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

2022-06-07毕丽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5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幼儿

毕丽容

【摘要】对“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不仅是基于相关文件指引要求,更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对于幼儿成长、教师发展乃至幼儿园优质保教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园所实际,分析一日生活课程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探索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研修方式、关注环境作用、家园社区联手等一日生活课程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课程;习惯养成;保教质量

一、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

通过梳理已有的文献,观察园内一线教师的一日生活组织情况,我们发现当前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一日生活课程教育观念的偏离与片面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都认为一日生活课程应该以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开展,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灌输知识、填充经验。教师对于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行为习惯教育更多是随意组织,仅凭教师经验决定的,缺少了精心准备、考虑儿童需要的随机性生活化教育,这些做法都直接导致了幼儿在各个生活环节中的学习基本处于漫无目的的状态,教育效果不理想,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有所缺失。

(二)行为习惯教育途径的单一与无效

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往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幼儿的行为习惯问题,教育途径单一且无效。最常用的方法是包办代替,如,幼儿穿鞋子慢,就直接上手代办。其次是说教教育,如,看到幼儿穿衣服老是穿反,教师也忍不住说教:“你衣服怎么穿反,衣服要这么穿”……诸如此类的说教不仅方法单一,更严重的是伤害了幼儿的心理,幼儿往往会感觉到不被认同,产生挫败感,甚至陷入自卑。最后,高控组织成常态:由于生活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高达80%的时间,因此,幼儿出现“违反规则”“自由散漫”的行为也必然多发。在教师管理班级常规时,我们经常发现教师为了让生活环节“安稳安全”过渡,语言通常是强制性、命令式,最终导致“教师组织高控,幼儿活动受限,消极等待频现”的成人管控局面。

(三)一日生活课程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发展上表现较为隐形,很难以量化评估,评价甚少。《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ECERS-R)中仅有个人日常照料项目:对入园与离园、正餐/点心、午睡/休息、如厕/换尿片、卫生措施、安全措施六大方面进行一日生活评价。其它大多评价指标指向智力、语言发展、数学思维等,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等评价不足,而这些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我园近年来重视一日生活课程的实施,侧重生长发育体格的检查与测评;对行为习惯养成依靠简单观察、主观评价,缺乏持续性的、客观性的评价体系。

二、一日生活课程渗透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指出:“幼儿园期间是习惯和天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而言,一日活动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贯穿幼儿活动始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在生活中进行,而不是脱离生活谈习惯培养。因此,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中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保教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一)提高幼儿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外力影响和内力驱动下,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这均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自信的品格。

(二)促进教师反思调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日生活课程是教师基于幼儿年龄特点与基本需求的了解,并能反映一定的教育价值而组织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依据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反思活动中教师的策略,调整活动的方案,并通过环境的创设、活动内容的设计、同伴间的影响等途径,让一日生活课程更好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进而有效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与经验的提升。对教师而言,可充分挖掘幼儿的内在潜能,努力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不断反思,促进自主思考,提升专业素养,从一个指导者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支持者。

(三)提升保教质量,丰富园本课程体系

在一日生活课程实施中贯彻保教结合原则的全面性、细致性,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真正地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关注各环节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习惯养成目标,选择科学有效的支持方式,能從根本上提升园所的保教质量,并以此丰富我园一日生活化园本课程体系。

三、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

(一)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研修方式

1.钻研专业理论,加强教师理论水平

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充分理解理论涵义,才能将教师发展专业化。因此,在探究一日生活课程资源的问题上,我们结合文献资料、相关专家理论观点,分析我园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了解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精准下“药”。同时,来自不同教育经历的教师通过“协同研究、文献研究”的方式,在互相质疑、经验分享、问题导向、理论获得的过程中,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获得,提升一日生活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能力,凸显“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研究的过程也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获得提升,深化了对一日生活课程中各个环节价值的认识。

2.推进实践研究,提升保教质量

(1)线下教研:进班观摩、专家入园

教研是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线下进班观摩、专家视导等教研活动,线上研修学习、开发资源等自我提升活动。线下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研”提升教师组织和优化生活环节的能力,促进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探索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式和指导策略。如,针对小班幼儿水果餐抓握勺子行为及其成因进行深度剖析,打破凭借经验分析、调整方式方法,让幼儿和活动、环境、材料互动,真正做到基于小班幼儿活动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详见图1)1A6C18EB-7DEF-4D63-B352-096D3EEB3F9D

此外,网络教研也是我们常用的“主战场”,在研讨线上课程内容的同时,指导教师向专业书籍、“国家开放大学享学吧”等借力,通过聆听专家培训,撰写心得感悟并在线上进行交流,让教师在互动中碰撞思维,不断开拓新思路,提升专业素养,形成专业自信。

(二)探索多样化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式

1.关注环境的影响作用

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在环境作用方面,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在各个生活场所都设计了具备明确的行为指引图示。如,毛巾架或水杯柜里有明显的标识便于幼儿认知,指导幼儿行为,更好地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意识的形成;班级课室的墙面图示能起到暗示、提醒、教育的作用,帮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让幼儿在愉快、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各项生活活动,逐渐养成一些重要的生活习惯。再如,小班级创设来园流程图,以及饮水机前适宜饮水量的标识、盥洗室洗手标识、如厕标识等,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自我服务;引导中大班幼儿自主值日生分工图、折叠被子步骤图等,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2.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所处的人际环境、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等都在无形中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提供有效的组织策略。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每个环节的核心经验,通过儿歌、手指游戏、正面管教、榜样示范等多种策略影响幼儿行为的改变。如中班,通过编排儿歌将洗手的方法融入其中,幼儿在儿歌的持续影响下、无形中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这有利于逐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加强积极的师幼互动。重视与幼儿的对话与沟通,让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中乐于接受行为养成教育,主动调整自我能力发展策略;三是支持同伴互动。同伴关系是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对象,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因为自主性较高,结构化活动少,幼儿常常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嬉戏、协作,同伴间各种行为习惯随之互相影响模仿。因此,教师应重视同伴关系的建立,利用榜样示范法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丰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资源

1.校区联手——社区传资讯,强化养成习惯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社区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家庭活动、社区活动,还是幼儿园本身的社会性活动,都可使幼儿从教育中获得的益处持续得更久”。如,大班开展《幼林萌娃在行动,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时,幼儿们提出了画宣传手册、海报等方式,向业主分发传单、与业主合作清洁社区,既给社区人民科普了垃圾分类小知识,又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知道乱丢垃圾会影响环境,将“垃圾分类”、不随地扔垃圾、讲卫生等健康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小公民的行动中。这对幼儿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

2.家园共育——家园共研讨,促进良好行为养成

幼儿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发力,更需要家庭积极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的家长均来自各行各业,所具备专业知识远远高于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由家长担任教师角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互动的作用,这是我园健康课程开展的重要方式。

同时,我园在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的引领下一直开展“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课程。按照课程理念将幼儿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行为、规则等六个方面有待培育的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制订了专业的家庭指导策略。在家园共育共治中,根据家长每日微信打卡、每周观察记录等各类反馈可知,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均有所提高。

经过科学有效的测评结果显示,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的生活常规、习惯等起着非比尋常的作用。在这里,不是“你监督我催促”而是“自觉自律自控”,我们和家长共同亲历着幼儿每天发生的“神奇”变化,家庭教养观念开始转变。家长们从刚开始的监督者慢慢转变为参与者,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让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四)构建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评价体系

根据一日生活课程的关键发展经验,我们梳理出在一日生活课程中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观察要素及评价内容,坚持评价的发展性导向,通过一日生活科学保教课程的评价实现一日活动的改进、保教课程的改进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式的改进。在评价主体方面,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及其相关指标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同时,评价体系坚持多方参与,客观评价,涵盖教师、幼儿、同伴及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在评价标准方面借鉴《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ECERS-R)中的个人日常照料项目,如,对入园与离园、正餐/点心、午睡/休息、如厕/换尿片、卫生措施、安全措施六大方的实施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价。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皆是行为教育的好时机,幼儿正是从生活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应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契机,从一日生活课程中抓起,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促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其一生的全面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文溪雅荷”专项研究课题“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编号:WXYHKT2019-060)”成果]

参考文献:

[1]西尔玛·哈姆斯,理查德·M·克利福德,戴比·克莱尔.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ECERS-R)第一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颜颖芬.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6):181.

[3]陆伯鸿,黄琼,裘腋成,等.上海教研实践范式[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9):69-75.

[4]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钟春雪1A6C18EB-7DEF-4D63-B352-096D3EEB3F9D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