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2022-06-07陈雨梅林炜
陈雨梅 林炜
摘要:作为心理学发展重要趋势的积极心理学,以关注人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品质的培养为理念和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为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结合教学实践,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本作业的布置四个方面,对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以期助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7-0075-03
培养具有积极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时代课题。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计划进行展开。教师对于课时目标的设置较为空泛,教学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针对性;授课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多以教师灌输、讲授为主,试图通过大量的“说”来让相关的“理”入脑入心[1]。众所周知,个体品德的形成主要是受教育者心理过程内化和外化的结果,单纯的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理解视角往往比较消极片面,把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错误问题的纠正上,缺失教学互动。由此忽视了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需求,影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参与的积极性,无法使学生对知识和情感有深度的体验,更不能有效激发和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思想内化的目标也就无法达成。长此以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就容易形成一种空洞的心理感觉,这种心理体验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和自我成长的价值目标及立德树人的目标。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稳定的关键时期。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未能积极探索适切的教学方法,高中学生面对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在强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作用下,更容易产生讨厌课堂、内心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在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和克服学习中的不良情绪,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2]。
一、树立面向自主发展的教学设计理念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极强理论性的课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容易出现有理但无趣的状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理论,但学生听着毫无兴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立场的教学,要求教师重视青少年阶段这一人生重要的“拔节孕穗期”,用积极理念与思维来对课程进行设计,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融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改变,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成教学的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认知,培养积极情感,践行积极行为,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学习时,结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师采用了图片展示—任务落实—体验分享—总结提升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伊始,给学生展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花灯图片,请学生设计一款能展现中山风土人情的文创产品。由于学生对中山古镇及其风俗有深入的了解,在这个任务环节中,学生积极主动、兴致高涨,在欢快氛围中展现丰富想象力,“迎恩门的挂饰”“相公塔的笔”“永安桥的T恤”……各种各样的文创设计纷纷呈现。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设计活动、分享体验等环节,能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创设符合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思想政治课,要以积极的情境为依托,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将教学目标与知识内容通过自觉的体验和感悟内化为自觉行为。为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可能经历或者正在、即将经历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场景中积极思考、深入体验、深度感悟,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1]。课堂活动的实施,主要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晓理”,也要让学生“动情”,更要让学生做到“导行”。在课堂中,教师要运用情境导引、体验活动、探究分享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真实问题,找准思维和情感的契合点与交叉点,用具体而又生活化的事例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寓理論于情感和思维的碰撞中,使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内化于情、外化于行。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考虑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和平年代的学生,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更多的是稳定安逸,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经历沧桑巨变,也没有经历血雨腥风,因而在他们的心中缺少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与执着,有时较难深入理解革命情怀、革命精神。但他们又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加深对党的历史和知识的了解。
为此,教师决定以积极情景导引问题,在课前先播放了一段《长津湖》的电影,当看到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与美军殊死战斗的场面,不少学生对革命英雄心生敬意、潸然泪下。在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样做”这一问题探究时,学生结合自己对影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角度谈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样做的理解。因此,借助充满“情味”的情境,把握学生的情感触发点,学生发自内心认同党的领导,以生活在党领导下的国家而自豪,对课本中党的相关知识、民族精神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开展关注情绪体验的分享活动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教学活动的设置往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教学活动,要求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将知识内容内化为积极的心理。为此,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要让体验真正深入学生心里,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获得真情实感,激起心灵和情感的共鸣。从表面的“知”到内心的“知”, 从表面的“行”到内心的“行”,让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实现知行合一[3]。FEEFC1E4-C253-457A-8A04-56FA8452179C
仍旧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学习为例,在“体验分享”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分享和解释自己的文创设计。其中有一幅作品展现的是一列印有中山古街图案的复兴号列车在飞驰的场景,创作该画的学生介绍,受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伟大复兴的启发,这幅画主要展现中山古镇飞速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表达他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针对这个稍纵即逝的教学闪光点,教师没有让学生停留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上,而是让学生结合中山实际畅谈古镇的巨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这样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党和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然感受,明确和践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
四、布置培养创新思维的生本作业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教学,要求用积极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作为深化作业改革重要举措的生本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将课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要把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结合学生的成长实际设计多样化的创新性作业,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感知生活中的知识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会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实现“有温度的学习,有积极的创新,有效度的成长”。
在必修II《经济与社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知识学习完后,适逢政府大力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实招解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百姓致富的问题,邀请央视媒体、福建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众多主流媒体到当地推介百香果。于是教师把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设计成四个具有思维梯度的生本作业:课后调查本地百香果种植产业并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有哪些因素推动本地百香果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局面,种植户们该怎么办?
第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对本地百香果行业有何影响?
第四,如何防止这些乱象,维护正常的百香果市场秩序?
要真正解决这四个问题,学生必须深入种植基地实践,才能对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调查实践,不仅加深了对市场配置资源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基于自身的实践对百香果产业发展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如注册地理标志、百香果园进行立体式种植增加产业效益等。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建议丰富和拓展了课本的知识,同时对于如何发展百香果产业也有了切身体验和更深入的认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在生本作业中得以培养,更接地气。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有效借鉴、融合、运用积极心理学,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不断创新,促进心理知识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耦合,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收获知识、收获自信、收获成长,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吕正欣.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的启示[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8-9.
[2]郭艷彪.积极心理学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1):58-60.
[3]马和平,贾静思,葛萍.双高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3):75-78.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FEEFC1E4-C253-457A-8A04-56FA845217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