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2-06-06姚文英
刘 娟 姚文英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盈余质量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体现形式,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会计信息可信度越大。随着企业盈余质量的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这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还能够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健康的投资环境,稳定资本市场。反之,如果企业的盈余质量较低,就表明企业内部管理层可能对企业盈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操纵、掩盖行为,不仅会加剧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还有可能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向外部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责任。而有效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合理的董事会层级结构能够提高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目前,关于董事会治理与企业盈余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成员的显性特征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如董事会背景、董事会年龄、董事会性别、董事会受教育水平等,鲜有学者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这一隐性特征的角度入手研究其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事实上,这种由于董事会成员个体间社会资本、权威等不平等因素导致的非正式等级制度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因此本文深入分析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董事会规模以及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本文的研究贡献有以下两点:第一,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这一隐性特征角度入手研究其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不仅拓展了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还丰富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第二,本文进一步探讨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规模这两个正式层级对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盈余质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仅有利于明晰董事会正式层级和非正式层级二者交叉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还能够为企业优化董事会结构、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提供理论借鉴,从而为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打好基础。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盈余质量
Nielsen(2010)研究指出,董事会的有效运行能力决定了其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因为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肩负着企业的战略决策、监督和咨询等重要职能。因此,董事会机制的合理性和运行效率不仅能够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效率,还会影响到董事会治理质量,进而影响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通常情况下,在存在正式层级结构的团队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比较明确,个体的权利和责任也比较清晰,在不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上级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而下级也必须服从。然而,在不存在正式层级结构的团队中,团队成员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个体的权利和责任也比较模糊,此时就需要依靠团队成员之间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层级来维持团队的运行,如董事会。董事会是一种会议型决策机构,决策规则采取一人一票制,在董事会团队中除董事长外,其他董事会成员之间都是平等关系,不存在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但是成员之间却会因为所拥有社会资本等差异而自发形成一种非正式层级,从而引发低层级董事对高层级董事的尊重或者顺从,进而使董事会顺利高效地运行。因此,在研究董事会特征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时,考察董事会成员之间由于社会资本差异而在董事之间引发的尊重或顺从等非正式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更具现实意义。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层级较高的董事具有强烈的动机去监督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因为层级较高的董事通常同时在多个企业兼职董事会成员,并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万良勇等(2014)提出,为了维护并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人力资本市场中的影响(更多的兼职、更高的声誉等),同时降低因渎职、违规而导致的声誉损失及法律风险,层级较高的董事大多会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强烈的监督动机及意愿。其次,层级较高的董事往往拥有较强的监督能力。层级较高的董事通常拥有较多的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源,这使得他们具有较多与不同类型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获得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进而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好专业知识方面的储备。最后,非正式层级的存在有利于董事会内部快速建立一种特定的等级秩序(低层级董事对高层级董事的尊重和顺从),这种秩序使得在发生意见分歧时,高层级董事的意见往往更加令人信服,而低层级董事更倾向于以合作的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大减少了董事会成员之间的非必要冲突,从而提高了董事会互动的有效性和监督质量。
以上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证实,如焦欢(2017)研究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而且非正式层级清晰度越高,治理效果越好。刘振杰等(2019)以2009—2017年间的386家违规公司和与之相匹配的386家未违规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有效提高董事会监督公司行为的能力和强度,进而削弱公司的机会主义动机,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二)董事会会议次数的调节作用
Ridgeway(2014)研究提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发挥作用的强弱与董事会成员间的互动强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董事会成员在初次见面时对其他董事的影响力做出评估,并以此作为是否对其“顺从”的依据。马连福等(2019)指出,由于初次见面的时间比较短,对其他董事信息的了解不够充分,不能够准确评估其他董事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个人影响力的大小;而随着董事会成员之间互动频率的增加,获取的信息也随之增多,董事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越发充分,董事对其他董事认知更加清晰,定位更加准确,董事会非正式层级随之产生并发挥作用。董事会成员之间主要以参加董事会会议的方式发生互动,董事会会议越多,成员间的互动程度越强,彼此间的了解越充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董事会成员行为的影响越大。陈仕华和张瑞彬(2020)基于群体层面的预期地位理论探究董事会会议次数对董事会行为的影响,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董事异议的负向影响随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而增强。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 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强。
(三)董事会规模的调节作用
董事会成员拥有的社会资本差异是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形成的基础,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所述,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更加多样化和异质性的人力、社会资本将随之进入企业,这不仅有利于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本,还能够通过多样化的资源帮助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送渠道,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做出合理、合法的决策活动。同时,董事会规模越大,成员之间的异质性越大,越能够为董事会贡献更加丰富和不同视角的建议,从而在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引发建设性的观点、意见争鸣,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周小梅(2021)、焦欢(2017)的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越有助于企业获取大量的外部信息,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公司的整体治理效率越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 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强。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19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先后剔除金融类企业样本、被ST和PT类的企业样本以及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并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缩尾处理,最终获得11 852个样本,然后利用stata15.1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模型设计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文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EA=β0+β1Gini+β2Lev+β3Size+β4ROA+β5Growth+β6Top1+β7PID+β8Big4+β9Dual+Ind+Year+ε1
(1)
若β1的系数显著为负,则说明假设1得到验证,即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激进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
EA=β0+β1Gini+β2Meeting+β3Gini×Meeting+β4Lev+β5Size+β6ROA+β7Growth+β8Top1+β9PID+β10Big4+β11Dual+Ind+Year+ε2
(2)
若β3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假设2得到验证,即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强。
EA=β0+β1Gini+β2Boardsize+β3Gini×Boardsize+β4Lev+β5Size+β6ROA+β7Growth+β8Top1+β9PID+β10Big4+β11Dual+Ind+Year+ε2
(3)
若β3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假设3得到验证,即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盈余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
(三)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为盈余质量(EA)。本文将上市公司披露盈余时的盈余激进度作为衡量盈余质量的替代变量。盈余激进度为公司推迟确认损失(费用)和加速确认收入的倾向。盈余激进度越大,公司实施财务操纵的可能性越大,盈余质量越低。本文借鉴Francis J等(2004)、游家兴和李斌(2007)等研究者的方法衡量上市公司盈余激进度。
EAit=ACCit/Ait-1
(4)
ACCit=ΔCAit-ΔCLit-ΔCashit+ΔSTDit-ΔDEPit+ΔTPit
(5)
其中,ACC为应计项目总额;Ait-1为t-1 期末总资产; ΔCA为流动资产变动额;ΔCL为流动负债变动额;ΔCash为货币资金变动额;ΔSTD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变动额;ΔDEP为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额的变动额;ΔTP为应交税费变动额。
2.解释变量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Gini)。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指董事成员个体之间社会资本差异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等级秩序,具体表现为低层级董事对高层级董事的尊重和顺从。通常,同时兼任越多个公司董事职位的董事,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因此本文借鉴He 和 Huang(2011)、张耀伟等(2015)、武立东等(2016)的做法,用单个董事的兼职数量衡量其拥有的社会资本总量,同时利用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董事会内部等级秩序的清晰度,即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计算方法如下:
创客教育就是要学习者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也就是自主创新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创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3.调节变量为董事会规模(Boardsize)和董事会会议次数(Meeting)。董事会规模指董事会中的董事总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指公司每年召开的董事会现场会议次数。
4.控制变量。考虑到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结合现有研究,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企业成长性、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审计质量和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同时还对行业和年度进行控制。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盈余质量(EA)的最大值为0.490,表明样本企业确实存在盈余激进行为,盈余质量较低,极值(最小值为-1.024,最大值为0.490)之间的波动幅度较大,表明样本企业之间盈余质量差距较大;董事会非正式层级(Gini)的均值为0.904,中位数为0.488,说明样本企业的董事会中大多存在非正式层级,最小值为0.000,最大值为0.904,说明不同企业之间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均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出现极值现象。
(二)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Gini)与盈余激进度(EA)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盈余激进行为,从而给企业盈余质量带来积极的正向影响,该结果初步验证了假设1。其余控制变量除企业成长性(Growth)外,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与盈余质量显著相关,这一结果表明这些控制变量确实能够对企业的盈余质量产生正向或负向的显著影响,同时也证明本文控制变量的选取与设置是有意义的,且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00,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实证分析
表4 回归分析
表4中第1列按照模型(2)进行多元回归,验证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回归系数为-0.023,并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即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越高,越能够促进董事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董事会的治理效果和内部控制质量,抑制企业盈余激进行为,最终正向影响企业的盈余质量,假设1得到验证。表4中第2列按照模型(2)进行多元回归,验证董事会会议次数对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盈余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董事会会议次数的交乘项(Gini×Meeting)的回归系数为-0.005,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董事会会议次数能够正向调节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盈余质量的促进作用,即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成员之间的互动程度越强,彼此之间的认识越充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董事会成员行为的影响越大,越能够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削弱企业操纵盈余的动机,进而提高企业盈余质量,假设2得到验证。表4中第3列按照模型(3)进行多元回归,验证董事会规模对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盈余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董事会规模的交乘项(Gini×Boardsize)的回归系数为-0.003,但不显著,说明董事会规模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作用效果不显著。
四、进一步分析
本文进一步分析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业绩压力条件下的差异性,如表5所示。
表5 进一步分析
(一)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分组回归
由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资源基础和社会责任不同,对董事会决策效率的需求也不同,故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所展现出的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文进一步检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在不同产权性质条件下作用效果的差异性。由表5第1列和第2列可以看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盈余激进度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战略目标更加分散,所以更加需要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这一特殊的秩序来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
(二)不同业绩压力条件下的分组回归
通过对比表5中第3列、第4列的回归结果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盈余激进度的抑制作用在业绩压力较大的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这表明相对于业绩压力小的企业来说,在业绩压力较大的企业中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更大。原因在于,当面临较高程度的业绩压力时,董事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危机,成员间的冲突和分歧也会随之加剧,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有效缓解董事成员间的冲突,改善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
五、稳健性检验
上文已经对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关系是否具有稳健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因此,为了检验上述实证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本文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固定效应模型和滞后一期回归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如表6所示。
(一)替换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实证分析用盈余激进度衡量企业盈余质量,验证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盈余激进度,进而提高企业盈余质量。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盈余平滑度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指标。表6第1列回归结果显示,替换被解释变量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盈余平滑呈负相关关系,即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平滑行为,进而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与上文回归结果保持一致。
(二)固定效应模型
为了检验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由表6第2列可知,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回归系数为-0.015*,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激进行为,进而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与上文回归结果一致,说明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具有稳健性。
(三)滞后一期回归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很可能在当期不会完全体现,故本文采用滞后一期的回归方法对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表6第4列显示,进行滞后一期回归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盈余激进度负相关,即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并在 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相关,进一步验证了上文的结论。
表6 稳健性检验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我国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并验证董事会规模与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盈余激进行为,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规模均能够强化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盈余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区分企业过去业绩的好坏后发现,相对于业绩压力较小的企业,在业绩压力较大的企业中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盈余质量的作用效果更显著。
(二)启示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是指董事成员个体之间社会资本差异而自发形成一种特定的等级秩序,能够弥补正式层级结构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因此,企业应重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并且在聘用董事会成员时,应尽可能选用和其他成员存在一定资本差异的董事,从而促使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形成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