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思政教学设计表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

2022-06-07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蒋婧杰胡微戚福康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导图思政价值观

文/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蒋婧杰 胡微 戚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的讲话在多元交融碰撞的百年变局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变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紧迫性及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遵循和努力的方向。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阐明了深化“三教改革”的目标方向,“三教改革”中教师和教材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教法改革也尤为关键。在思维导图逐步引入教育行业的当下,其普遍运用所带来的新颖教法弥补了传统教案的编写多流于形式,不注重设计的合理性、连贯性及前瞻性,相应拉低了思政课的授课效果等诸多弊端。然而,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思维导图需尽可能详细地将其展现于教学的完整过程中,方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就是教案,能够较好反映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主题、主要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参考资料和具体的教学流程等,而具体的教学流程编排恰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理解掌握效果的关键所在。具体的教学流程应该包括教师对新课讲授前的活动安排或任务布置、课中深化讲解中的逻辑衔接与重难点分解及课后知识点的巩固拓展,同时借助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设计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中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多数思政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几分钟的教学导入取代更多的课前准备活动,而这几分钟的导入设计往往又不能直接吸引学生,达到使其凝神聚力听课的目的,如此,这类教学导入设计便是徒劳。还有些思政教师的课前准备只是流于形式地对上次课的复习提问,或上次课下课前对学生预习教材的简单叮嘱,不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磨、不替换陈旧的教学案例、不注重教学技能的提升……这样的教学准备如出一辙,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课前准备,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缔造出一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拍手叫好的思政课。

课前准备可有效促进学习主体顺利过渡至新课学习,是提升新课教学效率的基础。本次课教学前的准备应注意到学习主体已完成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和本教材前三章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本次授课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论认知。但对新时代的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表述不够严谨,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弱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做深入研究与准备。为此,教师可选择有针对性的资料或项目活动,让学生参与完成,从完成情况中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授课重难点的时间分配情况。通过丰富的课前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安排,督促学生扫码观看视频资料,完成课前自测题、调查问卷等线上学习平台任务,在参与课前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如此,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按照教学流程,以教师课前活动为一列,以学生课前活动为一列,由教师提前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化活动的内容及要求,画出一个督促学生进入课前自主学习状态的师生双向思维导图 (如图1)。

图1 课前教学活动准备图

由于学习主体在中学阶段就已学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学阶段继续讲授这个知识点,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盲目开启新课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旧知识简单重复的腻烦学习心理,无法达到对旧知识深化讲解的目的。通过对学生知识体系搭建的学情分析,对教学逻辑进行学理性探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层层相扣的课前活动安排,更易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范畴与其他社会形态特别是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不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衔接上,课前准备活动的结束意味着对新知识教学的正式开启。思政教材都是纯文本的教材,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即使按章节知识层次一条条往下看,也极易犯迷糊,有混乱感,难以在大脑中形成条理清晰的逻辑关系图,不能在大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进而容易淡忘。教师深化教学内容的过程可按前测分析、教学导入、构建情境、新知探索、新知进阶、学以致用和课堂小结这七个部分展开。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课教学中,教师可组织签到、复习提问等,以前测分析与学生一起回顾旧知识、衔接新知识。而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价值观金句进行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及价值观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组内讨论,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观点总结,而后教师发布线上组间互评活动。该教学导入的目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价值观名言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探究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解析人类不同社会形态价值观的发展轨迹,进而深化学理性教育。

在构建情境环节,教师可通过PPT播放沈壮海教授的讲座视频《价值观的力量》片段,然后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提问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你对价值观的力量有怎样的认识?此处所构建的情境目的在于突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讲授,以视频播放丰富课堂知识传输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将《人生渡口》故事的二维码发至班级QQ群,组织学生微信扫码阅读后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艄公,你怎么看待年轻人的取舍?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抛弃哪一个背囊?为什么?此处教学活动的安排目的在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分析,以新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故事分享的趣味性,以小组讨论带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性。

在新知探索环节,教师可通过PPT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扣好人生的扣子”金句,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点要求》,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你打算怎样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四点要求?可通过发送《青年的力量,无限的希望》文章二维码至QQ班级群,组织学生扫码阅读并思考:新时代的大学生该如何扣好人生的扣子?组织学生讨论、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领会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后,教师可以S型时间线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适时渐入“四史”案例,并结合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所处的大变革时期的思想碰撞和多元复杂的特殊性,指导学生领会任何时期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都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新知进阶环节开始于一个课时的讲授后,教师可通过PPT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主题讨论,青年一代在疫情斗争中挺身而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而后可在PPT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该环节可以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来深入阐述青年与国家的关系。以托尔斯泰的名言深化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的价值认同。促进大学生将“同祖国和人民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指引,创造有深度、有厚度、更精彩的人生。

在学以致用环节,教师可发送刘明侦案例故事二维码至QQ班级群,并开展问答活动:你从刘明侦身上学到了什么?而后教师还可通过PPT播放视频《假如见到总书记,我想对他说……》,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主题讨论:假如见到总书记,你将怎样汇报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这一环节以刘明侦案例故事切入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内涵的讲解,引导学生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通过视频的导入,让学生自主思考“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阐明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深落实。

在最后的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手绘思维导图进行两个课时学习内容的复习提炼,也可重新发放课前准备阶段的调查问卷或课堂自测题等,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并检查教学效果。

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更能大大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政课具有系统性、条理性的特点,恰是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的优选科目。如此,教师可在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教学中,开设以前测分析、教学导入、构建情境、新知探索、新知进阶、学以致用和课堂小结为课中教学流程的思维导图式教学,在每个教学流程中辅以各种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项目化教学分支内容,与学生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探讨学习等学习方式相结合,彰显师生共进的教学意图。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教学中的运用

一次新课的讲授环节完成,并不意味着整个新课教学环节的结束。为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的实效性,思政教师还应在授课环节结束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或其他多种辅助教学方式,设置课后环节的活动或布置相关作业,实施拓展性教学,及时反馈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后置作业的功能价值。课后拓展可以理解为教师在一节课知识点讲解完后,对新授重难知识点的延伸教学,也是对学生整体领会能力的检验和反馈。

单纯的理论说教教学模式是无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为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以更为真实的模范事迹去感染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可以将行为活动规范到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思想的积极作用与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课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在线上教学平台发放课后作业:作为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请以“我”为中心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目标为方向,在学习、交友、体育、生活、购物和思想修养等方面,为自己设计一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导图。要求:至少在第二级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设计两层主题,做好扣好人生扣子的个人规划。通过该项学习任务的发放,使学生在整合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小组讨论,在听取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后,力争客观、全面评价自己,进而有效完成并提交课后作业。如此,教师可在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后拓展教学中进行这样一个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见图2),教师布置课后拓展提升的活动内容与要求,给出学生参与方案,从训练结果中总结教学成效。

图2 课后拓展教学结构图

将思维导图纳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视野,不仅具有应用的有效性,而且具有操作的可执行性,不失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和有益尝试。思政课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环节精心钻研,不断探索实践,正视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演练场,只有在课前对教学设计不断调整细化,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才能升华思政课对大学生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无穷价值。精确完整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对教学内容有高水平的知识重组与搭建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以严谨的教学态度、高超的教学技术、完美的教学流程,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活动。完善的教学项目化活动设计与编排是其他任何教学方法都无可取代的,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刻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形力量。然而,要彰显思维导图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的创造性作用,使师生在共进中了解、接受和熟练绘制思维导图,还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演练。

猜你喜欢

导图思政价值观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