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如何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筑起家校共育桥梁
2022-06-06叶志勇
叶志勇
【摘要】在小学教育领域,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众多教育家关注的重点内容,相较于城市教育,农村小学的经济、硬件设备相对较弱,只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本文对家校共育进行分析,并对农村小学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核心开展的家校共育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农村小学教育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家校共育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具有特殊性且整体年龄偏低,所以必须利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否则很容易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家校共育作为学校与家庭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尝试,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家校共育进行研究。
一、家校共育综述
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由于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单独的教育模式都无法保证面面俱到,因此可以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来进一步优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在家校共育理念中,家庭与学校相辅相成,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利用家庭来对学校的教育进行补充。而且因为农村地区小学以及家长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开展家校共育时,必须以其中一方为出发点,以此来让学生教育变得更加具有连贯性,只有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家校共育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家校共育需要将“共”作为核心元素,通过合力进行教育并摒弃家庭与学校直接的隔阂,才能够借助双方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教育效果,进而让家庭与学校发挥出1+1大于2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开展家校共育的关键,因为相较于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往往更加接近于现实,只要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家校共育的基点,就可以让后续的学生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下的家校共育
第一,明确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在开展家校共育时,必须明确家庭、学校双方是否具有足够的合作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家校共育的契机,在发挥契机作用时,必须保证双方思想具有一致性。在此期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出现,家长与教师应该在联系时提出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共育原则,双方的核心目的都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双方必须在换位思考中达成思想上的一致,以各尽其责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工作。如果家长与教师无法达成思想上的统一,就无法真正发挥出家校共育的作用,因为双方教育理念上的冲突将会影响到学生思想上的判断,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效果。
第二,现代通讯下的家校共育。网络与手机的发达让现代通讯方式在全国范围得到全方位覆盖,只要不是极端远离人烟的山区,就可以通过现代通讯的方式进行交流。农村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家校共育时,便需要结合现代通讯方式来开展教育工作,并通过沟通交流来表达双方的想法。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联系群来告知家长集体教育内容,以此来与家长达成教育上的共识,为了保护学生、家长的自尊,成绩等问题应该私下单独联系。家校共育期间应该统一教育态度,以引导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动力。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不足之处,就将会在教育中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现代通讯技术下,家校共育还应该适当增加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层面的互动,以此来坚定家长开展家校共育的信心。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便可以在“五一劳动节”前后,结合“我们爱整洁”“让我自己来整理”两节课中的内容,开展学生的一天劳动。在家中的劳动与整理需要由家长来监督,家长可以在监督期间与学生一同进行劳动,而学校中的劳动则要由教师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信念,可以家校共同为学生提供奖励,家庭的奖励是家长的鼓励,而学校的奖励则要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分配。
第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家校共育期间,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方式来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在此期间,教师不应该对家长提出过多的要求,因为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学校的教育模式与理念,只有慢慢引导才能在家校共育中发挥家长的价值。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与家庭有关的课程,例如“我们一家人”便是贴合实际的教学单元。在家校共育理念下,并可以将其作为主题单元来组织教育活动班会。班会在设计中可以邀请家长、学生讲述不同视角下的家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共鸣。在讲述期间,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而学生则能够体会家长付出的辛苦,因此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家校共育的整体效果。在家校共育期间,家长委员会组建的目的是整合家长,让家庭成为家校共育的一环。学校与家庭需要在平等的角度上尽量满足对方的教育要求,即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双主体教学。若一味以教师为主体为家长布置教育任务,就会在无休止的任务中影响到家长的教育情绪,只有在合理范围内双向满足教育需求,才能在家校共育中激发家长的教育热情,让家长在合理的建议中以“教师”的身份教育学生。家校共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在学校中进行教学,而家长则可以在学校外相互联系,并集中多个家庭的力量来针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适当结合家校共育理念来增加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可以利用现代通讯的方式来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然后共同开展学生教育。相信随着更多人意识到家校共育的价值,农村小学的家校共育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杰,郭莉莉.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教育,2021(10):19.
[2]郭小紅.家校合作,共育未来—以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为例[J].科幻画报,2020(8):223.A372DB7D-5E8D-4FE2-B36F-7AA81FC7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