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管理视角下省属高校学生作弊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2-06-06朱家琳梁志厂代依伶钟晓东

高教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监考作弊违纪

朱家琳,梁志厂,代依伶,钟晓东,符 晓

(西南石油大学 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0500)

目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依然严峻。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作弊方式由传统的夹带纸条向使用通信工具的方式转变,协助作弊的行为也逐渐增多。众多学者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针对考试管理、学生违纪作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于成文、刘健、王林等通过问卷调查,基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考试作弊的原因和对策,指出监考教师监考不严、学生投入不足、考试内容偏重记忆性知识、考核方式单一是考试作弊的直接原因,学生学业准备程度低、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合理是学生作弊的深层次原因。李大军、曾葵华等对高校考试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现行高校考试管理存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试题命制与评阅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考试作弊问题,需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的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加强考试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构建,完善考试管理全过程的监管机制,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考试检查教学效果,督促教师认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许南阐述了国外高校防范考试作弊的成功经验,澳大利亚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美国推行“学术荣誉制度”,在控制论文抄袭、剽窃、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南桥则以自身在美国大学的学习经历,进一步细致阐述了美国高校防范作弊的具体方法,他们一般通过发达的网络技术、信息比对等技术手段,让作业、论文抄袭无处盾形。从研究现状来看,较少有学者对因考试作弊并被处分的大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他们的学院、专业、年级、作弊科目等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这些分布与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文件的内生关系。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空白的研究点展开分析,对四川某省属高校S 大(以下简称“S 大”)从2011-2017 年因考试作弊被处分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作弊学生的年级分布、作弊时间、作弊科目、学院分布,并结合S大实际阐释内在原因,进而分析S 大考试管理制度文件与考试作弊现象的内生关系,以期能够为减少甚至杜绝S 大考试作弊行为,进一步优化省属高校的考试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S 大简介

S 大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大学,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 个学科门类。教务处主管全日制本科教学,针对考试管理,历任教务处领导从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构建了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考试管理办法,同时明确了校院两级考风考纪建设的责任人,狠抓考风考纪建设。总体来说,S 大教学管理制度文件规范,考试管理制度完善,执行严格,学风、考风情况良好,在省属高校中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因考试作弊被处分的学生统计分析

自2011 年初到2017 年底,S 大共有394 名学生因考试作弊被视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现在就被处理学生的学院、专业、年级、考试时段等做统计分析,探究个中缘由。

(一)考试作弊存在集中爆发期

对作弊学生统计分析得到表1,有83%的作弊行为在教务处组织的结业统考、开学补考、期末统考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被巡考人员或监考教师发现,仅17%的作弊行为在学生学院组织的结业考试中被发现,考试作弊存在集中爆发期。

表1 2011-2017 年S 大作弊学生考试类型分布情况

经过对部分监考人员和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访谈发现:在学生学院组织的考试中,部分监考教师发现学生作弊,大多只是提前终止其考试,未严格按照违纪作弊处理办法惩处。违法成本太低甚至为零,给作弊学生和诚信应考学生造成了错觉,认为诚信应考吃亏,作弊的意愿被调动。在教务处组织的考试中,作弊行为自然难逃执行监考纪律更严的监考教师和巡考人员的法眼。从表1 还能看出,接近一半的作弊行为在开学补考中被发现,未通过结业考试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自我控制意识不强、假期疏于复习,但又因为修读学分的压力,不得不采用夹带纸条、用手机携带复习资料图片甚至是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团体作弊的方式以期通过考试。

(二)理工科学生作弊占绝对主导,艺体、文史类学生作弊比例也不低

计算以下两个指标:2011-2017 年不同专业类别作弊学生的比例,理工类比例为92.6%,艺体类比例为5.3%,文史类比例为2.0%;2011-2017 年不同专业类别作弊学生与目前同专业类别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理工科比例为1.4%,艺体类比例为2.1%,文史类比例为0.4%。可以看出,理工科学生作弊占绝对主导,一方面这与S 大以理工类专业为主,艺体类、文史类专业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有关,另一方面,理工类专业课程的考试对公式、概念的考核较多,考试难度较大有关。但是,考察第二个指标,可以发现,艺体类专业的相对作弊率要高于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最低。由于艺体类学生偏向于技术训练,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加之性格相对散漫,更易于在文化课考试中作弊。而文史类专业课程的考核偏向于理解,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加之部分考试实行开卷考试,学生的作弊动机不强。

(三)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作弊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S 大2011-2017 年作弊的学生当中,有124 人在大二作弊,有119 人在大三作弊,相较,只有65 人在大一作弊,86 人在大四作弊。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相比大一、大四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作弊。结合高校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得个中缘由。大一年级学生初入校门,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课程难度适中,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作弊动机不强。大二年级学生以学习专业基础课为主,课程难度相对增大,部分人在大一学年学业准备不充分,加之受“零成本”作弊行为的影响,铤而走险走上作弊的道路,作弊人数增多。大三年级学生以学习专业课为主,大一、大二学年基础薄弱、有作弊经历的学生,继续作弊,形成恶性循环。大四课程设置较少,多为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因此作弊人数相对减少,且多数人是在重修课程考试中作弊。

(四)作弊方式多为夹带纸条,使用通信工具作弊越来越多

对学生的作弊方式进行统计得到表2,可以发现,作弊方式以夹带纸条为主,使用通信工具和找人替考/代替他人考试次之,其他作弊方式如对答案、交换试卷等方式最少。经过调查,部分学生习惯性夹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纸条,主要原因可能是现行考核方式偏重于对记忆型知识点的考查,加之部分教师在辅导和复习的时候给学生划定了复习范围、考试题型,甚至是透露了部分试题。由此,部分学生提前准备带有考点的纸条,带入考场作弊。其中不乏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追求高分、追求奖学金铤而走险。

表2 2011-2017 年S 大作弊类型统计情况

随着智能手机和4G 网络的普及,图片的存储、传输和查看变得更为方便和快捷。基于此,部分学生于考前组建“作弊小组”,在考试过程中使用即时通信工具QQ 或微信将拍摄的试题图片发给场外的人员协助作答,场外人员作答完毕后传回答案图片。通过图1 可以发现,在2016 年之前,通信工具作弊人数呈总体上升态势,在2016 年达到最高点,有32 名学生因使用通信工具作弊被处分,其中有17 名是在开学补考中被发现的。随后,教务处联合学工部,开展了考风考纪专项教育,在2017 年修订了《考试违纪作弊处理办法》,对通信工具作弊学生实行开除学籍处分,该作弊行为明显下降。

图1 2011-2017 年S 大通信工具作弊人数变化情况

(五)作弊行为有专业集聚现象

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2011-2017 年作弊学生分布在193 个专业年级,每个专业年级的平均作弊人数为2.05 人,有39 个专业年级的作弊人数高于平均值,共有188 人,占总作弊人数的47.7%。其中,作弊人数在7 人及以上的专业年级有6 个,表明作弊行为有专业集聚现象。经过调查,发现作弊的学生多分布在同一个专业年级,甚至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寝室。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寝室、专业年级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生活单元,受共同学习风气的影响,有着相同的行为倾向。部分学生成功或“零成本”的作弊经验,会给其他学生形成示范效应,其他人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纵然经过反复博弈,但为追求好成绩、变味的“公平感”铤而走险,走上作弊的道路。

三、考试作弊与学校考试管理制度的内生关系分析

(一)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下学院管理不严与考试作弊的关系分析

为规范教学管理过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S 大实行两级教学管理。前文所述,S 大学生作弊行为存在集中爆发期,多在教务处组织的考试中被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院考试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学院对课程试题的质量把关不严,导致试题中出现大量记忆型知识考点,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作弊材料带入考场;另一方面,学院对考场管理不严格,未对考生进行严格检查和考前教育,告知考生违纪作弊的严重后果;再一方面,学院对监考教师培训和要求不到位,导致学生违纪作弊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即使发现,监考教师也以“保护学生”为名、避免麻烦,未严格处理,给学生造成作弊成本为零的错觉。

(二)学院考试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与考试作弊的关系分析

S 大针对本科考试管理的全过程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文件,明确了从学院领导巡考、监考人员履职、监考人员培训、违纪作弊处理等方面对学院考试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但在考核实施过程中,缺乏定量评价指标的问题凸显。一方面是评价指标不完善,试题质量、考试安排合理程度等因素未被充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是评价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比如各学院巡考领导的巡考次数、监考人员履职得分。基于公平激励法则,学院对自身的考试管理工作不能被公平有效地评价,自然导致其对考试管理责任落实不严,导致考试作弊行为不能被有效遏制。

(三)监考队伍建设办法不完善与考试作弊的关系分析

监考人员是保证考试顺利实施,考试成绩公平公正的直接责任人,是防范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的最后一道关口。但目前,部分监考人员履职不力或不按规定惩处违纪作弊行为,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监考队伍建设办法不完善,没有建立起一支来源相对稳定、履职意识强烈、履职能力充分、用心用智慧防范学生作弊的监考队伍。

四、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应考氛围

讲诚信、坚守底线意识是良好考风形成的关键,只有使学生在考试中不想作弊,自觉遵守学校考场规则和考风考纪,以作弊为耻,才能真正杜绝考试作弊现象。诚信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以身作则,耐心细致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坚实的诚信观念,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强烈的诚信应考氛围,让学生不想作弊。

(二)加强考试管理相关配套文件的制修订,强化学院的履责意识

有必要围绕考试管理办法这个《基本法》,制修订《监考人员培训办法》《学院考试管理考评细则》等考试管理配套文件,压紧压实学院的考试管理责任,提高学院对考试管理的重视程度,主动查找自身问题,寻求解决对策,加强考试作弊的防范力度和惩处力度,让学生不敢作弊。

(三)加强对大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提高学业准备程度

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因大一学年学业准备不充分,没有顺利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而倾向于考试作弊的现象,应加强对大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首先,应开展规则意识教育,将校纪校规特别是考试违纪作弊教育挺在前面,配合各类违纪作弊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清楚作弊是严重的失信行为,将对诚信档案、评优评奖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然后,应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就业领域,发展前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再然后,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清楚大学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时期,唯有认真把握大学的宝贵学习时间,才能从容应对步入社会后的艰难险阻;最后,应开展学习方法教育,让学生清楚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异同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重视自主学习。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降低学生考试作弊意愿

针对目前几乎所有课程采取“一考定分数”,并有任课教师考前划定复习范围的情况,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降低学生考试作弊的意愿。首先,应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特点,制定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探索不限于考试的大作业、论文、小组课题报告、产品设计等考核方式;然后,应鼓励任课教师重视过程考核,弱化期末考试的功能,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时性考核和测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最后,对于采用试卷考试的课程,可探索试行历年试题公开制度,一方面供学生复习用,另一方面,迫使任课教师提升命题质量。

(五)构建监考队伍建设办法,筑牢防范考试作弊的最后一道防线

针对目前部分监考人员不能严格履职的问题,应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一套监考队伍建设办法,扎牢考试作弊的最后一道防线。首先,应根据监考任务的总量,合理划定监考人员的来源和不同类别监考人员的使用比例;然后,要结合监考人员特点,构建旨在提升监考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个人修养以及监考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培训体系;最后,要对监考履职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奖励认真尽职、维护良好考风考纪的监考人员,惩罚履职不到位并造成学生大量违纪作弊的监考人员。

五、结束语

针对S 大2011-2017 年的考试违纪作弊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考试作弊行为存在集中爆发期、年级聚集和专业集聚等现象。研究发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有内生关系。要解决此问题,唯有从加强诚信教育、加强考试管理相关配套文件的制定、加强对大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构建监考队伍建设办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五个方面构建考试管理的协同运转机制,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严肃考风考纪,让学生不想作弊、不敢作弊、不能作弊。这对S大和其他省属高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监考作弊违纪
监考时……
西安监考老师上门送考后就地隔离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这哪里是怀疑学校,分明是不信任孩子
姚刚违纪被查
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