此生,夫复何求?
除了留言条、请假条这些应用文体,教师还要经常创设情境、多方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将课内外积累的有特色的言语及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纸笔交流的材料中。
例9:《陶醉》
一只蜜蜂飞进班级停在窗台边。您在绘声绘色地读着课文,它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您读,它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您琅琅的读书声中。
您读课文能招蜂引蝶,也让我们陶醉其中。蜜蜂和我们,都喜欢您的课。
——这张塞到我手中的纸条,表达方式像极了刚学过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描写猴子安静地听课的场景。
不仅是语文教科书中内容,我还鼓励学生将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有特点的词语和句式迁移到纸笔交流的材料中来。
例10:《致宝宝老师》
宝宝老师
我想“诅咒”您
“诅咒”您长命百岁
曾记否
那节语文课上
练同学答非所问
您说这是牛头不对马嘴呀
宝宝老师
我把要说的话都写在纸上
叠成了一架纸飞机
不要惊讶它无端飞入您的梦
那是一个顽皮孩子最衷心的祝福
——这是教师节我收到的一封特别的信,说它特别,是因为这首诗糅合了纪晓岚、毛泽东、冰心诗句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诗首节借鉴了纪晓岚的《祝寿诗》先抑后扬的写法:“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老纪不慌不忙念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第二节中的“曾记否”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末节,看到了冰心《纸船》的影子:“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山千水,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没有广泛的阅读和恰当的引用,哪能写得如此情真意切。
我不仅提倡学生用纸笔与老师交流,还鼓励学生用纸笔与家长沟通。
例11:《买买买》
宝宝老师,我想让妈妈帮买课外书,又不好直接开口,于是想起了您教给我们的方法,写封信给妈妈吧。我的信是这样写的:
我住在《草房子》里,头戴《青铜葵花》,家有一对儿女,男孩叫《小英雄雨来》,女孩叫《海的女儿》,他们整天缠着我问《十万个为什么》,特别想知道挂在墙上的《宝葫芦的秘密》。
妈妈看完信,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女儿太有才了,赶紧买买买!
其实妈妈不知道,要把本学期语文书中推荐的书目串起来编成一段顺口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可是挖空心思想了一个晚上哦。
——把课外读物的书名串起来不是难事,但编得如此通顺、流畅,还别有情趣,着实不容易!
3.从表达的语言看,纸质媒介是提升言语表达的训练场
提倡学生用纸质媒介与老师交流,一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二来,借此关注他们的言语表达水平,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比如提倡学生向老师手写贺卡,既是向老师表达尊敬、热爱的方式,也是锤炼学生语言、培养言语智慧的契机。
相比电子媒介的碎片化和浅尝辄止,纸质媒介更有深度,利于深层思考,遣词造句,字斟句酌,再加上它在内容、文体和篇幅方面不受限制,所以颇受学生欢迎。同样是表达,如果放假回校,把写一篇类似国庆(中秋)有感的习作要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奉命习作,学生可能会咬笔搔头,但换成跟老师说说心里话、悄悄话的方式,效果可能不一样,学生很乐意跟老师分享他们节日中的见闻和感受。
刚开始,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过往事、眼前景、未来梦,都可以成为笔下的素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童话、散文、诗歌,都可以成为表达的方式,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甚至不吐不快的时候,教师便可逐步提高要求。又是一年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贺卡已成为一种惯例。事先,我给他们打了预防针:如果想送老师贺卡的,我不希望看到“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被别人重复了千万遍的老掉牙的祝福语。果然,这次贺卡祝福语还真的不同以往。
例12:《不一样的祝福语》
何欣原:宝宝老师不像别的老师那样牵着我们的手甚至抱着我们走,而是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站出来扶我们一把。
——深得老师“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用心,知音啊!
赖雨乐:今天是您的节日,我首先祝您身体健康。尽管您昨天说不要写那些“祝您身体健康”之类的客套话,但我想,没有一个棒棒的身体,怎么能陪伴我们成长呢?还有,等我可以赚钱了,我就买好多好吃的给您吃啊!
——多暖心,多感人的朴实的话语啊!
余靖雯:我曾经无数次幻想着把宝宝老师变成一个美丽温柔的女老师,但宝宝老师有所有老师没有的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的老师虽然美丽温柔,却缺乏宝宝老师的风趣幽默;有的老师冰雪聪明,却没有宝宝老师的博学多才。宝宝老师是个不油腻、清清爽爽的中年大叔,举止得体,出口成章。
——用比较的方式,把对老师的敬爱娓娓道来,感情真挚,言辞恳切。
纸质媒介还可以结合教科书中大小习作的要求,在锤炼语言的同时,把观察、思考、感受融入其中,作为大小习作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比如,学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写观察日记”之后,学生写了这样两封信——
例13:《风景》
宝宝老师,昨天晚上我看见了一幅特别温馨的画面。
吃完饭来到公园散步。地板被金灿灿的灯光照得如撒了黄金一般。我们沿着这灯光,走在人行道上。忽然,眼前出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对老夫妇,手拉着手,慢慢地走着,那嗒嗒的脚步声,在宁静的夜晚格外悦耳。暖黄的灯光像披风一样,轻轻地披在老人肩上,两个影子一前一后,越拉越长,时不时轻微摇晃着,搀扶着。空气中含有露珠的气息,在晚风中,小花和小草向着他们频频点头。
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哪来如此浪漫、动容的描写!
例14:《离别》
那年,我三岁。妈妈要去城里打工了,带着我。姥姥、姥爷也来了,我和妈妈上了火车,姥姥、姥爷还在月台上。我透过车窗,边向姥姥、姥爷招手,边笑着说:“姥姥、姥爷,快上来呀。”他们没动,火车动了。我撕心裂肺地喊:“姥姥,姥爷,你们不要我了?”
——文笔细腻,意到笔随。特别是细节描写,言语朴实,却情真意切。
要想把纸质交流材料写得有血有肉,必须要细心观察,从这个角度说,纸质媒介不仅促进了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处处留心皆学问,嬉笑怒骂俱文章。”
学生就在这一次次看似不经意的的书面交流中,学会了字斟句酌表达,掌握了布局谋篇。我让学生在每张交流的纸质媒介上标注序号,整齐有序地夹在文件夹里,一学期下来,有了厚厚的一大叠,我还鼓励他们经常拿出来翻看翻看,回望自己的心路历程,对比一下是不是写得一次比一次好。一个学生说,以前写作文就像要我的命,10 分钟还想不出一个题目,自从经常和您写信交流,写作文再也没发过愁。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再惧怕习作了,小纸条打通了我习作的任督二脉。这个被打通任督二脉的学生胡扬旭有一天在信中更换了署名:一个要跟宝宝老师比语言的学生。怪不得这段时间他手里总是捧着两本书在看——《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别输在不会说话上》。书的封面上这样写道:“一个人的说话水平,影响着他的人生格局;敢于表达,说得明白,说到点子上。”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很注重言语措辞的人,不管在公开场合发言,还是在日常与他人交流,总想着用最精当的语言把问题表述清楚,他居然要和我比语言,除了惊喜,就是深感幸运。师有此生,幸哉甚哉!
传统纸质媒介,成本低,性价比高,不受时空制约,可以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在这个慢不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一份难得的悠然、自得。如果现代电子媒介代表着高速、效率、快节奏,而传统纸质媒介代表的却是细节、沉淀、舒缓身心的慢节奏。纸质媒介,既可以整理思绪、倾诉情感,也可以把玩文字、锤炼语言,是沟通感情、提升表达朴素而有效的途径,它较好地实现了文与道的有机统一、人文关怀与言语表达的同步发展。
让书写的墨迹时时力透纸背,让纸上的墨香久久萦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