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 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2-06-07叶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置管心内科输液

叶楠

输液治疗是心内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快速建立稳定静脉通道是保证心内科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1]。PICC 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药物直达心脏周围上腔静脉及大静脉的置管术。为探究PICC与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的临床效果,本院选择124 例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长期输液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1 月于本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长期输液患者124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 例)与观察组(64 例)。对照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48.3±9.1)岁;平均病程(16.5±7.7)个月。观察组中,男35 例,女29 例;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49.2±9.7)岁;平均病程(17.2±7.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2]:①穿刺位置烧伤及血管畸形患者;②伴有癫痫、昏迷及精神疾病,难以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选择患者前臂弹性、形态好的血管,消毒后松动留置针外套管,留置针与皮肤呈30°,见血后压低针尾,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前行1~2 cm 后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透明贴固定。

1.2.2 观察组 采用PICC 输液方式[3]:向患者介绍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后超声定位选择穿刺血管,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患者取仰卧位,右侧上肢外展90°,皮尺测量穿刺距离,穿刺点至胸锁关节然后至右侧第三肋间,消毒铺巾后沿静脉走向穿刺,置入静脉鞘后置入导丝,穿至所量长度后,先移除静脉鞘,再移除导丝,连接肝素帽,经抽吸观察回血后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最后无菌棉球压迫后固定,最后经胸片观察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附近上腔静脉处,排除静脉破裂与气胸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置管留置时间指置管成功至首次换管所需时间;穿刺成功指首次穿刺就进入目标血管并置管成功;操作时间指从皮肤消毒至置管固定所需时间。临床常见的置管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导管渗漏、静脉炎及脱管等。患者住院期间组织患者对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态度及患者感受等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一般、差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比较(%,)

表1 两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发病率逐年升高,心内科重症病房患者多需要长期大量输液治疗[4]。静脉穿刺与静脉通道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救治效果,输液甚至在心脏疾病急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心脏重症患者年龄较大,皮肤弹性差,静脉穿刺置管困难,同时置管后液体外漏、脱管等也会使输液治疗效果降低,出现疼痛等症状,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5]。如何降低患者穿刺置管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置管留置时间一直是研究重点。PICC 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对于化疗药物可降低外渗风险,同时可减少大量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次数,避免静脉血管损伤。

PICC 尽管操作困难,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置管后后期需定期维护,但对比常规静脉留置针,PICC 置管深度更深,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周围大血管处,置管后固定牢靠不容易出现脱管,PICC 置管时间长,周围皮肤污染风险低,留置时间显著长于静脉留置针[6]。同时PICC 置管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疼痛感不明显,可长期携带,减少了多次穿刺对外周血管的损伤,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减少,多次穿刺很容易损伤血管内膜,造成局部血管硬化,易导致周围血栓形成[7]。PICC 置管后肝素化PICC 管路,避免治疗后管腔堵塞,患者堵管情况减少,无需多次置管。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尽管操作简单,但受限于穿刺深度,对于长期输液患者穿刺针脱落风险增加,导管渗漏及多次穿刺静脉炎发生率增加[8]。PICC 导管制材极软,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静脉留置针与血管内壁摩擦机会多,血管内壁损伤风险增加。另外研究发现静脉血管细小,治疗液体静脉留驻时间延长,药物对血管内膜化学刺激增加。对于重症心内科患者,应用PICC 置管还可为部分血液检查提供标本,用途更多。患者置管后舒适度增加,治疗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两种静脉输液方式穿刺成功率相似,但PICC 置管留置时间长,可减少穿刺次数,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更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

猜你喜欢

置管心内科输液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颈枕输液袋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