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一定都要和颜悦色
2022-06-07小丽
小丽
先生买了一张新床。周日送来后,我铺好床,躺在上面,想好好感受一下。儿子也爬了上来。“太舒服了,太舒服了!”他放声大笑,手脚乱舞。这时,我发现他手里捏着半个馒头,正随着他疯狂的动作往下掉渣儿。
“儿子,出去,吃完再进来。”我制止道。
儿子马上从极度兴奋变成极力反击:“在床上吃,不会怎么样的!”
先生再次制止:“进卧室不能吃东西。”
儿子大喊“不要”,继续躺着。
先生恼了,几步走到床边,把儿子拦腰抱起,扭头就走。“啊——啊——”儿子叫得一声比一声高。随后,外面传来“砰”的一声,儿子被放在了地板上。先生大声警告:“不要太过分!”儿子尖叫不断。先生气愤地说:“要我打你吗?”儿子停住尖叫。我蹑手蹑脚走到门口,见他盯着爸爸,突然一伸手,拿着馒头就往爸爸身上抹。先生大怒,一把抢过馒头,在儿子脸上一通乱抹。儿子躺在地板上放声大哭,先生居高临下地怒视着他。
我过去小声提醒:“你坐下,别吓着孩子。”先生坐下,我想再劝两句,被他一挥手赶走了。
我只好退回卧室,听两人在外面对吼。
“没有这种规则!规则是错误的!!一点道理也没有!!!”
“怎么没道理?大家都一样,每个人都只准在餐厅吃东西!”
“我不喜欢!在床上吃东西怎么了?”
“你拖地板吗?你整理房间吗?如果做不到的话,你就要维持家里的干净整洁!”
吵到这儿,两边的声音都变小了。然后,先生问儿子,要不要一起出门买菜。
看来和好了!我松口气,走到窗边看风景。儿子跑进来,一脸喜气:“妈妈,爸爸说一起去买菜,要咱们快点换衣服。”
一场冲突,就这样完美解决了。
有了儿子之后,我和先生都赞成“温和而坚定”的教养原则,但尝试后感觉很难做到:“温和”到最后,总被孩子攻陷;“坚定”到最后,总和孩子杠上。另外,愤怒之中,家长为做到“温和”,会极力压抑情绪,强迫自己表现得和颜悦色。儿子看我们笑眯眯的,以为天下太平依然故我,却不知我们压抑自己到了极限。
后来我们发现,教育孩子不一定都要和颜悦色,因为这样不合情理。如果不管什么情况,家长都和颜悦色,那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事有危险”“这事不合适”“这事把家长惹毛了”之间的区别。于是,我们不再过度压抑情绪,把“温和”的定义调整为“绝不出手打孩子,愤怒时不口出恶言贬低、攻击孩子,但可忠实表达当下情绪”。
這样,我们跟儿子的冲突次数暴增。但也奇怪,冲突虽然多了、激烈程度高了,可过了冲突高峰,两边都会很快冷静下来,达成共识。而且我们因为没有特别压抑自己,与儿子达成共识后,能很快恢复对他的喜爱,马上笑着跟他拥抱和好。
每个人都忠实地呈现自己,反而让事情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因为双方似乎都需要先宣泄不满情绪,之后理性就恢复了。
晚上,先生背着儿子对我说:“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拿馒头攻击我,气死我了!”“是啊,估计他也气得不行。”“不过他有进步,今天跟他说第二遍时,他就开始妥协了。”先生边说边欣慰地笑了。
【编辑:杨子】9D6F4E86-C8DF-49B2-B75A-73E279B0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