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网络古风音乐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2-06-07王操

艺术评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

摘要:本文回顾了当代中国网络古风音乐的起源和初衷,剖析了其创作群体进行内容和功能创作的内在动机、动力和实际效果,揭示了网络古风音乐的发展趋势,从发展策略视角出发,提出了网络古风音乐进一步发展的建议,认为应当改变观念,以大众音乐文化定位取代原来的小众休闲音乐文化定位,以质量把关为重点的传播议程设置和管理、以提升水准为重点的专业化转型、以版权意识强化为重点的规范化市场运作是网络古风音乐未来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古风音乐  音乐文化  文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J639

当代中国古风音乐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新兴的音乐文化现象,正在逐步进入中国主流文化受众视野。在我国广大城镇广场、歌厅、剧院、酒吧、咖啡店、理发店等场所,古风音乐被广泛播放和传唱,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本文拟从古风音乐发展的初衷、创作动机与现状、未来发展的策略角度出发,提出古风音乐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古风音乐发起群体的初衷

本文所探讨的古风音乐采用百度百科的概念:古风音乐是21世纪新出现并在互联网上传播所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其特点是歌词古典雅致、措辞整齐,宛如诗词歌赋,曲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不同于摇滚音乐的金属感和古典音乐的厚重感,古风音乐自有其独特的中国式美感。本文认为古风音乐诞生的时间起点是2005年,迄今已经走过了17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古风音乐的创作初衷可以概括为“娱乐”和“情怀”两个方面。最初,青少年玩家们在玩武侠仙侠类游戏时,为了增强游戏中的“古风”气场,对游戏音乐进行填词翻唱,无意中形成了游戏音乐的二次创作作品。因此,最初的古风音乐是武侠仙侠类游戏玩家们“玩”出来的音乐,这种创作初衷来源于娱乐需求。2007年,为了充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情趣情感,玩家们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原创古风音乐作品,如2007年1月6日,早期的古风音乐创作者们创作了《倾尽天下》《如梦令》《再逢明月照九州》等具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此时,古风音乐的创作者们已经从最初的游戏玩家脱胎为原创古风音乐的制作者,这种创作初衷来源于审美情怀。

二、古风音乐的创作动机

古风音乐的创作动机可以从古风音乐文化的内涵、功能和传播三个方面来观察。

在内涵方面,古风音乐的创作动机是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和重大历史典故来抒发当代青少年群体追求文化审美和探寻文化根源的感悟和情怀。虽然当代中国的古风音乐发展历史不长,但其内容涉及类型已非常广泛。首先,表现爱情类主题的作品最多。如,表现相思的有《浮生辞》《未见青山老》《白石溪》等;表现悲伤追忆的有《生死梦连枝冢》《伶仃谣》《典狱司》等;表现刻骨铭心有《忆红莲》《上邪》《不老梦》等;表现跨种族恋情的有《山有木兮》《錦鲤抄》《牵丝戏》等;表现小清新的有《梅坞寻茶》《风萤月》《春笺》等。其次,表现传统文化类的作品也很多。如,与文化器物相关的有《松烟入墨》《十二风华鉴》;与中华礼仪相关的有《礼仪之邦》《汉服青史》《衣冠上国》;与文化思想相关的有《诸子百家》;与汉语成语相关的有《相思成语》;与才子佳人相关的有《仙才叹》等。其它还有表现仙侠、友情、信念、情怀以及咏人、咏物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从中国当代的古风音乐内涵来看,其创作动机是抒发当代青少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怀,很多作品所涉及的内涵已经非常丰富,表达了青少年群体对文化与礼仪、爱情与友情、情怀与信念等问题的关注,也引起了圈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在功能方面,古风音乐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借用虚拟架空的“古风”场景排解和回避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古风音乐从2005年开始到目前已经有17年的历史,经历了启蒙、初创、壮大、多元化发展四个阶段历程,在每个阶段古风音乐都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展现和增加新的文化功能,而且,从古风音乐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的视角来观察,可以发现当前的古风音乐已经展现的文化功能和蕴含的内在潜能主要包括音乐文化的娱乐、审美、传承、消费、认识、教育、导向以及文化和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由此可知,古风音乐具有娱乐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特征,并以娱乐为初衷,逐步发展后产生了众多的实用性文化功能。其中,消费功能的显现,使古风音乐的商业化发展初现端倪。

在传播方面,古风音乐的互联网传播动机在于提升其传播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且规避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约束。古风音乐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例如,“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互联网音乐网站均为古风音乐的重要传播和推广平台。这种互联网传播方式表现出来的直接特征是程序简单便捷,传播迅速且影响广泛,创作群体内便于充分沟通并能及时获得受众的反馈意见。由此可知,古风音乐创作群体采用互联网传播模式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传播过程的便捷高效,并且不受版权和主流意识形态等复杂的议程设置约束,但实际效果除了实现高效以外,还带来了两方面的附加作用。其一是网络传播为古风音乐跳出“古风圈”范围提供了事实上的途径;其二是因缺少适当的议程设置环节,导致古风音乐作品的版权和质量存在不可控因素。

由此可知,古风音乐的创作动机基本遵循古风圈早期的共同约定/初衷,即圈内分享,相互交流,寄托圈内爱好者共同的情感与情怀。但古风音乐发展的实际效果已经远远超脱了这一界限,逐步跳出古风圈并进入大众视野,从心情愉悦、文学审美,到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大众化消费,古风音乐已经受到古风圈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三、古风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古风圈内爱好者最初是把古风音乐定位为一种以娱乐和情怀为创作初衷,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为作品内容,以模仿古典文学和民族音乐调式为创作形式的小众休闲音乐,即小众音乐文化。

小众音乐一般由较为低调的创作者或创作群体创作,但作品往往很有特色,审美价值较高。小众音乐常具有良好的流行性,但由于创作者行为低调,传播范围小,听众规模也较小。小众音乐基本属于小众文化的范畴,创作者和受众群体平等独立意识较强,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和干扰。小众音乐的创作者们由于音乐文化兴趣相同或相近结成内聚性较强的圈子,创作的音乐文化作品也只在圈子内部分享、交流和互鉴,不强求圈外大众的接受和认同。显然,早期的古风音乐创作群体以娱乐和情怀为初衷,把所创作的古风音乐作品限定在古风圈内分享、交流和玩味,形成古风圈爱好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共同认知和追求。因此,早期的古风音乐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著的小众休闲音乐文化。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但是,小众音乐文化往往是一种暂时被埋没的大众音乐文化,因为小众音乐文化特色突出且美学价值高,具有良好的流行性。事实上,古风音乐的实际发展现状已经开始突破古风圈的范围,超越了原定初衷的设想,已经具备了文学审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文化消费等功能,初步具备大众音乐属性。

大众音乐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在不同时代,大众音乐有不同的内涵。觀察我国古代音乐的构成和类型,可以把我国古代音乐分为宫廷音乐、大众音乐和文人音乐三大类别。但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音乐应该服务于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需求,大众音乐应该服务于普通大众的音乐生活,我们谈论大众音乐时主要应该区别于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本文讨论的大众音乐主要指非专业类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类音乐形式,主要包括通俗音乐、民族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歌剧以及普通大众广泛传唱和欣赏的其他音乐类型,概言之,它应该是服务于普通大众的音乐。例如,群众音乐表演和欣赏活动中的声乐歌曲、歌剧唱段、器乐作品等都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大众音乐大体上对应大众文化。但大众文化概念最早来源于西班牙哲学家奥特加·伊·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在我国形成于20世纪后半叶,是一种与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消费文化。其特征是消解文化的独创性特征、大批量复制和市场化运作,与之相区别的文化类型包括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农业经济社会的民间文化、市民社会的通俗文化等。但是,中国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由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农业社会构成的多元化社会,自然应该服务于多元社会中的普通大众。因此,本文讨论的大众音乐文化主要应该是区别于音乐学界精英文化,即区别于专业性高雅音乐文化的多元化音乐文化类型,它既不排斥主流文化、民间文化、通俗文化,也不排斥文化的独创性本质特征,且主张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代中国网络古风音乐的发展已经初步显露出大众音乐文化的属性。

四、关于古风音乐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古风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谋划。第一,古风音乐的创作应该改变观念,明确地把构建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众音乐文化作为古风音乐未来发展的文化定位。第二,古风歌词的创作应该继续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其中,古典文学形式的美学价值挖掘是重点之一,但要兼顾现代社会受众的接受兴趣和承受心理,毕竟现代人不可能再过古代人的生活。另外更重要的是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古风文化环境。第三,古风曲谱的创作应该在继承中国民族音乐内核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方向,满足中国大众对民族、戏曲和流行音乐等多元口味的需求。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特色除了五声调式以外,独具特色的各民族音乐元素和旋律是构成多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优美动听且常表现为流畅连贯的一字多音旋律线条是音乐受众最愿意接受的民族音乐特色,民族音乐爱好者对美妙且充满民族韵味的旋律尤其敏感。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叙事曲《兰花花叙事曲》、87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等音乐堪称中国民族音乐旋律挖掘与发展的典范。第四,古风音乐的演唱/演奏、表演形式也应该坚持多元化方向,满足大众对民族、戏曲、流行音乐等多元呈现方式的欣赏口味要求。其中,民族声乐演唱、戏曲音乐演唱和民族器乐演奏方法应该是中国民族音乐呈现的特色。第五,除了互联网传播古风音乐以外,还应该重视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和推广渠道。其中,适当的议程设置管理和质量把关环节是未来古风音乐的传播和推广重点。第六,古风音乐的创作、呈现、传播应该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转型,这是提升古风音乐文化水准的必由之路。虽然按照未来的文化定位,古风音乐是服务于普通大众的音乐文化,但这不能成为把古风音乐的生产者定位为普通大众的借口,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必须得到专业化水准的支持。例如,古风歌曲的演唱,无论是通俗唱法、民族唱法、戏曲唱法还是其他唱法,都应该从共通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角度,提升专业化水平。最后,古风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重视其消费功能挖掘和市场化运作。因为优秀作品的创作和演绎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投入,完全由创作者凭借爱好和情怀来坚持和买单将严重透支其经济实力,既不符合消费文化运作的市场公平原则,也难以支持当代古风音乐发展势头的稳定持续,更不能推进古风音乐更好地发展。因此,为了推动古风音乐更加稳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重视版权意识的规范化市场,运作模式的探索是古风音乐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五、结语

截至今日,古风音乐圈内人士对古风音乐的文化定位依然是小众休闲音乐文化,但古风音乐文化发展的实际现状和趋势已经显露出大众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为了推动古风音乐文化更加稳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古风音乐的广大创作群体需要改变观念,把构建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众音乐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网络古风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文化定位。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三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在古风音乐传播过程中进行议程设置和管理模式探索,目的是实现古风音乐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质量把关;二是在古风音乐生产过程中进行从非专业向专业化转型的模式探索,目的是实现古风音乐生产过程中的整体水准提升;其三是在古风音乐的消费过程中进行以版权意识强化为重点的规范化市场运作模式探索,目的是确保古风音乐得以更加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得到市场资源和机制的循环推进。

参考文献:

[1]王操.网络古风音乐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属性剖析[J].艺术评鉴,2020(18).

[2]王操.网络古风音乐文化功能评析[J].大众文艺,2021(13).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庆城市音乐文化建设
清水道教音乐文化在旅游资源中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广西右江壮族排歌音乐文化初探
民国时期我国音乐的传承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试论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