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2022-06-05蒋梦诗沈勤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熵权法

蒋梦诗 沈勤

摘 要 在“技能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面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利用2008-2019年28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间的互动适配关系及时空演化趋势,研究发现:两者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先上涨后回落的变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依次递减态势;高技能人才占比、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分别成为所属系统的显著因素;在超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且上涨迹象不显著。实现两者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是:优化教育财政分配结构,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地位。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区域产业发展;熵权法;人才供给;耦合协调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3-0037-06

作者简介

蒋梦诗(1996- ),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上海,201620);沈勤(1963- ),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过程视阈下的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城乡差异及矫正措施的实证和政策研究”(71774056),主持人:徐国兴

2021年6月,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强调“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职业教育正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人社部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仅有5800万人,约占就业总人数比重7.7%,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高达2以上。由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适配性,以打通高技能人才供需壁垒,缓解我国就业结构矛盾[1]。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关注宏观层面上的人才配置和经济发展[2][3]以及各级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间[4][5]关系居多,较少聚焦于分析高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结构偏离度分析[6]等,较少应用耦合协调复合模型。本文基于“技能中国”建设背景,利用2008-2019年28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间的互动适配关系。

一、机理分析

(一)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内涵

“耦合”概念源自物理学领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如电感耦合等,后被广泛引入社会科学领域。耦合度反映的是各系统间彼此依赖、相互作用的强度。譬如,高技能人才供给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系统之间相互关联、适配合理,则表现为良性耦合,此时耦合度值相对较高;反之亦然。协调度则是指各系统在相互作用关系中良性耦合程度的高低,体现出系统整体协调状况的优劣状态,即各系统之间是存在着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还是低水平的相互制约。综合上述概念,耦合协调反映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系统之间是否匹配得当,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依据协调度区间可将协调状态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或等级[7]。

(二)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

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存在互动发展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耦合交互体,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通过人才流、知识流、技术流与资金流的交互共享、优势互补作用,以实现动态适配为目标,对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主要为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提供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面向本地区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一线的岗位需求,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主要通过优化本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结构布局,建立针对紧缺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与考评认证体系,促进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等路径,为行业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同时更有效地落实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增进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为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提供资金支持与需求引导。一般而言,本地行业企业主要以资金设备投入、人员参与等方式,与职业院校联合组建实验室、联合开展教学研究、科技研发等,实现点对点的产教深度融合,从而有效突破本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高技能人才供给水平与结构的缺位与错位。

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通过人才流、知识流、技术流、资金流的交互共享,实现两者之间的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从而在耦合协调过程中有效促进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适配。在人才和知识互补方面,能够发挥前者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优势、后者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经验优势[8],进一步实现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在技术互补方面,利用前者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并应用于企业的新专利、新产品,再基于新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反馈到原有技术研究中,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高技能人才供给的质量;在资金互补方面,通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投资联合组建实验室、联合进行教学研究等形式开展项目合作,有效保障了资金流的最大利用效率。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见图1。

二、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构建

1.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由于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和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中各个指标在耦合协调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存在着差异,本文借用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信息熵来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由此推断各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和信息承载量。与德尔菲法、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权重的方法相比,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來确定权重,避免了由于评分者的主观差异性而导致综合评价结果受影响等问题。

第一,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为消除各指标的量纲影响,在赋权前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此处应用极差法分别对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进行去量纲化操作,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xmj(t)表示在t年m省j指标的原始数值,zmj(t)表示该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标准值。

第二,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本文旨在分析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因此两者中各指标权重应独立计算。一般来说,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说明指标值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越大,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对应的指标所占权重也会越大[9];反之亦然。

利用Matlab软件分析标准化数据,得出Si系统中j指标的信息熵eij,由此可以分别计算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ij为Si系统中j指标的权重。

第三,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本研究采用线性加权法,结合上述针对各指标的赋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以Ui代表Si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最终得分越高,则说明其综合发展水平越高。

2.耦合协调度模型

第一,耦合度模型的构建。耦合度是指多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本文参考丛晓男经过严密推算并验证的模型形式与性质[10]。耦合度模型一般有两种形式:

其中,C1和C2分别表示两种耦合度,Ui≥0表示系统Si的综合评价指数。由于本文仅探讨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两个子系统,根据丛晓男的研究结果,当系统个数等于2时,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等价互换,即当n=2时,0≤C1=C2≤1。综上,本文所应用的耦合度模型公式如下:

第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由于耦合度是对系统间关联程度的度量,仅反映系统间相互作用强度,无法全面反映系统的整体功能或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无法有效表征各系统间是在低水平上相互制约,抑或在高水平上相互促进状态[11]。因此,本文引入解释力更强的耦合协调模型,以更全面地分析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D为高技能人才供给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C为两者的耦合度,T为两者的协调度;α、β分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系统、区域产业发展系统的待定系数,且α+β=1,参考现有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后者比前者略微重要,所以此处取值α=0.4,β=0.6。U1、U2分别为高技能人才供给系统、区域产业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借鉴相关研究的区间划分标准,本文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进行耦合协调关系的层次与子类等级划分,即细化为无序发展、过渡发展、协调发展三个阶段,见表1。

(二)指标体系设计与数据来源

依据“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的逻辑层次,本研究构建了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和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全面性、动态性、科学性以及可获得性等指标选取原则,将两个子系统分别从规模、结构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以最大程度保证耦合协调分析过程的可比性和科学性。

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等。综上,本文关于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分析所整理的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

针对高技能人才供给子系统,其供给规模主要以获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人数为代表,该项指标依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的相关解释: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而供给结构主要从院校供给结构和就业供给结构两个维度考虑,同时考虑到在校学生数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实际供给情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将该项指标数据滞后2年再进行分析。

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子系统,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指标选取,其产业规模以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代表,其产业结构主要从合理化和高度化水平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示产业间的聚合质量,不仅反映产业间的协调程度,同时也说明了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本研究引用变形后的泰尔指数[12],该指数不仅保留了结构偏离度的内涵,同时反映了各产业的相对重要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m为m省地区生产总值,Lm为m省地区就业总人数,代表m省生产率,代表m省第θ产业的生产率。

此外,“产业结构高度化”是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准之一,目前学界一般采用非农业产值比重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体现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比例变动的过程,同时更多关注服务型产业的发展状况。2018年5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强调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基于此,本研究选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但由于其统计口径曾出现政策性更新以及公开数据的大量缺失,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以核心技术为支撑,而高技术产业目录中大部分类别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较为契合,因此本文借用高技术产业占GDP比重作为代理变量[13],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水平。

三、实证分析

(一)时序视角

由于篇幅有限,图2仅展示了2008年、2014年以及2019年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情况。整体而言,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基本呈现出先上涨后略有回落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但目前总体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样本期内,江苏省始终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最高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大多省份的耦合协调状态正逐步得到提升,但东北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则在近年出现回落现象。结合数据可知,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基本处于中层次的过渡发展阶段,两者耦合协调水平大多位于轻度失调、濒临失调以及勉强协调的区间,2019年江蘇、浙江、山东、广东、天津突破0.6大关,实现了初级协调水平。

本研究借鉴频数分析法[14],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的划分标准,分组统计在同一时间段内每种耦合协调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拟合成2008年、2014年、2019年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演进曲线。由图3可知,2008年50%的省份耦合协调度低于0.4,即超过一半的地区处于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失调状态。2014年所有地区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均达到中层次的过渡发展阶段,同时有18%的省份耦合协调度处于[0.6,0.7]区间内,属于初级协调水平。但2019年部分地区的耦合协调状况略有回落,其中有4%的省份倒退至低层次无序发展阶段,属于中度失调状态;但同时也有4%的省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提升至中级协调状态,即高层次协调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无序发展阶段、过渡发展阶段以及协调发展阶段并非是单向发展的,若两者配合不妥当,任一系统出现滞后问题,均有可能倒退至前一阶段,加重复合系统的失调程度。

(二)空间视角

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将2019年各省份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如表3展示,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依次递减的态势,同时“东高西低”之间的差距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处于高层次过渡协调发展阶段的地区仅有江苏一省,即中级协调状态,其次是浙江、广东、山东处于中层次的初级协调状态,上述四省成为了2019年耦合协调程度最高的地区。究其原因:一是江浙粤鲁四省历来重视职业教育的投入,如“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及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数量及发展水平均名列前茅;二是成熟的产业链为高技能人才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及相对包容的就业环境;三是职业教育规划与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有效结合,产教融合体系相对完善,校企合作发展相对紧密。东部地区整体平均水平为0.535,除上述协调状态较好省份外,河北、天津及福建属于勉强协调水平;上海、北京则接近濒临失调状态;而海南排名最后一位,其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处于低层次无序发展阶段。2019年东北三省均处于失调状况,而中部地区除山西以外,其他省份均达到过渡发展阶段的勉强协调水平。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复合系统的平均耦合协调水平为0.466,整体处于中层次过渡发展阶段,但同时该地区有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四省超过平均线,达到勉强协调状态,其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整体而言,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链、技能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对于目前新形势下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上述数据以及各地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分析可知,各省份通过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使得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间的耦合协调整体上实现了一定程度质的提升,同时在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部分地区在结合自身区域功能和重点产业特点引导探索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方面也取得了相应成效。虽然目前“东高西低”问题仍然存在,但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指导下,如“加强东部对口西部、城市支援农村职业教育扶贫”等项目的支撑与推动下,西部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2008-2019年东西部耦合协调度差值从0.125下降至0.069,不仅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探究了我国各省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和时空演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2008-2019年我国各省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出先上涨后回落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但总体而言样本期内大多省份关于上述两系统的互动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強。2008年基本处于失调状态,少数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历经12年先增速后提质的发展,2019年已有过半地区达到协调等级,尤其是江苏省已迈入高层次协调发展阶段。

第二,2019年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依次递减的态势。东部及中部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96,处于中层次的勉强协调状态。

第三,高技能人才占比、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分别成为影响高技能人才供给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系统的显著因素。

第四,在经济发达且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超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上涨迹象不显著,2019年均处于濒临失调状态。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下列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

第一,优化教育财政分配结构,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比重。职业院校是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源泉。虽然中央层面不断提升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及增速[15]、社会关注度和发展规模等都具有明显差距。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地区即便产业发展优势显著,但高技能人才供给水平远滞后于前者,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仍旧偏低。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力度与政策支持,优化教育财政经费分配结构,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重,针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以有效缓解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间不平衡的矛盾。

第二,依托区域产业发展重心,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产业需求与教育培训之间的适配度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避免产业人才供给缺位、错位等问题的关键。一是强调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具有本土化特征,直接依托当地优势产业的资源及平台,鼓励提供就业前培训补贴、入职后定期培训等不同阶段的技能人才发展机会,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二是畅通各地职业技能考评及统一认证渠道,加强 “1+X”证书等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普及程度。综合优势产业需求与职业技能培训,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系统间耦合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地位,落實技能强国保障政策。目前我国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16]。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但其总量不足、结构欠优、待遇不高等问题依然显著。首先,国家相关部门亟须优化高技能人才的奖励体系,提升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评优表彰中的名额比例,引导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其次,广泛举办各种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有效增强技能岗位专业含金量以及自身职业的荣誉感;最后,结合产业实际需求,引导行业企业在健全薪酬分配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落实技能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梦卿,罗冠群.“技能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21(9):12-20.

[2]MANUELLI, SESHADRI. Human capital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9):2736-2762.

[3]王见敏,先国鹏,赵飞,黄小舟.区域经济增长与人才结构耦合协调分析——基于贵州省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10):120-123.

[4]HANUSHEK, WOESSMANN. Do better schools lead to more growth? Cognitive skills, economic outcomes, and caus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12,17(4):267-321.

[5]潘海生,翁幸.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2006—2018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J].高校教育管理,2021(2):12-23.

[6]阳荣威,玉欢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相适性——基于湖南省2008~2017年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6):74-80.

[7]侯杰,彭亮.高等教育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5):74-77.

[8]WELSH R, GLENNA L, LACY W, et al. Close enough but not too far: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relationships and the rise of academic capitalism[J]. Research Policy, 2008,37(10):1854-1864.

[9]王燕,崔永涛,魏鹏飞.美国产业结构变迁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基于预期收入的角度[J].教育与经济,2016(2):74-81.

[10]丛晓男.耦合度模型的形式、性质及在地理学中的若干误用[J].经济地理,2019(4)18-25.

[11]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6):1100-1114.

[1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31.

[13]刘迎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6):43-48+57.

[14]戈大专,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我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17(6):1063-1077.

[15]田志磊,赵晓堃,张东辉.改革开放四十年职业教育财政回顾与展望[J].教育经济评论,2018(6):73-91.

[16]何应林.整合理念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28):44-48.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skilled Talents Supply and Reg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2008-2019 Panel Data from 28 Provinces

Jiang Mengshi, Shen Qin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killed China”,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high-skille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employment, this research u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with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adaptation relationship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trends between the supply of high-skilled talents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panel data of 28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in the temporal dimension, and decreases in order of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in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 proportion of high-skilled talents and the advanced index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of the system. Among the first-tier citi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levels of Beijing and Shanghai are relatively low and the signs of increase are both not obvious. Based on above conclusion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ptimize education funds allocation structure; optimiz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enhance social status of high-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high-skilled talents; reg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entropy weight method; talent supply;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uthor  Jiang Mengshi, postgraduat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Shen Qin, professo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熵权法
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及对策
大学周边健身房满意度调查报告
基于熵权法的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及其应用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基于熵权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