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2-06-06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物流业山西高质量

李 杰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业态,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为了寻找新的发展格局,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构建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满足发展需求。其中,现代物流体系是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山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对于连接国内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实现山西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山西物流业存在散、弱、小等现状,无法形成物流产业集群效应,和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还比较弱,对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比较弱。针对以上情况,通过对山西物流业现状进行梳理,探求山西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而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物流高质量发展理论综述

(一)综合性理论研究综述

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业态,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内理论界对于物流业的研究广泛而深刻,但是对于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同时,我国聚焦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时间尚短,且研究成果不足以支撑现实发展的需求。陈方健(2019)指出物流高质量发展要涵盖四个维度,分别是成本、效率、服务质量、绿色发展。李瑞吉(2019)基于电商发展背景下研究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从物流发展环境的优化、物流管理理念的创新、物流发展布局的优化、物流新技术应用的落地、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等五方面阐述了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子模块对策。汪鸣(2018)通过分析研究,预测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及相对应的路径。何黎明(2018)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杨守德(2019)从物流业自身经营降本增效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的持续性两个方面衡量物流业发展或运行的质量。还有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行业、不同物流分值,生态形态等角度对物流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肖建辉(2020)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因果关系、评价指标研究、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及改进研究方法等角度详细梳理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为政府、学界和业界的物流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整体研究深度不足以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物流高质量发展尚缺乏清晰路径。

(二)山西物流业理论研究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山西省物流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基于行业物流或企业物流的研究,对于山西物流业整体的研究还很有限。谢泗薪和刘慧娴(2019)提出从政府、技术、信息等三个方面优化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的”三位一体”战略。韩瑞龙(2021)通过实证分析了山西省物流产业集群在“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创新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得出了政府、物流企业生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研究单位数量以及“互联网+”环境对物流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呈显著的正向效应。田越和杨萌(2019)基于山西物流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一体化物流系统建设、拓展物流业影响力、增强物流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加物流业投资等建议。岳云康等(2017)提出推广公铁联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环境的基础上,拉动就业及消费品总额快速提升,从而推动山西物流业总体发展。

二、山西物流业现状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是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四个维度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本文运用 SWOT方法分析山西物流业的现状,从而为实现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寻找合理发展路径。山西物流业SWOT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物流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山西地处中部地区且在黄河流域中段,虽然不沿海、不沿江,但是东临京津冀地区,南望大湾区、长三角地区,西通丝绸之路,北据中蒙俄通道,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作为“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山西在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逐步完善的网络布局。在“十三五”期间,依托山西在全国特有的地理区位,太原、大同、临汾等列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晋中更是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山西目前共有4家全国优秀物流园区,3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69家A级物流企业,初步呈现出物流企业大型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初步建成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基本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

3.日渐成熟的物流体系。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到18 297公里。全省96%的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国省道县(市)覆盖率达100%、乡镇覆盖率达到74%,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群、经济圈。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 247公里,高铁总里长约1 000公里;实现了高铁动车全覆盖,与京津冀、西安、郑州形成3小时高铁圈。在航空方面,山西已形成以太原为干线,以长治、大同、运城、五台山、临汾、吕梁为支线的“一干六支”的机场布局,通航国内69个城市,国外18个城市,建立了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和3条洲际航线网络,在省内基本形成以干线机场为基础、以支线机场为支撑的航空物流网。2020年,山西省社会物流总额为3.26亿元,物流业实现总收入2 055亿元,运行效率稳步提升。

(二)劣势分析

1.缺乏整体统一的物流规划。山西的物流规划、建设及管理分散在不同的省级部门,工作推进尚未形成合力,多部门领导现象严重,物流行业的扶持政策比较分散,未集中发力,要素保障力度不够。山西物流采购联合会作为山西物流行业协会,对山西物流企业难以发挥行业引领和指导作用,不能形成政府、行业和企业三级有效联动,无法提升山西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2.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联动性不足,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且自营物流业比例比较大,呈现小、弱、散等特征。在太原和晋中两市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物流园区,但这些物流企业还是单纯地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危险品物流等专业物流水平低,乡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不健全,农村电商快递业务发展滞后。

3.整体智能化、智慧化程度较低。山西物流业整体还是处于半自动化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物流作业,企业员工素质偏低,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较弱。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比较薄弱,物流人才匮乏,缺少专业性高技术人才。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全省尚无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而且彼此间信息不互通共享。龙头型、创新能力强的物流企业数量很少,无法对山西物流业发展起到标杆作用。

4.物流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山西物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各自制定内部作业标准,在托盘、设施设备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以山西省内企业美特好、金虎和唐久为代表的零售行业为例,目前都是各自制定企业内部标准,无法形成行业之间的协同性;以山西国药物流、康美徕医药物流和碧锦纳川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也是运行各自的标准体系,行业之间的标准性还未建立,行业协同性较弱,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三)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2018年12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太原、大同被划定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太原被划定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些规划为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山西需要积极融入到国家物流业发展布局规划中,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2.政府总体布局规划。在未来的时间里,山西将建设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山西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责任担当、地位作用也将进一步彰显,山西物流业可以借助以上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3.区域间协同发展加强。山西将融入京津冀地区实现联动发展,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推动太原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太原临空经济区,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体系,为山西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四)威胁分析

1.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受中美贸易争端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明显减缓,甚至出现恶化现象,国内外经济发展处于下缓趋势,特别是传统行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面对不容乐观的外部市场环境,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外来企业的竞争压力。国际及国内一些大型知名的物流企业竞争力强,对山西省物流企业发展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山西目前物流业还是处于传统运营模式下,智慧化、智能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外来的一流的物流企业的竞争,显得比较弱小,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

三、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山西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西物流业现状的SWOT分析可以发现,在“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物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物流高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困境。

(一)物流网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和结构不尽兼容,“运储递”资源分散、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高端设施资源结构性不足,战略性物流枢纽和网络能力与功能完善、集成创新要求仍有差距。物流通道能力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物流枢纽节点布局不优、供需失调。物流节点亟待优化,“铁、公、水、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效率不高,多式联运断点、堵点、痛点较多,物流运行的整体效率有待提升。

(二)物流企业竞争力需进一步加强

山西物流企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小、散、弱等问题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物流企业较少,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节点提供支撑,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是从数目还是从规模上看发展都明显落后,目前主要还是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华远路港集团有限公司等国企为主的物流企业占主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处于弱势,市场化程度不高。

(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需进一步优化

山西省现代物流理念、人才、技术的支撑比其他省份都较薄弱,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商业模式无法迭代为新的商业活动生态。“互联网+”物流创新力不足,平台模式、网络模式与枢纽模式发展滞后,物流创新增长动力不足。自动化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程度不高,物流运行数字化程度低,全省尚无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铁、公、水、空”等物流数据分散在各部门和企业业务系统,彼此不互通共享。

(四)物流综合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山西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是处于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虽然也加大了智能化投入力度,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是依然处于简单、初级的物流作业状态,服务内容比较简单,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制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为适应山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战略和重构流通体系要求,以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出发点,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及共享等五个层面探索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而服务并推动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运用创新技术为智慧物流赋能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发挥物流企业创新力量,提升物流的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改变物流业务流程、作业方式及经营模式注入了新的技术,助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山西省内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和改造,积极发展智慧铁路、智慧公路和智慧航空。积极推进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将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物流发展,支持网络货运等物流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进山西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和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促进“铁、公、水、空”物流信息汇聚共享。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物流业务流程,建立智能化立体仓库和智能感知的仓储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

(二)坚持以绿色作为物流发展底色

随着山西省物流业规模增长,所引起的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的负偏离也需要得到重视,传统高耗能、低效率的运作模式难以适应现实需求,绿色物流业是山西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引入生态绿色理念,在运输作业中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应用;实现物流包装物、填充物、托盘等标准化器具的循环利用;大力推广智慧运输模式,采用共同配送、甩挂运输、挂车租赁、多式联运、大车队等新型运输组织模式,通过布局优化、流程再造等措施实现绿色生态要求。其次,在政策上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开展绿色化,加快建设绿色物流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绿色财政税收制度,监督、激励物流产业改造升级,使绿色物流步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

(三)统筹协调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物流业一方面连系着生产,一方面连系着消费,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是现代流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价值转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山西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助力。首先,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山西拥有以煤炭为主的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地处黄河(青银)物流大通道与二连浩特至北部湾物流大通道交汇战略支点,把山西煤炭、钢铁、焦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流通基地做大做强,努力成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工业品山西分拨中心,推动煤炭物流的大力发展。其次,积极构建适合山西特优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发挥山西特优农产品产地优势。目前,山西已经初步形成了“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的生产及加工区域分布格局,形成了产业集聚区。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农副产品的物流体系构建,布局建设专业物流基地,打造覆盖全国的特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特优农产品“买全球”“卖全球”,推动山西建设成为特优农产品物流中心,服务山西特优农产品“走出去”。

(四)打造开放的现代物流格局

综合考虑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着力打通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瓶颈,打造精准物流枢纽布局,推动省内物流通道与国家物流通道有效衔接,以信息化为抓手,构建“1359”物流新格局,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其中,“1”是建设太原国际化智慧物流枢纽,“3”是建设大同、临汾、长治三大区域物流枢纽,“5”是布局制造业、农产品、快递、医药、大宗商品等五类专业物流基地,“9”是畅通九条物流大通道。通过完善城乡物流体系,优化城市物流集散和配送网络,加快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实现“城市商品到农村、优质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互动,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全覆盖。加强物流跨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构建现代陆港体系。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建立一批竞争力强、规模大的物流龙头企业,树立山西物流标杆企业,引领其他物流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拓展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参与全球物流资源配置能力。

(五)构建共建共享大循环的物流体系

统筹规划建设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信息、人才、平台等资源共享,实现山西物流业跨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物流服务融合发展。完善京、津、冀、晋、鲁、豫等地区物流集疏运和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加强与天津、郑州、青岛、大连、济南等重要物流枢纽和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建立通畅高效、服务融合、协同运作的跨区域物流联动机制。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物流协同合作,推动太原、大同、临汾、长治一体化衔接国家物流枢纽,与上海、大连、青岛、秦皇岛、宁波、苏州等港口、口岸、自贸区深化合作。依托大型物流企业,围绕太原、大同、临汾三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与全国物流枢纽、国际陆港组建现代陆港发展联盟。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和国际商品交易集散,打造在全球具有一席之地的现代化国际化陆港枢纽。

猜你喜欢

物流业山西高质量
我在山西等你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山西叹五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