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 / 调查 / 提醒
2022-06-07
我们拥有多少知识、有多优秀,与我们懂得教育孩子的原理和理念完全是两回事。
——樊登谈家庭教育
父母能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是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教育”。
——心理学家武志红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確。
——村上春树
每周阅读3.5小时,死亡率降低23%。
——由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位学者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的论文指出,经常阅读的人有更好的社会认知,这对个体的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不停地指责他啥也不行,再帮他把所有的事都做了。
——如何彻底养废一个孩子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
——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世界上99%的事情,对自己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从而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1%的美好的人、事、物上。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鲍尔莱
走正确之路,放无心之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丰子恺的人生智慧
调查
70.3%受访中小学生家长认为
育儿要“健康第一”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中小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时间。有多少家长会更加重视孩子的校外体育运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6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受访家长中,孩子读小学1~3年级的占40.6%,读小学4~6年级的占43.2%,读初中的占11.3%,读高中的占4.9%。
调查数据显示,72.8%的受访家长感到周围家长们对校外体育活动是重视的,但也有27.2%的受访家长认为不够重视。
在深圳工作的谢丽,女儿读初二。因为老师对运动有要求,中考也要考体育科目,谢丽从本学期开始每天坚持让孩子进行半小时体育运动。但是她感到,周围的家长对体育活动不是很重视,都在尽全力抓孩子的文化课学习。
唐山某公立中学教师陈放分析,成绩的进退是立竿见影的,家长们会觉得学习是当务之急,体育运动以后有的是时间去抓。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家长对校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其实,每天锻炼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时间长了就会显现出来。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明表示,家长首先要重视体育运动,不要觉得运动是负担。应该和孩子共同学习、锻炼,“如果不清楚如何运动,家长也应该积极找各种视频资源,主动去学习如何科学锻炼,跟孩子一同运动。对于教学改革和学校的体育工作,家长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
家长应该怎么做?
70.3%的受访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重视体育活动;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参与到孩子校外体育运动中去,鼓励孩子,陪伴孩子;65.5%的受访家长决心不额外增加课业负担,让孩子开心运动;32.4%的受访家长认为要摒弃锻炼是浪费学习时间的错误观念。
(杜园春 姚奕鹏)
提醒
孩子犯错,重点在“改”不在“罚”
家长不恰当的惩罚不仅不会让孩子认错改错,还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故意犯错来气家长。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前要三思,需注意以下5点:
1.重在“改错”而非“罚错”。家长应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进行深刻反省,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在孩子反思自己的问题之后,再想一想如何利用其他更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2.不同错误要区别对待。根据动机对错误进行分类,故意犯错的,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犯错的后果,给予必要的惩罚;无意犯错的,家长要帮着找到原因,避免孩子日后再犯。根据程度来看,家长要抓大放小,对于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严重错误,比如逃课、打架等,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适当的惩罚;非原则性的小错误,可以把道理说明白,点到为止。
3.多给孩子提供建设性意见。许多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这时,家长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比如,孩子长得胖被同学嘲笑,便和对方打了起来。家长可以告诉他,面对这种情况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向老师报告,让老师处理,或者自己争气,多运动少吃零食,通过减肥赢得尊重,等等。
4.清晰地设定规则边界。要和孩子事先约定好行为规则以及适用范围,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出现不当行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规则和边界要清晰,惩罚措施也要具体,执行起来更要到位。规则要保持相对稳定,避免朝令夕改,否则规则在孩子心目中就会缺乏严肃性。
5.家长也要知错改错。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尤其当家长冤枉孩子时,要向孩子诚恳道歉。如果怕失去面子而拒绝认错,父母在孩子心中就会成为言行不一的人,难以让其信服。
(琚金民)
控制型父母,妨碍孩子成长
控制型父母喜欢对孩子直接下命令,比如“你去做什么”“不要……”,他们不懂孩子的心理,不善于沟通,认为孩子是无知的,随时都会犯错,需要教导。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1.自理能力差。控制型父母习惯替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缺乏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能力欠佳,离开父母无法很好地独自生活,长大后也难以融入社会。
2.缺乏主见。如果凡事都由父母做主,孩子就会变得缺乏主见,成年后也会胆小、怯懦,好像永远长不大。
3.缺乏幸福感。被家长过多管束的孩子内心是不快乐的,而且过度控制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幸福感,甚至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
4.更加叛逆。孩子年幼时不得不听从父母,内心可能埋下叛逆的种子。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会不计后果地反抗、顶撞父母,让亲子关系恶化。
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首先应给孩子充分的爱,包括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懂得赞赏和鼓励孩子,肯花时间陪伴孩子。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与父母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
(李湘鸣)
【编辑:陈彤】6207AFE3-8D1F-45A4-8CED-373102630A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