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语境下 我国残障人士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2022-06-06刘芳

速读·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艺术教育

◆摘  要:残疾的现实无法回避,但是残障人士正是通过感觉的反向作用,使艺术发挥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残障人士比健全人更需要音乐来抒发情感,更需要用音乐来寄托自己的内心,从而使自己可以在不屈中展现出坚强,在奋斗中改变着命运,从而实现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的伟大转变。作为一名残障人士,更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提高残障人士的艺术修养,审美水平和生活乐趣,促进残障人士身心健康,丰富残障人士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

在中国,特殊人群教育存在很多的缺陷,对于残疾人的音乐教育更是相距甚远,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希望通过我切身的体会和所做的努力可以引起更多人对残障人士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视,多给予残障人士一些關爱。

◆关键词:全纳教育;残障人士;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特殊教育

一、残障人士音乐教育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1.我国残障人的文化现状

我国目前有各类残障人8300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1 %,其中只具有初中以下学历者的比例高达89.9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残障人仅占残障人口总数的1.27%。这些数据不禁要让我们思考:如此低的文化水平,我国残障人的现状又该是怎么样的?

2.内蒙古自治区残障人现状 以及受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目前残障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残障人口中,文盲人口达到3600万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的三倍,文盲率为44.33%,而我国全国人口的文盲率为6.12%,是美国的3.6倍。在全国残障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障人口为95万人,这一人口约为日本的27.33%,占全部残障人口的1.27%,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的残障人中,教育的缺失问题是极其严峻的。年龄在6-14岁的248万学龄残障儿童中,有64.09%的残障儿童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一比例与全国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平(97%以上)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差距不容小觑。

在内蒙古自治区残障人口共有152.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39%,涉及470万家庭人口,男女比例为0.68:1,不识字者占总比例的0.32%,这些人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大约13000人左右,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大约为34万左右,初中以上的为73万左右,其中艺术类受教育的比重只占受教育者比重的2.77%,而音乐教育类的则为艺术类教育比重的23.4%。看到这样的现状,再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我们不禁要为残障人的教育问题而担忧。我是内蒙古这152.5万残障人中的一位,我也是属于这2.77%中的一员,我有机会接受了音乐教育,但是和我一样却无缘接受音乐教育的残障人又有多少?

3.残障人受教育的意义

残障人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且越来越受到了国家更多的关注与管理。残障人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让残障人接受教育的作用是让他们能够自理、自力、就业、脱贫,甚至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这样不仅可以从法律上进一步保障我国残障人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同样可以享受到应有的人权保障与权力,而且可以促进残障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而有助于增强残障人的生活信念,使其有勇气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更充分的发挥人才潜力,推动人口结构优化。

二、残障人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残障人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残障人学习音乐有三个比较显著的原因,一是为了谋生,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残障人艺术家,他们很多人学习音乐的初衷就是为了谋生;二是希望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信念,这类人相对比较多,因为他们的世界是不完整的,被嘲笑,被歧视,甚至是被欺负,他们的朋友也相对比较少,通过音乐可以让他们忘记烦恼和忧愁;三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要知道他们也有梦想,也想要努力去实现。

他们在学习音乐,接受教育的时候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

盲目性。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并不是随心所欲,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比如有些人选择了钢琴,但是可能因为自身的条件他们更适合学习声乐,这个时候去学习钢琴就需要克服更多的障碍,而且往往事倍功半。

文化程度低。好多人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感觉特别吃力,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一下子很难接受,新生事物也很难去尽快融合,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积累没办法为音乐学习起提升作用,所以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

偏见性。有好多残障人士觉得学习音乐是比较低等的觉悟,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当我们每次谈到音乐的时候,她总是会说学习音乐不就是可以卖唱嘛,那和古代的歌姬有什么区别?所以她特别反对我学习音乐。

自卑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好多人,总是感觉自己是个不健全的人,害怕同学的嘲笑,老师的嫌弃,自己的无知,家人的反对,社会的拒绝等等,这样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就此我曾探望过一些身边学习音乐的残障人,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他们对未来的音乐教育有以下几个期望:在课程与种类上进行优化,使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走进他们的视线;在教育方法上多改革,使他们真正的可以通过接受不同的教育方法而领略到更多更深的音乐意境;在学校或者教育机构的构建上可以更多的去关心一下那些情况特殊的,不具备条件的人群和地区;国家对于残障人多增加一些投入,使学费适度降低,教育条件变优等等,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急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2 .残障人音乐教育对于残障人士的要求

残障人士在学习音乐时,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在限制他们,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身体因素。这个还是特别影响残障人士的,因为身体条件,生理机能等的限制使他们不得不放弃音乐。如果张冠李戴,不仅起不到促进、提高作用,很多的情况下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个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比如盲人,由于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视觉,因此,盲人的形象思维很不发达,但他们的听觉和触觉非常灵敏,这也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另外一个独特的潜力发挥。聋人丧失了听力,靠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靠眼睛的直观反应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视觉异常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地差些,所以综合比较,盲人在选择音乐教育的时候应该更侧重于指挥,演奏等方面,而聋人则应该侧重于表演类多一些。

第二:心理因素。残障人往往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某种缺失,使之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与排挤,同时伴随着一些嘲讽与侮辱,相应的活动场所又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在自己的那个小世界里无依无靠,更没有几个可以去交流或者倾诉的对象,时间久了,孤独感与寂寞感就会产生,随着年龄与时间的增长,孤独感与寂寞感会日益增强,使他们更加的孤立自己,排斥外界。

自卑感:这种感觉不仅在健全人的身上有这样的情况,在残障人身上相反更加的突出,而且很大的程度上是他们内心的直观反映与真实写照。自卑感不仅影响着他们对于未来,对于生活的态度与想法,更左右着他们的判断与选择。由于自卑感的存在,很多的情况下会促使他们产生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更加激进的性情又带来更大程度的自卑后遗症,所以这更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自己就是一名接受音乐教育的残障人,因为自身的条件与限制,别人半个小时就可以学会的知识我可能需要两个甚至三个小时才可以完成;同样的上台演出,别人在演唱时收获的是赞美,而我演唱时收获的却是更多的诧异和指指点点,这绝对不是个例,而是存在于很多残障音乐学习者身上的普遍现象。就算是我们再努力的去学习,去练习,很多时候对方的一句话“你的眼睛条件限制了你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就可以将我们的付出和梦想彻底否定。

3.音乐教育对于残障人的意义

音乐教育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艺术教育门类,在特殊教育学残障人士心理与文化素质建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殊人群音乐教育的目的和责任是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残障人对教育的现实需要,发展残障人的智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让残障人找到适合自己就业的岗位,实现其自身价值与人生道路,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与发展的促进者。残障人士享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残障人士享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是人权保证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残障人士身心健康与思想正常化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人们端正,改变对残障人的态度与看法。就以音乐教育对我的意义来说,在没有学习音乐之前,我没有朋友,更没有可以发泄心中情感的方式,很多事情也只能在内心沉淀着,整个人也比较自闭,很少会去主动与人交流沟通,但是自从我学习了音乐以来,我可以通过唱歌将我的内心情感抒发出去,也可以通过唱歌认识许多朋友,更是通过音乐让我走出自卑与盲目,让我真正的看到了属于我的道路,找到了我的人生价值。

三、残障人音乐教育的总体要求

1.目标整体化

音乐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达到或满足以下几个目标,即情感与价值观的双重收获,过程与方法相互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残障人音乐教育教学目标是三个不同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能因为某些方面比较突出就忽略了其他方面,这些其实都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做到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与多元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2.教育途径多元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资源的不断积累,音乐教育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发展方向上都迅速扩增,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教育途径的多元化也就是必然的,其中包括课程专业内容、教育手段及其方法、教育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教育形式及教育手段、文化教育内容;知识水平结构;受教育者构成;受教育者对教育的需求也要达到全方位、多元化。

四、残障人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1.要坚持大众化的教育模式

所谓的大众化,就是要做到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权利,而不是固定的针对某些群体。残障人士作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在音乐教育方面更应该如此。残障人士音乐教育大眾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数量的增长指的是残障人士入学率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品质的提高包括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提高创新、教育功能的扩展延伸、教学课程的设置规划、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适龄学生的入学条件放宽、管理方式正规完善等一系列变化。如果以残障人士教育基本入学率作为衡量这个标准的标准,则可以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高级、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当特殊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一定比例时,特殊教育才算是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我们距离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

2.要坚持覆盖性的教育理念

何为覆盖性教育?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城市各区全覆盖,全国各村全覆盖,东西各处全覆盖,是否具备条件也要全覆盖。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因素造成了我国的发展存在着东边强,沿海发达的现状,这些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相对会高出许多,所以很多人愿意选择在这些地方生活且接受教育。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样的现实: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综合水平不高,很多的健全人义务教育也只是勉强才完成,更无从谈起特殊教育了,而且这些地方的残障人群体也多于其他地方,他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渴望更是远远的强与其他地方。但是需求与供给的茅盾却总是制约着这一切。我们既然认识到了不足,就应该在规划时更多的为这些地方进行投入,因为他们太需要关注与照顾了。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特殊教育机构只有几个,而且课程结构单一,课程种类偏少,学生们去了只能选择人家学校或者机构里现有的课程,并不能做到自己跟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而且学费也比较高,很多残障人只能望而却步,覆盖性教育根本无从谈起。这还只是市区,如果是在村里,根本没有这些机构,就是再想去学习,也只能换地方或者去外地,但是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又多了一些困扰与艰难。

在特殊教育行业,作为从业者应该是要经过许多许多的培训与实践才可以上岗的,但是相对来说就会付出比较多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而且本来学校也不多,再花这么大的代价去学习职业技能与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很多从业者会选择另辟蹊径,这样的结果就是虽然他们对外是如何如何优秀,但实际上却是内空外干,根本就没有什么真实的知识,这样的老师去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我们所熟知的一个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我们在观看后都会被里面表演者配合默契、精彩绝伦的表演情景所折服,更会被这些残障表演者所感动,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她们表演时舞台四周的几位用手语一直对她们进行指挥的老师,她们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老师们每次都是一个人一个人,一点一点的对她们进行指导,有些动作的指导时间甚至让她们自己都感觉想要放弃了,但是老师们还是耐心的陪伴她们,细心的指导她们,正是这样的老师,才成就了她们那些独特的表演者,更造就了那经典的节目。

教育工作者在教导受教育者的时候不能片面的追求对知识水平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受教育者做人方面的培养,先塑人,再授课,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目前在我国从事残障人教育的教师大约有600万,其中从事音乐教育的约为170万,在特殊教育的需求方面对于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需求缺口高达49.3%,这不得不让我们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去面对。数量决定不了质量,也无法去代替,面对着现如今的特殊教育教师整体水平低下,优秀教师人数稀少,教育效率不佳的现状,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投入了,只有教师的职业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提高,只有学生知识水平提高了,教育整体水平才真正意义上算作是提高了,而我们要走的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路还很长很长。

参考文献

[1]姚培彤.浅谈残障人的音乐教育---音乐和特殊教育中人的需求[J].吉林省教育学报(学科版),2009年1月.

[2]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 [D].南京艺术学院,2010.

作者简介

刘芳(1973.05—),女;内蒙古包头市;汉;硕士;副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项目名称:  全纳教育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残障人士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项目计划编号: NJSY17281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特殊教育艺术教育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