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德育内容落实及实现路径
2022-06-05周仕祥
周仕祥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德育作为教学的导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教材选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既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也蕴含着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为发挥初中语文的育人优势提供了优质素材。初中语文课程不仅能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能利用其独特的人文特性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落实德育内容,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德育;实现路徑
一、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变化发展的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十分活跃,同时也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的矛盾,在认识世界与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与问题,严重者可能发生生理伤害或心理疾病。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在众多学习科目中的育人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应当承担起德育责任,发挥德育功能,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下,笔者意在通过教学实践,从实施快乐教育、挖掘教材育人因素两个角度来研究如何发挥初中语文的育人优势,促使学生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从而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二、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往往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利用语文的学科特性和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更好的塑造自身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体现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价值。
三、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语文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初中学生主要以初中学历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作为初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特殊属性,在教学中应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和初中教学目标相结合,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但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考试要求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主要以语文知识点的阐述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乏味,只要将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背诵、记忆,就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以语文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语文教学沦为了被动、机械的发展现状,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子,而且还使语文学科的学习成为空洞、泛化的知识学习,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
(二)语文教学目标模糊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内容,没有立足于初中学生的教学需求,明确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找不到重点,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来完成教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如果按照教材教学,不仅无法深入地掌握语文教学知识,而且还会由于教学内容繁多,而找不到重点、理不清头绪的现象。很多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将大量的时间用到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上,而忽视了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比如只让学生背诵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却忽视了语文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能力等应用知识的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明确了教学目标,但是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和大纲要求不匹配,无法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出现形式化教学的现象,看似进行了语文课程的教学,但是根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语文教学意义。
四、初中语文德育优化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体验中渗透德育
初中生在思维发展上还有一些限制,这使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情感上还较为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认知,从而使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以此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加强思想上的共鸣。而在学习《黄河颂》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段文字结合“黄河颂”的音乐进行课前导入,通过描述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英勇抗敌的形象,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能更好的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进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奋发读书,振兴中华的民族使命情感。
(二)分析具体词句,深挖育人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是广泛的,除了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崇高精神境界的人物和故事,有时候课文中的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一个字也能体现出中华美德与民族精神。为此,我们通过着重分析课文中蕴含德育因素的字、词、句、段、篇,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主人公或作者身上的光辉品质,由此受到感染和启发,其内部情感被催化出来,德育效果明显。
(三)转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在当前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情境法、翻转课堂等,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进行选择。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状况、年级阶段、接受能力、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器具。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倾听者,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谈不上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教学。转变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教师在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德育,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五、结束语
德育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方法和手段。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德育在语文学科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通过转变教学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加教学实践,让德育贯穿中学语文教学的始终,促进实现语文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琰,赵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8(02):44-45.
[2]董春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2017(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