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
2022-06-07顾晶
顾晶
摘要:在世界文化交流与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声乐艺术被编织成了一张色彩斑斓的大网,各国文化的交流为声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此同时,声乐教育的改革也需要向前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发展,声乐教育界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本文基于对当下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分析,对审美意识培养的研究价值、现状、具体措施做出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声乐 审美意识 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声乐在历史的画卷中有着比较悠久的传承和记载,是一种将音乐和语言有机结合的如同发生催化反应般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感知声乐所带来的美感,享受声乐触及心灵的美妙。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大相径庭,同一件事物,站在有些人的角度来看就是美的,站在另一些人的角度来看就与之相反,可以说,美是没有明确准则的,不过在声乐世界拥有审美意识的艺术家眼里,美就像大千世界的动植物一般鲜活,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价值
(一)形成正确审美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美在声乐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目前各声乐高校的重中之重,声乐学习者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声乐教学的中心,发掘声乐学习的真正内在。要形成审美思维,就需要借助声乐课程,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搭建审美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借助审美意识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认识世界,用宏观和客观的眼光探索世界,同时兼具对世界的再创造能力。积极向上的审美观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帮助声乐学生建立对世界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是声乐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助推艺术发展
每个人都具有发现美的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强化声乐作品的感染力,诠释出声乐作品的内涵,创建完整的社会审美体系,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社会整体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声乐内容在思维层面产生联想,通过声乐描绘场景想象各种未曾经历过的社会生活画面,进而与声乐核心元素产生共鸣。声乐艺术审美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文化艺术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并让珍贵的民族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得以呈现,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三)理解声乐真实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声乐审美需要表演者与听众进行共情,是一个双向性较为明显的过程。只有表演者自身拥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具备足够获得听众认可的能力,听众才能与表演者在思想和感官上形成联结,才能深刻感悟到表演者想要阐明的真实感情,了解歌曲中的真正意境和潜在内涵,从而实现表演者与听众基于情感层面的深度交流。由此可知,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培养,对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助推作用。
二、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在教育新格局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整体规模也在日益壮大,声乐的教育质量和优质的生源数量也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然而,就目前声乐教育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分析,高校声乐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教育观念传统,教学模式陈旧
当下的声乐教育事业中,具有新思想、新教学理念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声乐教育的核心力量,青年教师虽然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现状的教育思想,但是在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上还缺乏一定的积累。青年教师与资历高的老教师在教育思想上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相比较,虽然在教学经验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陈旧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于部分教师授课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热爱。这些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同时,缺乏趣味的教学模式也影响了学生对声乐审美知识的吸收,阻碍了学生的全面优化。
(二)声乐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
在几代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于20世纪20年代的声乐教育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形成了最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时代的更新,我国声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发展的并不均衡,诸多拥有良好师资的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目标并不清晰,也没有以新时代为基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严重阻碍到声乐教学审美艺术的良好持续发展。
三、实施审美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于新时代大格局,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应立足于新时代大格局背景,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年輕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不断实现学术积累,从而具备像老教师般渊博的教育功底,以及对教育方针的科研和再创作能力。另一方面,老教师也要根据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储备最新的学科知识,为新型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添砖加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学校也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声乐艺术教育培训,帮助教师全面提升专业文化素养。
(二)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声乐教育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单方面输出,仅仅只是教授学生课本上单一的乐理知识,这就忽略了学生素养的全方面提升。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一个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结构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审美意识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民族乐、美声等教学上建立起桥梁,引导学生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声乐教育与思政、历史等学科之间的潜在关系,借此丰富学生在声乐艺术学科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声乐艺术审美。
教师需要依据时代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的改变,把新思想、新方法引入声乐教学中。众所周知,有很多声乐演唱学习很难直接展示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将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声乐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促使声乐的学习难度有效降低,同时还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例如,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时,可以先和学生介绍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所表达出的内涵,再进行声乐播放,引领学生穿越时间、空间,与创作者形成思想上的对话,并自主对声乐进行联想鉴赏。0F21D4B4-71D3-48AA-B84F-B6118F37DF63
教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筛选学生目前所喜欢的音乐作品作为课堂讲授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培养时代声乐人才,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参加班级的“音乐达人”活动,促使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理解音乐作品更深层次意境。教师也可以根据活动中学生的学情,制定适当的学习规划,以满足学生审美意识培育需求,便于高质量完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声乐教育活动。
(三)积极践行教学实践,提升声乐审美意识
在以往的发声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发声技巧,导致发声学习变得僵硬呆板,从而忽略了声音的内在美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符合最新教育理念的系统训练,将丰富的感情和声乐作品所表达的信念融入其中,让声音的美感体现出自然的吸引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种比较具有积极意义的声乐作品,与学生展开良好的互动,让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以及审美意识得以进一步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
声乐教学换个视角来欣赏可以看作是美的教学,对提升学生关于音乐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促进学生领悟其内在魅力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教师就需要有效利用声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从歌词入手,去体会、分析,将歌词的意境渗透到个人意识中,让歌词所蕴含的美充分呈现出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再者就是通过选取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声乐作品展示给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控声乐的节奏、速度等,让学生品味不同风格的曲调,体验风格迥异的音乐美感,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拉近学生与声乐审美距离的同时,促使学生展开对美的幻想。例如,在《魔王》的训练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导下打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孩子被父亲骑马拖行的画面,通过四四拍的节奏,来回反复的低音伴奏,g小调到a小调突然返回g小调,以及颤音的融入,一波三折、升腾跌宕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体会到:在魔王的压迫下,父子恐惧的内心活动。
(四)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探索音乐真实美感
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紧密关系到“美”的概念,演绎曲目的主要任务也是呈现歌曲美感以及创作者真实情感。对此,在对高校学子开展审美培养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演绎技巧层面,应注重体现作品内在美,革新以往教学理念,进而帮助学生对音乐审美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歌剧《茶花女》时,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作品是意大利知名度极高的作曲家威尔第所创作的,其主要是受到作家小仲马写作的《茶花女》影响,之后仅用六个星期就完成作品谱曲,随后改编成歌剧。其在首演至今,全球音乐家们持续对其保持关注,剧中诸多歌曲至今仍然保持较高热度,例如《饮酒歌》等,甚至已经演变成当前众多声乐学者的必学作品,至今仍然是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一些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一作品时,由于缺少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认知,所以往往难以理解作品之中蕴含思想以及对于美的传达。这一作品整体节奏之中主要突出的音节就是1(do),同时重点强调小3度音程,所以整首作品往往会在曲风上稍显落后,但是由于其有极强的韵律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解时也相对更加方便。
但是学生能否对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教师如何指引。首先,由于此作品在演绎过程中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模板。不同学生对作品理解存在差异,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参加到此作品的演绎之中,这更加凸显出教学模板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多采集演绎作品,确保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大师演绎提升对作品的认知,进而培养审美意识。除此之外,还应该明确声乐教师演绎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利用完美的演绎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知能力。教师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品内涵,以及作品所蕴含的“美”,并且在潜意识之中帮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即便在此过程中学生没有对教师的演绎产生共鸣或认可,但只要其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观点进行合理表达,并且观点具有独立性,都可以将其视为审美意识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声乐艺术教育来说,审美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声乐艺术教学的有效施行,也可以通过培养审美意识来推进。培养审美意识是连接声乐教学和审美之间的支撑点,对于当下而言,要提升學生在声乐艺术的造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升华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还需要坚持贯彻实行新型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并加强自身实践。
参考文献:
[1]吴斌.打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创新高中数学教学课堂[J].家长,2021(20):64-65.
[2]王莉.高中语文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1(19):43-44.
[3]苏艳丽.“大思政”格局下高等音乐院校课程思政的构建[J].现代农村科技,2021(06):104-105.
[4]向晓慧.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思考[J].才智,2021(14):34-36.
[5]张丹.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J].大观(论坛),2021(06):124-125.
[6]程刚.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J].黄河之声,2020(17):56-57.
[7]张兵.试分析在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08):138-139.
[8]李秋玉.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探讨[J].北方音乐,2020(01):160-161.
[9]鲁卫花.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20):89-90.0F21D4B4-71D3-48AA-B84F-B6118F37DF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