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变化与基本理念
2022-06-08潘绍伟
潘绍伟
[编者按:]2022年4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变化、如何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如何将新的标准落实于实践之中……《体育教学》编辑部特邀请《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进行系列解读,以期为全国广大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呈现清晰、可阅读的“新课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专家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5-0005-03
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以往课程标准相比,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逻辑起点
课程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学生建构的经验与活动的总和,换言之,课程研制与实施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创造,作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一种价值创造,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在具体研制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前,要认真深入地进行哲学追问,我们想追求什么价值、达成什么目的、怎样达成目的、如何评价目的的达成。《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设置课程学习目标-创编内容要求-制定学业质量要求。实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位一体”贯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追求,即将以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战术作为课程研制逻辑起点,转变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研制的实施逻辑起点。
(二)从体育课程为主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机融合转变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名称与以往相同,但是课程领域、目标、内容、评价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一界定说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有机融合而成的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走过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单独设置体育课程,包括部分健康教育内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教育部要求全国设置体育课程,且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小学设置体育课程,初中、高中设置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2011年义务教育统一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其中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与运动相关的内容;2017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门设置健康教育模块。
《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完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目标与内容的同时,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健康教育目标,充实与优化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编制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康教育的学业质量要求,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提高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自觉保持终身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一方面,体育是通过身体练习增进健康的最重要、最积极的手段之一,只有遵循科学健康的规律和理论指导,体育运动才能达到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只有更好地学习掌握健康的相关知识与理论,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体育运动对于学生个人与社会的价值,促进学生更自觉、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当下社会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身体运动不足是导致人类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是增进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体育运动。有效开展体育运动,积极组织与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升健康促进的成效。
(三)增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
为了克服以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中严重存在的学科中心倾向,解决各门课程互不相关、隔裂分离等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主题内容。在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课程核心素养。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2022年版)》確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六个方面的课程理念,将此作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统领课程标准编制、课程与教学的全过程。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是正确认识与把握课程标准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才能更好地打开课程与教学实施这把“锁”。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理解
我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叶澜认为,“任何课程建构如若不优先考虑价值取向问题,如若没有哲学价值论的引领,都将陷入盲目和混乱,从而以失败而告终。”从这一意义上讲,编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前提是课程价值审视与建构。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是人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与实施之前,经过深入系统的哲学思考所形成的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认识与追求,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与实施相对稳定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价值观念体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基本问题的较为系统、理性的观念建构与行动的指向。课程理念意味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与课程实施更为自觉的追求、更为清晰的思考、更加系统的建构和更为明确的行动指向。E9BAFDA8-9F80-4BA3-AC8B-06852D6D48E2
(二)课程标准确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健康第一”即生命与健康是人的担当、创造的前提,没有个体健康,就没有个体的发展;学生健康是接受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学生健康,就不可能有教育的成功;体育是人精神生活充实和文化知识丰富的起码条件,体育是促进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增进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追求。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和科学指导,将体育置于健康促进的背景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为基础,健康知识应用为中介,健康行为形成为引领,注重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生活方式,为形成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奠定意识、知识、技能基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重要的追求是学生运用其所学实际参与体育运动和健康实践,以练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只有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学习、实际练习和比赛(或展示、或实习)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创造美化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价值,产生积极的人生意义。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学习、练习、展示与比赛有机结合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将“学、练、赛(用)”贯穿于教学之中,将课内所学应用于课外体育健康活动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验运动的魅力,体验健康的美好;创造性地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参与性强的体育比赛(展示)和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不论学生的运动天赋、体质健康水平如何都能平等地、有尊严地、成功地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导航图”,课程内容要求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纷繁复杂、成千上万的体育运动、体育游戏、基本运动技能、健康知识等素材之中,选编创设符合义务教育要求、学生特点、体育与健康学科特性的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内在联系的体育与健康内容和活动体系,即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对于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体育与健康有机融合的课程内容;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为学生参与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系统安排多种运动项目的学练,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运动体验,协调发展的运动能力;关注體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体育锻炼、竞赛和日常生活中。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课程,核心追求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提升生活与生命质量。换言之,只有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真正主动积极探索问题和善用所学才有可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真正进行基于理解的深度学习;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学习评价作为对学生接受体育与健康过程与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对课程设计与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反馈作用。核心素养是包含并超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态度与情感的内在可能性,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才有可能性。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围绕核心素养设置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关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既关注发挥体育教师在学习评价中的核心作用,又注意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作用。通过综合性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形成核心素养。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基于个体的体验和感受形成的内在的倾向与可能性,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每一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独一无二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要比在文化课程学习中学生的智力差异更加明显与突出。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应该更多地关注理解尊重和处理个体差异,才可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而适宜的发展。
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充分认识与尊重学生在体格、体能、健康、运动技能、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等方面显著的差异,并将个体差异视为“教”与“学”的动力;引导学生在达成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个人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学练内容,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平等且有区别的对待;对体能、运动技能与健康水平处于弱势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指导,创设不论体育基础、身体条件如何,都能平等而有尊严地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参与其中、运动其中、体验其中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E9BAFDA8-9F80-4BA3-AC8B-06852D6D48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