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量词省略及其理论解释
2022-06-06刘锐徐杰
刘锐 徐杰
[关键词] 量词;分类词;计量词;数名结构;语言特区
[摘 要] 汉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省略量词的现象,形成诸如“三部门”这样的数名结构。本文发现这种省略的限制条件是:分类词可以被省略,而计量词不可以。这种限制可以由信息结构来解释,即分类词不引入额外信息,而计量词增加了额外的数信息或名词相关的信息到短语中。量词省略的动因源自作为一种语言特区的新闻标题的内在特点,即简洁干脆、凝练概括。省略分类词后形成的“数-名”结构与“数-量-名”结构在定指性上倾向不同,这为两种等义结构的并存提供了条件。其他语言也发现了标题量词省略现象,这说明语言特区是跨语言存在的。语言特区中的创新仅限于某一语言的个别语法规则,而无法突破普遍语法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2)02-0010-10
1. 引言
現代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且量词的使用具有强制性。朱德熙(1982:50)指出“汉语数词后头不加量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是一条总规律。如例(1)中的例句缺少量词时是不合语法的:
(1)a. 三*(本)书
b. 一*(群)羊
c. 两*(斤)肉
但同时人们也观察到现代汉语中一些不用量词的情况,即数词直接加上名词构成“数+名”结构(褚福章,1994;孙银新,1996;李宇明,2000;郭锐,2002;丁加勇,2005等),其中能产度最高、使用最为自由的是在新闻标题中,相关的讨论也最为丰富和深入。
孙银新(1996)注意到在新闻标题中,数名结构比数量名结构出现的机会要多,前者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如例(2)。该文可能最早注意到新闻标题中的量词省略现象,并且准确地指出了数名结构高度的能产性和使用的普遍性。不过,文章对现象的描写比较简略,解释也不够精细,为后续研究留下了空间。
(2)a. 中宣部等五单位举行报告会(《光明日报》1993-12-1)
b. 六导演联合执导宏篇巨制、《三国演义》将于春节亮相(《光明日报》1994-2-3)
c. 企业文化发展的三阶段(《光明日报》1993-12-8)
刘云(2005)系统讨论了汉语篇名(标题)语法现象,该研究构建了含有777万多条篇名的数据库,并从中观察到量词省略是标题中常见的现象,例如:
(3)a. 我校三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b. 有效利用时间十二原则(《参考消息》1998-2-1)
c. “宁夏恒力”参股二公司(《经济日报》1999-8-11)
关于量词省略的原因,刘云(2005:226)指出是因为量词与其后名词的组配较为固定,所负载的信息量有限,省略后不影响理解,反而更为简洁。文章运用大规模语料证实了标题量词省略现象的普遍存在,其解释也准确揭示了语感直觉。但文章的解释不够充分,因为它无法说明例(4)中的量词为什么不能省略:
(4)“两*(箱)材料”背后的攻坚精神(《威海日报》2020-5-14)
罗堃(2017:89-107)在语言特区理论框架下深入地讨论了省略量词的情况,也考察了不可省略量词的情况。如例(5-6)所示,如果省略标准量词“米”、集合量词“群”,均无法保持省略前后的语句语义相同:①
(5)a. 3米眼镜蛇躲下水道 民警帮其“挪窝”(《法制晚报》2016-12-12)
b. 3眼镜蛇躲下水道 民警帮其“挪窝”
(6)a. 石狮两群青年酒后打群架 特警出动拘留四人(《石狮日报》2015-12-25)
b. 石狮两青年酒后打群架 特警出动拘留四人
由此,文章提出标题中的标准量词和集合量词不能省略,并援引何杰(2000:31-40)解释其原因在于这两类量词的语义本身包含了数的信息,删略之后会造成误读。罗文将标题中的量词省略定性为语言特区中一种突破常规语法规则的、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从量词、数词和名词全面地讨论了这种突破的限制条件,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对标题量词省略现象的认识。
已有研究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游离在现代汉语量词使用规则之外的量词省略现象,但尚遗留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回答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什么样的量词可以省略?(除了标准量词和集合量词)哪些量词不允许省略?可否省略的界限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促使量词省略的动因是什么?为什么在新闻标题中既可以有不省略量词的数量名结构,又可以有省略量词的数名结构?
(3)量词省略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吗?该现象可以揭示出哪些普遍性的语言规律?
本文所用之标题语料均来自对中国知网(CNKI)“报刊”类文献标题的检索。需要说明的是,文中讨论的句子主要是新闻标题句,因此有些句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句子,如“英欧关系的三种前景”、“一主三副六中心 城乡协调大发展”。但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每一个标题都有其独立的使用地位,因此统一作为句子来论述。
2. 数名结构与量词省略的规律
2.1 数名结构
当数词与名词直接组合,没有量词连接时,形成“数+名”的结构形式(以下简称“数名结构”)。② 数名结构的内部构成成分有以下特点:就“数”成分而言,均为基数词,十以内的数词比较常见,但“二”不见于此结构;③ 就“名”成分而言,一般由名词充当,如:
(7)a. 五日本议员否认收受中企现金(《环球时报》2020-01-06)
b. 三部门联合开展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年度报告(《金融时报》2020-01-08)
c. 六维度评点2019宏观政策(《经济参考报》2020-01-07)
但一些从词性上看不是名词的成分也大量出现,如动词(8a)、形容词(8b)、副词(8c):
(8)a. “五打造”引领襄垣高质量发展 (《长治日报》2020-01-06)
b. 水泥行业“三高”脱缰?龙头溢价尚未完全发掘(《证券时报》2020-01-03)
c. 加强廉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三不”(《河南法制报》2020-04-02)
这些数名结构一般指称的是特定的政策、方针、标准、概念等,常用引号标示。这样的“名”成分是一种特殊的用法。以(8a)为例,“五打造”实际上指“打造高质转型桥头堡;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区;打造文明智慧品质城;打造社会治理首善地;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因为每条方针均含有“打造”一词,于是截取该词形与数字“五”构成“五打造”,用这个短语来总称这五条方针。此处直接计数的是“打造”这个词形。由于词形符号也是一种事物,所以这里的“打造”也可视作名词。①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最典型的就是英语中的dos和donts(如例9所示)。“do”和“dont”加上了名词复数后缀“-s”,说明该成分是名词性的。
(9)3 Donts and 3 Dos for Young Leaders (Inc.com)
数名结构在标题句中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有主语(10a)、动词宾语(10b)、介词宾语(10c)、定语(10d)、状语(10e)、同位语(10f)。从句法功能来看,数名结构与一般的名词性成分无异,因此是一种名词性句法成分。
(10)a. 两部门发文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东方城乡报》2019-12-31)
b. 年度述职当回答“三问”(《来宾日报》2020-01-06)
c. 内蒙古将从三方面着力谋划能源发展蓝图(《中国经济导报》2020-01-03)
d. 签署加强两市人大工作协作协议(《深圳特区报》2020-01-04)
e. 58同城、安居客三大维度升级用户找房服务体验(《北京商报》2020-01-09)
f. 我市潼关合阳大荔三县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渭南日报》2020-01-07)
数名结构易出现在对举、对仗和格律等“照应型的语境”中(罗堃,2017:91),如例(11a)中“一城”“三区”“三基地”三者对举,例(11b)中“一果一茶”与后续成分构成一句七言,例(11c)中“一业”和“万人”对仗。
(11)a. 攀枝花市米易县:加快建设“一城三区三基地”,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四川日报》2020-01-09)
b. 一果一茶变成金(《湖南日报》2020-01-09)
c. 一业带动 万人脱贫(《金融时报》2020-01-08)
2.2 量词省略的规律
罗堃(2017)指出标题中的标准量词和集合量词不能省略。这启示我们新闻标题中的量词不但有可省略的情况,还有不可省略的情况,并且可省略性与量词的次类有密切关系。下文就相关现象进行全面考察。
汉语的量词有丰富的次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赵元任(2011/1968:595)、朱德熙(1982:48-50)、何杰(2000:30)、郭锐(2002:204-205)等。②各家对量词次类的划分与命名不尽相同,但这里我们不讨论分类问题,而是综合各家分类,去尽可能细致地考察新闻标题中量词的省略情况。
2.2.1 个体量词可以被省略
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数名结构中隐含着一个量词,可以通过补出量词来还原其数量名形式。如下例新闻标题均可以补出量词:
(12)a. 我省三(个/处)景区入选中国旅游消费便利景区( 《黑龙江日报》2020-01-09)
b. 重庆一(家)公司违法宣传被罚62万余元(《中国消费者报》2020-01-07)
c. 一(张)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三亚日报》2020-01-07)
上例中补出的量词与名词成分有搭配关系,随着名词成分的变化,量词也随之变化。对于一些名词成分,量词还具有可选择性,如“景区”可以选择“个”或者是“处”。不过,不论选择哪个量词,这些量词都是个体量词。
有一些数名结构中,可以补出的量词非常受限,如:
(13)a. 以深化“三(个/项)服务” 践行初心使命(《浙江日报》2020-01-04)
b. 新规引发尴尬“两(个/项)确保”未得落实(《江西日报》2020-01-07)
c. 遵义农业:“五(个/项)突出”力争“五(个/项)突破”(《贵州日报》2020-01-07)
在这些数名结构中,一般只能补入通用个体量词“个”,或通常与政策名词搭配的个体量词“项”。这些数名结构多指特定的政策、方针、标准、概念等抽象对象。其中的“服务、确保、突出、突破”等成分在格式中发生了指称化,即指称“服务……”“确保……”“突出……”“突破……”所表示的目标、对象、内容等,因而带有名词性。①根据周芍(2014)的观察,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因为缺少语义、色彩、形象上的鲜明特色,而形成“中性语言环境”,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个性特色的通用量词(如“个”)正适用于这样的语境,起“划界”“计数”的作用。
还有一些数名结构则难以直接补出量词,如:
(14)a. 看“两(?个)抓”开年“五(?个)问”成果如何?(《台州日报》2020-01-06)
b. 磨练“四(?个)力”见证历史性变革(《经济日报》2020-01-08)
不好补出量词的数名结构主要是名词成分为单音节词或语素的情况,其原因可能在于韵律的限制。②如果将相应成分双音化,則可以补出量词。如“两抓”→“两个狠抓”,“五问”→“五个问题”,“四力”→“四项能力”。此外,如果接受上文(2.1节)的看法,将这些单音节词或语素视为“词形截取”的话,那么补出通用个体量词“个”也可以接受。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数名结构中省略的量词都属于个体量词,可以根据汉语母语者的语感还原被省略的部分。这一观察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在刘云(2005:226)对七百多万字的篇名语料的考察中,其所列举的省略量词的语例中也无一不是省略了个体量词。
2.2.2 不能省略量词的情况
我们尽可能全面地考察了各家提到的量词次类,发现除个体量词以外的其他类型的量词,均无法在省略的情况下保持原标题的语义不变,如下例所示:
(15)a. 社区工作者要处理好三*(对)关系(《贵阳日报》2020-01-06)(定量集合量词)
b. 我省推出一*(批)高“含金量”新政策(《安徽日报》2020-01-08)(不定量集合量词)
c. 三*(米)车厢 文明舞台(《中国交通报》2012-02-20)(度量量词、标准量词)
d. 来一*(杯)以聂鲁达命名的葡萄酒(《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1-06)(容纳量词)
e. 深圳要建一座国际级科学城 新一*(轮)城市运动如何避免出错(《第一财经日
报》 2020-01-07)(动宾量词、过程量词)
f. 决不让一*(滴)不合格油料加上飞机(《工人日报》2020-01-07)(成形量词、
分体量词)
g. 愿6条生命能唤醒一*(份)敬畏(《河南日报》2020-01-07)(部分量词)
h. 上海明确六*(种)不良户外广告(《中国消费者报》2020-01-03)(种类量词③)
i. 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京堰两地携手共赢(《中国经济导报》2020-01-07)(临时量词)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概括出新闻标题中量词省略的规律:除个体量词以外的量词不能省略。
3. 量词省略的条件限制及其原因
新闻标题中量词省略的规律,在个体量词和非个体量词中间自然而然地划出了一条界限。这条界限反映的是量词中分类词(classifier)与计量词(quantifier)之分。①
在关于人类语言数量表达的研究中,普遍认为存在着分类词与计量词的区分与对立(Greenberg,1972;Tai & Wang,1990;Cheng & Sybesma,1998;Gil,2008;Her & Hsieh,2010;Li,2011;Her,2012等)。分類词通过挑选一些基于物理或功能的显著感知特征对名词进行分类,如例(16a)中的“尾”;但计量词不进行分类,而是表示名词所指的实体的数量,如例(16b)中的“桶”。
(16)a. 一尾鱼
b. 一桶鱼
传统语法体系一般不区分分类词与计量词,但随着类型学对名词分类词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引入相关研究视角与理论,重新审视汉语量词(陈满华,2021)。从分类词/计量词二分的角度,研究者对汉语的量词进行了重新分类。一些分类兼顾了与传统分类的上下位关系,如Zhang(2013)先将量词分为分类词(classifiers)和量词(measures)。其中,分类词包括个体量词、分体量词、种类量词;量词包括容器量词、标准量词、部分量词、集体量词。也有一些分类只区分分类词与计量词,如Her(2012)。最新的方案来自陈满华(2021),主张设立“计量分类词”,代替传统“量词”词类,计量分类词内部分为计量词和分类词。虽然各家处理不一,但总体而言个体量词属于分类词,大部分的非个体量词属于计量词。
由此,我们发现分类词/计量词的二元划分暗合了新闻标题中量词省略规律所划出的界限。所以,量词省略的限制条件可以重新表述为:新闻标题中,分类词可以省略,计量词不可以省略。
造成这一限制条件的原因在于分类词与计量词对整个结构的语义影响不同。Her & Hsieh(2010)援引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特征(essential property)”和“临时特征(accidental property)”的区分,以及康德关于“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和“综合命题(synthetic proposition)”的区分,论证了分类词和计量词在语义上的不同:
计量词表达的是关于名词的数量方面的临时属性,因而可以转述为关于这一临时属性的综合命题。例如“一桶鱼”中的计量词“桶”表达了“鱼在一只桶里且装满了那只桶”这样一个命题。可见,计量词给名词短语增加了额外的语义,即以该度量名词指涉的实物计量的、关于名词的数量信息。计量词本身是有实质意义的,因而是实词(content word),是开放的词类,表现在很多名词都可以被借用作为计量词,如“一屋子人、一卡车垃圾、一肚子坏主意、一脸不悦”等等;
分类词指明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可以转换为关于这一本质属性的分析命题。②例如“一尾鱼”中的分类词“尾”凸显了“鱼的尾巴”这一本质特征,可以转换为“鱼有尾巴”这样一个分析命题。因此,分类词没有给名词短语增加任何附加的语义(additional meaning)或者说新的信息,其本身的语义是空的(semantically null),或者说是语义冗余(redundant)的。所以,汉语分类词可以被省略而不影响语义真值,但计量词则不可以,如:
(17)五个饼二条鱼 = 五饼二鱼
五饼二鱼 ≠ 五箱饼二箱鱼(Her & Hsieh,2010)
在传统量词研究中,研究者也注意到一些量词包含了数的信息,如李宇明(2000)、何杰(2000:31-40)指出集体量词、度量量词或标准量词、系列量词、复合量词等本身含有数的信息。只不过这些研究没有将这种数信息上的影响运用到对整个量词体系的观察上。
Her(2012)进一步从数学的角度进行了区分:在[数词 X 名词]的短语中,数词与X形成乘法的关系,若X=1则X是分类词,否则是计量词,所以有(何万顺、林昆翰,2105):
(18)三个苹果: [(3 × 1)苹果] = n苹果,n = 3
三打苹果: [(3 × 打) 苹果] = n苹果,n = 36
三箱苹果: [(3 × 箱) 苹果] = n苹果,n ≥ 3
三斤苹果: [(3 × 斤) 苹果] = n苹果,n ≥ 1
虽然数信息能准确地区分出相当一部分的分类词与计量词,但是我们观察到不是所有的计量词都增加了数方面的信息,而是有其他的情况。试看下例:
(19)三片苹果: [(3 × 片)苹果] = 3苹果(片) ≠ 3个苹果
两段文章: [(2 × 段)文章] = 2文章(段)≠ 2篇文章
一墙报纸: [(1 × 墙)报纸] = 1报纸(墙)≠ 1张报纸
上例中的成形量词“片”、部分量词“段”、临时量词“墙”不能等义替换为相应的分类词,所以它们不属于分类词。但它们也都没有增加数的信息(n的值不變),按照Her(2012)的测试,它们又不属于计量词,这就导致了矛盾。①
因此,更全面的解释是计量词既可能增加数信息,影响数词成分的语义真值(即n值的改变),也可能增加有关名词的信息,影响名词成分的语义。如上例中“片”的语义增加到了“苹果”中,使其表示的不是作为整体的“苹果”,而是被加工为片状的“苹果片”了。因此,无法在保持整个短语语义真值不变的情况下省略计量词“片”。
综上,新闻标题中分类词可以省略的原因是它不增加额外的信息到结构中,从而可以在省略的情况下保持语义真值不变;计量词不能省略的原因是它增加了额外的数信息或关于名词的信息到结构中,省略后会导致语义改变。由此可见,分类词/计量词的二分实际是从信息结构角度对量词进行的分类,根据是否有额外信息的贡献对量词作出周遍性的划分。新闻标题中量词的省略现象从事实上支持了应当二分传统汉语的“量词”的主张(陈满华,2021)。
4. 量词省略的动因
量词省略在新闻标题中大量出现且非常能产,这与标题本身作为一种语言特区是密切相关的。徐杰、覃业位(2015)提出了“语言特区”概念,它指的是可以有条件突破惯常语言规律约束的某些特定语言运用领域。新闻标题正是这样的领域之一(徐杰、覃业位,2015;司罗红,2015;罗堃,2017;董思聪、黄居仁,2019;Xu & Qin,2021)。标题语境平台空间狭小,要求其中的形式必须简洁干脆,凝练概括(司罗红,2015)。突出的表现是新闻标题中存在大量的删略现象,比如“了”“过”“的”、介词等成分的删略(徐杰、覃业位,2015)。标题特区的这些特点也是分类词省略的诱因,“分类词不增加额外信息”的冗余特性恰恰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催生并实现了新闻标题中的量词(分类词)省略现象。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省略分类词的)数名结构与对应的(没省略分类词的)数量名结构构成了形式不同但语义相同的一对结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对等义结构可以并存呢?我们的答案是:两者在语用上有差异,数名结构更倾向于作定指性成分。
在独特的新闻语境中,数名结构往往通过回指(预指和复指)方式指称可辨识性的事物、概念。标题的特殊性在于它与内容构成一个语境整体,标题中的数名结构都会在随后的新闻内容中明确其指称内容,以供读者确定其所指。如例(20~22)中数名结构的所指都在新闻内容中得到了阐明(见划线部分):
(20)三部门联合开展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年度报告(《金融时报》2020-01-08)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自2020年1月1日起,联合开展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年度报告……]
(21)水泥行业“三高”脱缰?龙头溢价尚未完全发掘(《证券时报》2020-01-03)
[在行业高景气度背景下,水泥价格高、业绩高、股价高的“三高”表现备受市场关注。]
(22)六维度评点2019宏观政策(《经济参考报》2020-01-07)
[本报告在“大宏观”视角下,从“指标设定的合理性”“政策整体效果”“政策力度与传导效率”“政策空间”“政策协调性”“预期管理”六大维度对2019年的宏观政策进行系统评价。]
陈平(2016)指出,定指范畴的自然语义基础属于语言信息结构表现的内容,即说话人对有关信息在接受者脑海里的认知状态做出自己的判断,以便组织和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与方式。记者在撰写新闻时,预期读者会在新闻内容中知道“三部门”“三高”等名词成分所指称的对象、内容。因此这些名词成分的所指对于读者来说是“可辨别的”,即读者可以将它们所指的事物从同类的事物中辨识出来。表示具有可辨识性(indentifiability)的语法形式就是定指形式(Lambrecht,1994;陈平,2016)。①因此,我们认为新闻标题中的数名结构具有定指性。
不过,其特别之处在于数名结构不是采用通常所见的“复指式”回指形式,而是“预指式”回指形式。在语篇中,回指形式(指同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从后向前的指同关系称之为复指(anaphora),从前向后的指同关系称之为预指(cataphora)(Blom & Hansen,2015)。一般而言,新闻标题中数名结构的回指是指向其后的内容部分,因此是预指式(丁加勇,2005)。此外,数名结构也可以通过复指形式进行回指。如下面语例:
(23)a. 川滇两省共建泸沽湖协同保护治理新格局(《云南经济日报》2020-01-07)
b. 望京等五地今年启动交通综合治理(《北京日报》2020-01-07)
c. 我市潼关合阳大荔三县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渭南日报》2020-01-07)
例(23)中的数名结构与其指称内容共现,形成同位结构。一般认为同位结构中前后两部分是同指的,所以又称复指短语(刘永耕,1999,刘街生,2004)。郑友阶(2013:73)认为“欧洲、美国和日本三大消费市场”这样的同位结构在语篇中表示指称确认。上面语例中的同位结构正是起到了指称确认的作用,以“川滇”来确认“两省”的指称,以“望京等”来确认“五地”的指称,以“我市潼关合阳大荔”来确认“三县”的指称。因此,这些数名结构是复指式的回指形式,作定指性成分。
数名结构的定指性还表现在其句法位置分布上。陈平(1987)指出,汉语名词性成分的定指与不定指区别与其所担任的句法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主语位置有由定指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充当的强烈倾向。如表1所示,在我们调查的新闻标题中数名结构出现282次,作主语占比41.8%(118例),明显高于其他位置的分布。由此可见,数名结构倾向于作主语成分,体现了其定指性。
比较而言,数量名结构出现331次,作主语的占比29.6%(98例),没有表现出倾向性。实际上,学界一般认为数量名结构更加偏向于作不定指成分(陈平,1987)。由此可知,数名结构与数量名结构在定指性上倾向不同,这种语用功能上的分野为两种结构在新闻标题中的并存提供了可能,避免了因量词省略而产生两个形式不同但语义语用相同的结构。
5. 语法突破及其限度
新闻标题中量词省略违背了现代汉语量词使用的一般规则,即“数词后头不加量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朱德熙,1982:50)。从语言特区理论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语法突破,其实质是在语言能力所允准的范围内作出的新选择。语法突破仅限于某些具体规则,亦即被参数化了的个别语法规则,而普遍语法的要求是突破的限度(徐杰、覃业位,2015;覃业位,2016;Xu & Qin,2021)。就本文讨论的量词省略现象而言,也符合这一论断。
分类词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但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计量词(Gil,2008;Her & Hsieh,2010)。可见,计量词是语言的普遍要求,而分类词是一个参数。根据分类词的有无,人类语言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量词语言,如汉语、纳西语、缅语、泰语、印尼语、波拉语、阿美语、本巴语等;无量词语言,包括英语、维吾尔语、错那门巴语、豪萨语等(童芳华、邓晓华,2019)。在量词语言中,分类词呈现相对的冗余性(Greenberg,1972;桥本万太郎,2008:66;童芳华、邓晓华,2019)。以印尼语为例,其分类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在不至于使人引起误解或概念不清的前提下,尽量不用类量词”(张琼郁,1998:104),例如:①
泰语中数量名结构的语序与汉语不同,是“名词+数词+量词”,而当量词省略后变为“数词+名词”。在例(26)中“s<E:\H华文研究\H华文2022-2正文-印刷\H华-C+v-aa.tif>ːŋ dāːrāː dāŋ”(两知名明星)可以替换为“dāːrāː dāŋ 2 kh<E:\H华文研究\H华文2022-2正文-印刷\H华-C+v-ab.tif>n”(知名明星两人);在例(27)中“sǎːm hâːŋ”(三商场)可以替换为“hâːŋ sǎːm hɛ̀ːŋ”(商场三家)。但在下面的例(28)中,则不能省略计量词“lāŋ”(箱)。可见泰语新闻标题中也可以省略分类词,而不能省略计量词。
此外,Gil(2008)在讨论世界语言的分类词时也指出,量词使用的强制性在一些具体语境或特殊语体(special styles of speech)中会变得更加复杂,会偏离一般的使用规则。综上,新闻标题中的分类词省略现象不是汉语独有,这是语言特区跨语言存在的有力证据。
6. 结论
本文讨论了新闻标题中大量存在的、高度能产的量词省略现象,考察了被省略的量词类型,发现省略现象反映的是量词中分类词与计量词之分,即前者可以被省而后者不可以被省。其原因在于分类词不增加额外的信息,而计量词增加了额外的数信息或关于名词的信息到结构中。所以分类词具有语义上的冗余性。加之标题特区要求简洁干脆、凝练概括,这就使得标题中的量词省略成为可能。新闻标题中量词的省略现象为二分传统汉语“量词”概念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
本文还描写了省略量词后形成的数名结构,并论证了该结构倾向于充当定指性成分。其语义表现是通过回指(预指和复指)方式指称可辨识性的事物、概念,其句法表现是倾向于充当主语成分。正是因为与数量名结构在定指性上倾向不同,使得数名结构可以与之并存,避免了因量词省略而产生冗余结构。
量词省略现象只能适用于作为一种语言参数的分类词,而不适用于几乎所有语言都有的计量词。这再次证明了特区语言创新仅限于突破语言的个别语法规则,而无法突破普遍語法。新闻标题量词省略现象不为汉语所独有,其他语言(如泰语)也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这说明语言特区是跨语言存在的。语言特区理论是分析边缘语言现象的有力工具,为观察语言的共性与个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值得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参考文献]
陈满华 2021 汉语量词的分野与分类词系统——兼论应用亚里士多德、康德的相关理论之得失[J]. 当代语言学(2).
陈 平 1987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 中国语文(2).
——— 2016 汉语定指范畴和语法化问题[J]. 当代修辞学(4).
褚福章 1994 科技汉语中的数名结构[J]. 汉语学习(3).
丁加勇 2005 现代汉语数名结构的篇章功能[J]. 语言研究(1).
董思聰,黄居仁 2019 语言特区中创新形式的限度[J]. 华文教学与研究(4).
郭 锐 2002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何 杰 2000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何万顺,林昆翰 2015 分类词与量词的区分——以台湾地区华语为例[J]. 汉语学报(4).
李宇明 2000 量词与数词,名词的扭结[J]. 语言教学与研究(3).
刘街生 2004 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永耕 1999 试论名词性定语的指称特点和分类——兼及同位短语的指称问题[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
刘 云 2005 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 堃 2017 标题口号对语法规则的突破及其限度[D]. 澳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桥本万太郎(著),余志鸿(译) 2008 语言地理类型学[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覃业位 2016 汉语诗歌中介宾状语“在+ NP”的后置及相关句法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
司罗红 2015 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区属性[J]. 新闻爱好者(12).
孙银新 1996 现代汉语的数名结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
童芳华,邓晓华 2019 个体量词的跨语言新视野[J]. 语言研究(1).
徐 杰,覃业位 2015 “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 当代修辞学(4).
张琼郁 1998 现代印尼语语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赵元任 2011/1968 中国话的文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郑友阶 2013 同位语句法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周 韧 2020 什么样的“客人”来了?[J]. 语言教学与研究(2).
周 芍 2014 量词“个”与名词的组合倾向及中性选择机制[J]. 华文教学与研究(1).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
Blom, J. N. & K. R. Hansen 2015 Click bait: Forward-reference as lure in online news headlin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76.
Cheng, L. L. S. & R. Sybesma 1998 Yi-wan tang, yi ge tang: Classifier and massifier[J].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3.
Csirmaz, A. & É. Dékány 2014 Hungarian is a classifier language[A]. In Simone, Raffaele, & Francesca Masini (eds.), Word Classes: Nature, Typology and Representations[C].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41-160.
Gil, D. 2008 Numeral classifiers[A]. In Dryer, Matthew S. & Haspelmath, Martin(eds.), 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Online[C]. Leipzig: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Http://wals.info/chapter/55.
Greenberg, J. H. 1972 Numeral classifiers and substantival number:Problems in the genesis of a linguistic type[A]. In Working Papers on Language Universals 9[C]:2-39.
Her, O. -S. 2012 Distinguishing classifiers and measure words: A mathematical perspective and implications[J]. Lingua, 122(14).
Her, O. -S. & C. -T. Hsieh 2010 On the semantic distinction between classifiers and measure words in Chinese[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1(3).
Lambrecht, K. 1994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 A Theory of Topic, Focus, and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Discourse Referen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 X. 2011 On the semantics of classifiers in Chinese[D]. Ph. D. dissertation, Bar-Ilan University.
Tai, J. & L. Wang 1990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Tiao[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5(1).
Xu, J. & Y. Qin 2021 Special language domain in which grammatical rules may be violated legitimately in Chinese[OL]. In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 10.1093/acrefore/9780199384655.013.881.
Zhang, N. 2013 Classifier Structures in Mandarin Chinese Vol. 263[M]. Walter de Gruyter.
On ellipsis of measure words in headlines and it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LIU Rui1.2.3, XU Jie3
(1.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519087, China; 2. Center for Linguistic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519087,
China; 3.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999078, China)
Key words: measure word; classifier; quantifier; numeral-noun phrase; special language domain
Abstract: It is common to omit measure words in Chinese news headlines, forming numeral-noun phrases such as san bumen “three departments”. This article finds that the restriction for this ellipsis is: classifiers can be omitted, but quantifiers cannot. This restriction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that is, classifiers do not introduc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hile quantifiers add additional quantitative or noun-related information into phrases. The motivation for ellipsis of measure word stems from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headline, one of special language domain, namely, conciseness and clarity. The numeral-noun phrase formed by classifier ellips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numeral-classifier-noun phrase in definiteness, which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coexistence of these two semantically-equivalent structures. The ellipsis of classifiers in news headline has also been found in other languages, which shows that special language domain exists across languages. The innovation in special language domain is limited to particular grammatical rules of a language, but it cannot break through th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al grammar.
【責任编辑 邵长超】
1 罗堃(2017)所使用的术语是“删略”、“度量词”,分别对应本文中的“省略”、“标准量词”。
2 除了本文讨论的新闻标题中量词省略形成的数名结构,个别已有研究中讨论的数名结构还涉及“五谷、六畜、两岸、八宝粥”这样的“数+名”型词语。这些词语虽然含有数语素、名语素,但是已经高度词汇化而不再能产了,是明显的袭古用法(李宇明,2000),因此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
3 罗堃(2017:92)亦有相同的观察。
1 该观点吸取了董思聪博士的意见,特此致谢!
2 因为本文所论及的量词省略现象限于名词性成分,所以只讨论名量词及其分类。
1 此处吸收了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笔者表示感谢!
2 一些并列数名结构几乎无法补出量词,如下面的语例。这些结构多处于对举、对仗、格律的语境中,受到袭古格式的约束程度很高,因此无法补出量词。
见缝插“竹”围绕“一群两区三带”推进(《四川日报》2020-01-08)
永康:“一警情三推送”优化纠纷类警情处置(《人民公安报》2020-01-08)
③ 种类量词能否补出,与名词的性质有关。具体名词不可以补出(即“六广告≠六种广告”),抽象名词则可以补出量词(即“三能力 = 三种能力”)。关于种类量词的特殊性,我们将另文讨论。
1 汉语量词的分类体系与术语使用、术语翻译,各家不一(参见赵元任,2011/1968;Cheng & Sybesma, 1998;Her,2010、2012;Zhang,2013;何万顺、林昆翰,2015等)。在本文中,量词(measure word)作為分类词(classifiers)和计量词(quantifier)的上位概念。需要注意的是,“计量词”不是仅仅指“米、公斤”这类度量量词/标准量词,而是与分类词对立的那些量词(详见第二节)。
2 此处吸收了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笔者表示感谢!
1 另有一种可能的看法是,“片”可以看作是n分之x个苹果,“段”可以看作是n分之x篇文章。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是不合适的,理由是“苹果片”“文章段”指涉的是实体,而不是数值计算过程中的概念。例如,可以指着一堆苹果说“这里起码有三箱苹果”,而不能指着一个苹果说“这里起码有三片苹果”。因此,有必要区分计量词增加是关于数的信息,还是关于名词的信息。
1 获得可辨别性有四种途径,即物理同现、语篇同现、共有知识背景、自含式定指(陈平,2016:4-7;周韧,2020:52)。数名结构一般通过“语篇同现”的方式获得可辨识性的,也可以通过“共有知识背景”来获得。例如“以深化‘三服务’践行初心使命”中的“三服务”作为一种政策已为(该地区的)大众所熟知,成为一种公共知识,即使不在文中指明,读者也可以辨识其指称内容。
1 印尼语语料由武汉大学中文系印尼籍博士研究生HARYONO CANDRA(姜荣彩)校对,特此致谢!
2 泰语语料的获取、转写与校对得到了泰国皇太后大学汉学院陈昌旭博士和厦门大学中文系泰国籍博士研究生黎佳欣女士的帮助,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 2021-07-10
[作者简介] 刘锐,男,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句法与词汇、汉语作为学术语言研究。电子邮箱:liuruixmu@foxmail.com。徐杰,男,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特聘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法学理论、汉语语言学、语言习得与语言教育研究。电子邮箱:jiexu@um.edu.mo。
[基金项目]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立项课题“汉语标题口号语料所见之语法创新及其语言学意义” (Grammatical
Violations in Chinese Slogans and Titles and Their Linguistic Implications)(MYRG2018-00201-FAH)
1 本文曾在第二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2020)和第二十二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CLSW 2021)上报告,感谢与会专家指正!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刘鸿勇、董思聪、刘颖、罗堃、朱文清、司罗红、温涵以及澳门大学中文系句法研讨小组成员给予的意见和建议,谨致谢忱!文中疏漏,概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