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上设施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评估研究
2022-06-08袁华胜刘林立睢罡莫建凤于兴北
袁华胜,刘林立,睢罡,莫建凤,于兴北
[中海油(广东)安全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0 引言
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事业的蓬勃发展,海上生产设施越来越多。海上生产设施主要包括钻采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及钻井平台(船)等。众所周知,这类海上设施的空间有限,设备布置紧凑。海上设施的生产设备如发电机、空压机、各类介质泵及各类电气设备等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噪声,且设施甲板基本都是钢结构,振动大,噪声易于传播,噪声相互叠加,危害突出。Kryter 指出:噪声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已远远超过单纯的听力损失,高噪声环境将直接导致职业紧张心理,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精神和行为,继而引发海洋事故。
目前,已有学者对海上设施噪声防控、噪声风险评估等进行了研究。王蔚等对海上平台人员接触噪声现状、纯音测听进行分析,并对海上各类生产设备的噪声控制、人员听力保护和管理提出设计建议;陶津徽等对海上油田噪声接触的职业健康风险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噪声风险评估方法的优劣性;孙刚等对海洋平台噪声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噪声风险作业机制模型,基于噪声风险作业机制模型引入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但是以上研究中对于海上设施作业人员接触噪声危害后人员可能产生的听力损失后果进行分析的比较少。
基于此,笔者参考ISO 1999:2013《声学 噪声诱发的听觉损耗估计》(Acoustics.Estimation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标准,并于2017 年被我国引用并发布的GB/T 14366—2017《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中提及的评估方法,对海上设施噪声所致工人职业性听力损失进行评估,并依据WS/T 754—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进行风险分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某海上钻采生产平台的噪声接触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平台共有固定生产人员72 人,分两海班,每班工作12 h,连续工作28 d,而后送至陆地休息28 d,如此循环。平台主要接触噪声的岗位包括总监、监督、机电仪操作、甲板、吊车等,均为男性。根据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最终将以上工种全部纳入本次研究,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正常生产工艺过程。
1.2 基本情况
平台生产主要工艺为生产井流物→生产管汇→生产分离器→外输,主要设备包括:生产分离器、各类介质泵、空压机、船用集中空调机组等。作业人员工作为巡检,设备检维修以及设备故障维修等。作业人员每天工作12 h,连续工作28 d。平台为作业人员配备护听器(SNR=37 dB)。同时,对平台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接触噪声人员的年龄、噪声暴露年龄等信息进行了调查。
1.3 噪声监测情况
本研究按照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 部分:噪声》规范的要求,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对作业人员整个工作班(12 h)的噪声强度进行测量,根据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规范的要求,计算个体接触噪声40 h 等效声级L,并依据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 部分:噪声》结合近三年的噪声监测结果评价作业人员的个体接触噪声40 h 等效声级L。
1.4 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评价方法选用
依据GB/T 14366—2017《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的评估方法,评估与年龄有关的听阈级(hearing threshold level associated with age;HTLA,简称H)、噪声性永久阈移(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NIPTS,简称N)和与年龄及噪声有关的听阈级(hearing threshold level associated with age and noise;HTLAN,简称H')。
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可使用规定频率听阈级的综合值来评价。结合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的目的,选择需要考虑的频率及合适的界限。本研究按照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中第4 章规定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分级,评价较好耳语频(500 Hz、1 000 Hz和2 000 Hz) 和高频4 000 Hz 的听阈加权值, 即1/3×[HL+HL+HL]×0.9+HL×0.1,界限为25 dB,作为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警告值进行评价。
本研究依据GB/T 14366—2017《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中的数据A,并结合作业人员的个体接触噪声40 h 等效声级L情况和年龄及暴露年限,分别计算作业人员在45 岁、55 岁和60 岁的10%、50%、90%的H 和H',分别用H,H、H和H'、H'、H'表示,选用25 dB 作为听力损伤风险界限,预测作业人员在45 岁、55 岁和60 岁时的听阈级变化,并使用高斯坐标系做听力损失曲线进行计算听力损失风险。
2 结果
2.1 工人接触噪声暴露情况
通过分析近三年的噪声监测结果,可知总监、生产监督、维修监督、安全监督为噪声作业岗位,生产主操为非噪声作业岗位,生产操作、机械主操、电气主操、电气操作、仪表主操为噪声轻度危害作业岗位,仪表操作为噪声中度危害作业岗位,甲板工和吊车司机为噪声重度危害作业岗位,其噪声40 h 等效声级分别高达(94.6±5.2)dB(A)和(93.7±1.5)dB(A),如表1 所示。
表1 某海上设施主要工种噪声接触情况
表2 某海上平台工人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的预测结果及风险分级
2.2 听力损失的预测结果及风险分级
根据某海上平台各工种近3 年的噪声暴露情况,选择最高暴露的40 h 等效声级L进行计算分析,各工种永久性听阈位移(N、N、N)随着预测暴露年限和暴露等效声级的增大而增大;与年龄有关的听阈级(H、H、H)随着预测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与年龄和噪声有关的听阈级(H'、H'、H')随着预测暴露年限和暴露等效声级的增大而增大,如表2 所示。
该海上平台噪声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以上各岗位/工种工作到55 岁(噪声暴露时间为30 年)、60 岁(噪声暴露时间为35 年)时其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失风险(噪声聋)概率分别在4.7%~52.3%、2.7%~37.1%,且随着暴露噪声等效声级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甲板工发生噪声聋的概率最高,如表2 所示。
通过对该海上平台各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和听力损失情况的分析,发现可能存在听力损失极高风险的岗位为甲板工,高风险的岗位为电气操作、仪表操作和吊车司机,其余如生产操作、机械主操/操作、仪表主操等为较高风险或中等风险,如表2 所示。
3 结论
1)通过对某海上平台各岗位/工种接触噪声情况的分析可知,听力损失风险(噪声聋)是随着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其非噪声暴露人群与年龄有关的听力损失的风险随之增大,导致接触噪声等级为轻度危害以上各岗位/工种工作到55 岁(噪声暴露时间为30年)其发生的听力损失风险(噪声聋)概率反而比工作到60 岁(噪声暴露时间为35 年,60 岁之后单纯身体机能衰退造成的听力下降占比更高)时大。另外,接触噪声等级为轻度危害的各岗位/工种工作到45 岁(噪声暴露时间为20 年)其发生的听力损失风险(噪声聋)概率较低。因此,平台控制好员工接触的噪声强度及暴露年限是控制平台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的重要措施。
2)本研究通过采用GB/T 14366-2017《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的评估方法预测该海上平台各岗位/工种噪声暴露引起听力损失的风险进行分级,根据风险级别分类结果,可以为海上平台噪声防控提出参考建议:一是针对可接受的风险级别工种开展听力保护计划,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开展作业场所定期检测,当接触噪声强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进行评估;二是针对中等风险级别工种,建议平台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进行听力保护培训,定期对该工种开展护听器防护效果评估等措施;三是针对较高、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级别的工种,建议平台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应在噪声超过100 dB(A)的场所或设备处采取工程降噪措施,同时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改变作业方式等措施控制噪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