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交通职教体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2-06-07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解凌竣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工匠工匠精神

文/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解凌竣

现代综合交通运行体系是当前北京交通着力打造的交通行业热点,为保障这套科学的运行体系,需要有千千万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支撑,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更需要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大国工匠。本文对北京交通行业3位全国劳模的事迹进行探究,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对于职业孜孜不倦追求、对于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们成为北京交通行业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学院高职办学以就业为导向,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更需要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往的专业教学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即使有一些对于“工匠精神”培养较好的做法和经验,也没有上升到理论固化层面。本文拟从专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入手,探析专业教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可行方法。

一、结合专业的“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Craftsman spirit)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体现为对待职业时追求卓越的一种价值取向。具体而言,“工匠精神”是行业从业人员对于职业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待产品不断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打造行业精品,目标是对产品和服务的追求。

(二)结合专业的工匠精神外延。交通管理岗位 “工匠精神”是把交通管理职业人热爱专业的情感、科学作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职业岗位中去,培养交通管理职业人的道德情感、职业精神和法律观念,使交通管理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从事交通管理岗位工作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交通管理岗位工作普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对交通管理岗位工作的积极态度、从点滴做起、能吃苦耐劳、服务意识与能力、较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等全面综合的职业素养。

二、专业课程深度教改是实现“工匠精神”的方法

传统的教师理论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因为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老师传导的理论,缺少对未知内容的自主探究,对于不断探索新知的能力没有办法进行培育。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对待学生总是以应付的心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本不能培养“专注、热爱、注意细节、细致思考”的职业素养,更谈不上“工匠精神”的培养。

当前交通管理类专业开始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物流专业,在德国知名职教专家Thomas-Hug的亲自指导下进行了胡格模式的教学改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物流专业改革实验项目,打破原有物流专业学科体系,建立以岗位、工作过程引领的学习领域。制订了物流专业胡格项目最高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在团队中独立、负责、有效完成物流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

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学做结合”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学生的学习也从单纯的听讲,转变成将职业认知、专项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相互链接,将课堂学习、训练、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校内学习、校外参观交流、工学交替等方式学习,学习的模式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图1 学生能力等级构建“工匠精神”

通过深度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虽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学生能够不断战胜困难,勇于接受各种学习任务的挑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非常有用,这些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提升,最终帮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

三、“工学结合”是升华学生“工匠精神”的根本

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绝对不能只靠学院自身的力量,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虽然能够尽量创设企业工作情境,但和真实的企业岗位工作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更没有办法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工匠精神”需要长期的企业文化熏陶,需要在企业真实的岗位上不断实践历练。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全面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这才是升华学生“工匠精神”的根本。近年来,交通管理类专业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工匠精神”方面有很多积极的创新。

(一)以行业“工匠精神”为引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广泛的调研,根据北京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交通管理类专业确定以航空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民航运输管理为方向,突出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岗位的应用。以行业“工匠精神”为引领,定位于培养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从事有关物流管理、智能交通与安全控制、航空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按照“工匠精神”培养要求,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通过行业调研与进一步深化企业合作,成立专业专家库,企业专家参与专题研讨与论证,按照物流专业的人才要求和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专业职业素养训练和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内课外、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内修素质外练技能,我们以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生产性实训”为实现手段,使企业与学校交替进行,依据不同年级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把岗位工作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在不同企业安排不同阶段的实践,通过由认知到熟练、由基础简单的业务到复杂综合业务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岗位工作及业务能力,以实现学习内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递进”。

图2 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递进为主线

具体实施方法: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递进为主线,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同企业安排不同阶段的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工学结合”的育人效果,避免学习与企业实践两张皮的现象,针对交通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使学生适应北京交通行业中的管理岗位工作要求。我们在工学结合的实现方式上,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培养方案,依据不同年级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安排学生到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进行认知、实践。一是通过课岗对接实现“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要求的不断“递进”;二是通过实践操作实现岗位职业能力的“递进”。通过由认知到熟练、由基础简单的业务到复杂综合业务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交通行业企业的业务。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这个过程离不开“工匠精神”;首都北京的交通系统正在从传统交通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过渡,这个阶段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那么一切美好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肩负着北京交通行业守护者的角色,立志成为21世纪世界知名有特色的职业院校,大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当前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工匠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论交通管理中非机动车及行人依法管理问题研究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善对策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