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思考
2022-06-07杨俊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国家治理体系最基本的单元。因此,提出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建议:广泛开展基层协商,将人民政协协商延伸到基层;提升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引导群众树立协商意识,有序参与协商;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协商参与形式。
关键词:人民政协;城市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3-0075-03
在新时代开展城市社区治理工作,需要加大人民政协对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参与力度,将政协协商方式向基层社区推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民主协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贡献。
一、城市社区治理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行动,通过计划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了一次空间重组,单位制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统一有效管理,单位制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单位制管理制度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逐渐解体,原本由单位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职能逐渐从单位分离,不断向基层政权甚至社区下沉,社区制应运而生。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概念
社区治理这一概念逐渐被广大学者、群众所使用。大家对社区治理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社区治理指的是社区与国家和市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互动方式”[1]。有的学者认为“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2]。还有学者认为“社区治理是指涉及社区的多元主体之间通过互动合作,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和实施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实现社区公共生活整体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3]。第一种概念从广义上对社区、国家、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个说明。第二种概念明确了社区治理的主体、治理范围和治理内容,但是主体太单一,不利于社区治理。第三种概念明确了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共同进行社区治理,并在第二种概念基础上增加了社区治理的目的,即服务社区,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综上,第三种概念更加全面地对城市社区治理进行了阐释。社区治理是社区增权的过程,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践积累,同时也是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事务,促进社区循序渐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必然性
城市社区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平台,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小单元。城市社区有效治理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事关城市和谐稳定。城市社区有效治理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动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统筹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提升服务人民的水平,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社区事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区治理的基础就实了”[4]。我党时刻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支点,直接面对基层人民群众,只有把社区的工作做好,及时地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才能有效整合、组织好人民群众,才能形成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周围的局面,最终形成党最坚实的执政基础。
3.时代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各经济组织、市场主体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单位制的瓦解,以前由单位兜底管理的职工群众,失去了“母体”的呵护,缺乏自我权利意识,对社区知之甚少。同时,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把社区看成休息的场所,缺乏社区整体意识。
二、人民政协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契合
(一)人民政协是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把社会治理的重心下沉到社区。这就需要发扬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优势,开展多元主体、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构建人民政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工作体系,完善人民政協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程序,全方位地支持城市社区治理。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或者难题,需要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政协各界别委员,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协调不同行业的社会治理资源,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拓宽城市社区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将各方资源整合、集成到城市社区,合力化解城市社区矛盾,解决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是其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指导,曾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中,强调“人民政协要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履职方向,以促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大局,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5]。人民政协发挥关心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做好社情民意搜集整理。全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进一步指导人民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关注城市社区群众的需求,巩固和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根据中省市县政协平台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人民政协组织体系,以更加注重人民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推动人民政协工作向基层纵深发展,显现人民政协价值。
三、人民政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优势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在总纲中也这样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6]。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将党的领导与人民政协各项工作有效结合,将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政协的履职工作,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近年来,城市社区治理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民生,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保证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人民政协需要倾注更多心血,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夯实执政基础,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分忧解难。
(二)坚持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凝心聚力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党派优势、群众优势、界别优势,即参与人民政协的主体多元且广泛,涵盖了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特邀代表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同时,政协委员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优秀代表,比如,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新兴阶层,他们对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生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亲身体会;各政协委员利用其专业优势、领域优势,厘清城市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因地制宜,积极咨政建言,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帮助党和政府完善社会治理方案,凝心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使得治理效能大提升,真正解决群众难题,增进民生福祉,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协商民主优势,提升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社会主义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把“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深度融入协商民主过程中,在城市社区开展调研调查,同人民群众直接交流,获取最新社情民意,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基层群众诉求,提升其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最终实现社会矛盾大化解。同时,人民政协有着天然的优势,即把各行业精英纳入政协委员中去,聚焦主责主业,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重大部署,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引导其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重大部署出谋划策,确保协商民主有分量、建言咨政有质量,从而实现把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城市社区治理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政协发挥协商民主优势,搭建民意诉求反馈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有效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难题。
(四)坚持民主监督优势,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既对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重要改革措施进行民主监督,也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民主监督。各级人民政协委员,围绕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及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逐步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民主监督的形式,反映最真实的社情民意,并敢于提出批评建议,帮助各级党和政府查找工作不足,及时完善各项工作细节,确保各级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民群众受益,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民主监督的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面广且杂,需要各级人民政协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勤走访、多调研,了解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决策部署推进中需要改进优化的地方,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四、人民政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建议
(一)广泛开展基层协商,将人民政协协商延伸到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5]。人民群众是各级人民政协协商的重点对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主要发生地在基层一线,城市社区就成为各级人民政协开展基层协商的主要阵地。各级政协委员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需所感所困,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协协商工作向城市社区延伸或转移。一是要构建完善基层协商平台。各级人民政协根据政协年度提案、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和大局、人民群众的诉求或者民生改善的痛点和城市社区治理的难点,制定年度协商议题,定期开展城市社区协商活动,广泛听取民意。二是选好协商主体。选择协商主体时,要牢固树立利益相关者优先兼顾非直接利益者原则。人民政协根据协商议题,选择利益相关方、群众、政协委员和属地党和政府有关部門主要负责人参与协商,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政协基层协商工作。三是加强督办,保协商成果。各级人民政协在城市社区完成一系列的协商工作后,要强化跟踪督促力度,确保政协基层协商工作能够落地开花、结果。
(二)提升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
各级人民政协委员要强化责任担当,树立为国为民履职的情怀,充分发扬政协委员的优势,突出政协委员的作用,建立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友好关系。一是要加强对各级人民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训。注重协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联系城市社区人民群众与基层协商能力,时刻关注城市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扎根基层、联系基层,获得城市社区治理的第一手资料,主动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民政协委员队伍。二是搭建各级人民政协委员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协委员的作用,在城市社区开设政协委员工作室,贴近人民群众,紧扣党和政府工作重心,选好协商议题,了解人民群众诉求和建议,开展常态化城市社区治理协商活动,努力促进各方达成一致共识。三是强化各级人民政协委员的责任意识。引导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社会治理以及人民政协的讲话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在履职过程中贯彻执行协商为民的总体要求,为群众代言,为群众发声,及时反映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各级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三)全力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协商意识,有序参与协商
政协委员、政协组织在开展城市社区治理基层协商过程中,要时刻注重人民群众协商意识的培养,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工作,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协商意识,反映好、维护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定期开展协商工作。各级人民政协组织根据协商议题每月定期邀请相关人民群众列席政协相关会议,参加会议协商,搜集人民群众意见或建议。二是建立社区或者街道人民政协委员之家,着眼城市社区治理难题。让人民群众能够面对面和政协委员沟通实际情况,增进政协委员了解人民群众需求的深度和广度,及时解决和社区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引导社区群众形成有事找政协委员协商的意识。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线协商。利用好信息手段,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找到人民政协委员或政协组织,保持人民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途径,使其诉求表达更加顺畅,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协商参与形式
人民政协要时刻关注互联网发展形势,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协商形式的创新发展。一是各级人民政协要活跃于相关媒体平台。在网络应用以及自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各级人民政协要将其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今日头条等社交新媒体软件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群众手机软件安装的首选,人民政协可以在以上媒体平台建立账号搭建其协商平台,提前公布相关协商议题,通过网络互动直播的方式,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反映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情况,并且进行网上协商,缩压沟通成本和沟通时间。同时要做到及时同步更新相关信息,谨防僵尸账号的出现。二是完善政协网站和应用程序建设。部分省市政协网站仅仅是作为新闻宣传的窗口,缺乏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功能。政协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发展迟缓。人民政协要不断完善并更新网站功能,加快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建设,根据属地原则开发政协应用程序。推进互联网+政协的工作模式,开展智慧政协建设,在城市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设立网上政协直达工作模式,让人民群众和政协委员知情明政,网上议政,丰富政协委员网络议政形式,使其提案获取形式多样化,更好地帮助各级党和政府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多元化渠道。
参考文献:
[1]田玉荣.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
[2]赵小平,陶传进.社区治理:模式转变中的困境与出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5.
[3]张永理.社区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7.
[4]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N\OL].(2014-03-06)[2021-10-27].http://www.gov.cn/2014lh/2014-03/06/content_2630515.htm.
[5]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OL].新华网,(2019-09-20)[2021-10-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0/c_112502-0851.htm.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N\OL].(2018-03-27)[2021-10-27]http://www.gov.cn/guoqing/2018-03/27/content_5277793.htm.
收稿日期:2021-11-08
作者簡介:杨俊峰,助理讲师,硕士,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