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2022-06-04庞斯仪周笑寒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承包商业主

庞斯仪,刘 笑,周笑寒,宁 延

(1.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2.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2; 3.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广东 深圳 518172;4.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0 引言

GF-2020-0216《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指出,项目的功能、质量、安全标准等应在招标文件中通过“发包人要求”进行明确[1-2]。通常情况下,当项目的材料、设备等规格、型号、性能参数明确时,其功能和质量标准更易确定,如EPC项目可借鉴FIDIC2017版《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中“雇主的要求”对其功能和质量标准进行细化完善。而在房屋建筑领域中主要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以下简称“DB项目”),各分部工程子目繁多,特别是精装修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交通监控系统工程、城市景观工程等,其材料规格、价格参数透明度低,业主明确此类分部工程的功能需求、技术标准、预期效果的难度较大[3],示范文本“发包人要求”中对功能和质量标准的描述尚难以充分满足DB项目需求。已有学者提出业主提供功能和质量标准应与业主需求相匹配,但不能过多限制总承包商的优化空间[4-6],Bo等对DB模式下不同国家、部门对业主参与的设计比例要求进行了研究统计,提出业主在招标前应尽可能地确定项目功能需求和期望,设计深度比例为0~35%[7]。然而,鲜有关于质量标准体系逻辑及构建的相关研究,适配于DB项目的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存在缺失。

本文通过梳理已有功能和质量标准的不同划分依据,形成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的确定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通过DB项目案例分析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匹配要求及风险,为业主明确不同设计深度下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编制“发包人要求”提供参考。

1 质量标准的不同划分依据

质量标准是指对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营维护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质量技术依据和规则[8]。已有质量标准划分依据主要包括按确定性程度、按过程或结果导向和按阶段。

1.1 按确定性程度划分

业主在规定DB项目质量标准时,根据不同确定性程度,可分为定量要求、定性要求、定量和定性组合要求。

1)定量要求 即以数量形式存在的质量标准要求,并对其进行测量[9]。如在某室外道路的质量标准规定中,若规定技术规格为具体道路面层做法,同时满足城市相应干道的技术参数要求,则为定量要求。定量要求便于业主控制和检验,但在DB项目中,部分质量效果较难以定量要求的形式描述,如室内精装修效果等。

2)定性要求 即以非量化形式存在的质量标准要求[8]。如在某精装修工程的质量标准规定中,若规定不同功能区的装修效果不做具体做法的要求,而是参照同类某工程的装修标准,则为定性要求。定性要求给予承包商足够的优化空间,但在DB项目中,定性要求使承包商降低建设标准的风险增加。

3)定量和定性组合要求 以某DB项目的质量标准为例,采取定量和定性组合要求的方式。业主要求总承包商在施工前必须完成噪声源的分析、声学计算、计算机模拟分析,最终达到控制噪声及优质音质效果(包括减振、降噪、光学等)[3],属于定量要求;其中不同功能区的精装修效果规定参照同类某工程的装修标准,属于定性要求。

1.2 按过程或结果导向划分

业主在规定DB项目质量标准时,根据过程或结果导向的不同,可分为规定型要求和绩效型要求。

1)规定型要求 规定型要求即过程和输入导向的要求[9],表现形式为选材和品牌要求,如针对不同功能区的关键材料和主要材料品牌及主要设备和相关材料、配套设备的品牌和档次等做详细要求等[10]。

2)绩效型要求 绩效型要求即结果和输出导向的要求[11],表现形式为设置总体要求,如设计目标、设计风格、噪声控制及音质效果等;设置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及验收标准规范要求等。基于绩效的要求给予总承包商足够的创新空间及选择实施方案的自由度,以达到或超过业主对项目的期望,因此,DBIA(美国设计施工协会)提出DB项目尽量采用绩效型要求,减少规定型要求[12]。

两种类型要求的优劣势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规定型要求和绩效型要求的优劣势对比

1.3 按阶段划分

1)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业主需考虑项目后续建设过程的质量标准,并表现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主要包括投标人资格条件、投标人质量管理计划、设计阶段质量计划、绩效指标、技术规格(规范标准)、运营维护阶段质量保证等。招投标阶段质量标准的控制方式及表现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招投标阶段质量标准的控制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质量标准需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含投资概算)、施工图设计质量必须达到国家关于建设工程或相关工程设计深度的要求。同时考虑运营维护阶段的管理要求,保证工程及其设备在运行中进行维护的便利性,并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包括施工(包括施工过程的环境要求等)、验收、物资采购质量标准等。施工质量标准要求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及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及行业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施工现场按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评定达到“合格”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地的不同,安全文明目标具体约定达到所在地区标准。物资采购质量标准要求所有物资采购质量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合格率达到100%等。

4)运维阶段 运维阶段质量标准主要说明运维需求和考虑。包括工程运行的准备、计划和组织等方面工作;营运服务管理要求涉及服务相关的经营管理工作,如服务标准、综合开发等;养护维修管理要求,如工程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系统健康管理要求,如健康监测、健康诊断等[13]。

2 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的确定原则及风险控制

2.1 确定原则

通过质量标准划分依据的梳理对比,形成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的确定原则如下。

1)针对不同部分采取不同类型的质量标准。对于可量化质量标准部分,定量要求便于业主控制和检验;对于较难量化部分,定性要求则给予总承包商足够的优化空间,同时匹配相应的过程性控制手段,以减少建设标准降低的风险。

2)合理安排规定型要求和绩效型要求比例。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如噪声控制、音质效果等,采用绩效型要求,给予总承包商充分优化空间,充分发挥DB模式优势;对于效果差别明显的部分,如墙地面效果、设备品牌档次等,采用规定型要求,易于业主管控验收和评价效果。

3)构建贯穿建设全过程的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各阶段质量标准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如招投标阶段需考虑到后续设计、施工阶段质量标准的确定,设计阶段需考虑运营维护的需求等。

2.2 风险控制

传统发包模式下,业主通过施工图明确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而DB模式下,业主通过“发包人要求”和一定设计深度下的设计文件明确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构建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不同设计深度情形下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的风险及控制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设计深度情形下功能和质量标准风险及控制

3 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设计

3.1 明确项目目标范围

为构建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首先需确定业主的总体要求和总承包商需完成的全部内容。

1)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是对预期结果的描述,通常包括建设总投资目标,建设期时间目标,工程所达到的质量标准,建设阶段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目标,工程相关者满意等,即对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等,是总承包商要交付和实现的最终要求。

2)项目范围 工程承包项目范围指承包商按照合同应完成的工作总和,直接决定了总承包商工作内容和界面,是功能和质量标准完整性的基础。

3)以项目分解结构为功能和质量标准定义的基本单位 DB模式下,业主以各项目分解结构为单位,匹配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的基础上,将工程项目分解成有独立性且界面明确的各层次部分,分析评价各层次分解结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分解的程度是否必要且充分[14],最终确定项目分解结构,并对分解结构进行编码,构成定义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基本单位。

3.2 匹配功能和质量标准

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呈现层次性,整体思路为由粗到细,层层递进。业主首先确定功能要求,包括地理位置、主要使用功能和业主主要需求;然后确定技术参数和规格,选择设备类型及主要设计方案、主要设计与安装说明;最后绘制图纸,经过校核修改,最终明确功能和质量标准,如图1所示。

图1 以房建项目为例的功能和质量标准匹配

1)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即明确使用功能,多为定性要求,如功能需求、标准定位等。如某房建项目描述住宅户型种类;户型设计开间、面宽应与户型面积相对应,卫生尽量做到直接采光通风;交通布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洁,减少公摊面积;公共服务配套要求和地下业态要求;某室外道路需考虑大型重载车辆行驶经过的功能需求而设计道路面层等。

2)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为总承包商需满足的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为定量要求。如某外幕墙工程的技术参数: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低金属噪声性能,钢化玻璃幕墙热量吸收与热炸裂性能,建筑幕墙耐撞击性能、隔声性能、保温性能等。

3)技术规格 技术规格包括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总平面设计技术要求、建筑设计技术要求、结构设计技术要求、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技术要求、电气设计技术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要求、暖通系统设计方案要求,并规定建筑做法标准(涵盖子功能区地面、墙面、顶面的建筑做法要求)和推荐品牌表。如某室内精装修工程技术规格为各楼层功能房建的地面、顶面、墙面饰面做法的要求和推荐品牌材料表。

4)图纸 图纸作为详细程度最高的功能和质量标准部分,在业主不同设计深度阶段,其图纸深度要求存在差异。在可研阶段招标时,业主提供图纸深度要求一般为:设计说明、图纸内容、背景分析、总平面图纸、功能布局及流线分析图、效果图。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招标时,业主提供图纸深度要求一般为:总平面图(落放在1∶500或1∶1 000地形图上,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地下建筑、地上建筑的方案、初步设计,场区竖向设计,管线综合设计,场区无障碍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专项论证成果,设计效果图[14]。

3.3 构建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框架

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以各项目分解结构为单位,明确各分解结构空间范围、功能和质量标准,并将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质量要求绑定在同一分解结构上,构建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如表4所示。

表4 DB项目分解结构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框架

4 案例验证

以某办公大厦DB项目为例,对项目结构进行分解,并选取办公室精装修工程为基本单位,构建其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如表5所示。

表5 办公室精装修工程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

1)在招标文件编制阶段,业主发包时的设计深度与业主规定功能和质量标准相匹配,即随设计深度的增加,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的深度也层级增加,呈现层次性特点。

2)功能和质量标准的主要类型分别为功能要求多为定性要求,技术参数采取定量要求和绩效型要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约定,技术规格和图纸偏向采用规定型要求,体系给予了总承包商充分优化空间的同时,易于业主管控验收和评价效果,以减少建设标准降低的风险。

3)建设过程中,业主参与的设计深度决定了功能和质量标准对总承包商的控制程度。业主参与设计深度越少,其质量标准要求越体现为抽象和原则性,过程控制越关键[10]。由于难以在合同签订阶段对具体做法等进行详细约定,特别是装修品质难以量化因素较多,约定难度更大。相应地,发包人需通过设置过程性控制来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控制,如增加对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的过程性审核,以充分满足业主预期效果[3]。

5 结语

在DB项目合同签订前,业主明确部分分部工程的功能和质量标准的难度较大,同时业主对DB项目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构建逻辑性有待加强。为更好地明确DB项目的功能和质量标准,在对质量标准的不同划分依据进行梳理和区分的基础上,以各项目分解结构为单位,进行系统性、层次性的功能和质量标准匹配,确保功能和质量标准体系满足业主参与不同设计深度的情形,涵盖了建设全过程的质量要求,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施性,实现DB模式下业主对功能和质量标准的控制,为“发包人要求”编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承包商业主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中药材黑及草质量标准研究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国内外企业承包商管理与实践
华泽兰质量标准的研究
貂心质量标准的研究
核电厂承包商安全管理考评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