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6-04兰锦玲叶乃树张晓伟宁德人民医院感染科福建省宁德市352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原菌艾滋病肾功能

兰锦玲 叶乃树 张晓伟 宁德人民医院感染科,福建省宁德市 35210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可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使其丧失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同时患者易感染多种疾病,且病死率较高[1]。性行为、血液接触、母婴传播是引发艾滋病的重要的传播途径,患者感染后,其免疫细胞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活性下降,临床表现为盗汗、发热、虚弱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恶性肿瘤等病变[2]。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性感染,主要是由细菌侵入患者血液内,造成大量的病毒产生,从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较差,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增加患者治疗难度,同时威胁生命安全,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4]。由于近年来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使得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血流感染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本文旨在探究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10月100例于我院接受医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后将死亡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48例),将存活且病情好转或痊愈的患者设为预后良好组(52例)。诊断标准:两组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5]中关于艾滋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和《血液内科学》[6]中关于血流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和核酸定量试验>5 000cps/ml者;年龄>18岁者;血液培养检测出微生物者等。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呼吸、神经等系统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因其他原因引发的血流感染者;合并多处严重感染者;无法顺利完成研究者等。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菌分离检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对其病原菌的分布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给予适合的治疗方法,并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体重指数(BMI)、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血红蛋白(Hb)、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R)、淋巴细胞计数(LYM)、CD4+细胞计数、CD4+/CD8+、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肝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情况等。BMI=体重/身高2。于空腹状态,抽取外周血约4ml,以3 500r/min转速离心10min,分离血清,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将外周血置于预先盛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以3 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浆,用血细胞计数器测定血浆Hb;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WBC、NER、LYM及CD4+、CD8+,并计算CD4+/CD8+比值;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LB、PCT水平。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预后不良组患者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预后良好组共分离出44株病原菌,两组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0,P>0.05),见表1。

2.2 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且肾功能不全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表2 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水平高、血清ALB水平低、患有肾功能不全均为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OR=1.575、4.100、2.441、2.422,P<0.05),见表3。

表3 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艾滋病病毒的特点是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其在体外的生存能力极差,但当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体液后,会损害免疫系统功能,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免疫系统不能再维持其最低的防御能力,进而引起脑、肺、胃肠道等身体部位的病变和症状[7]。针对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艾滋病可分为A亚型即伴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持续1个月以上发热、腹泻等,B亚型即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痴呆、末梢神经病等,C亚型即引发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导致二重感染,D亚型即继发肿瘤等,E亚型即合并其他并发症,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有静脉吸毒史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者子女、有多个性伴侣者及男同性恋者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患者临床典型症状主要包括无症状期、急性期症状和艾滋病期症状[8-9]。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各种致病菌感染,诱发血流感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进而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预后。

本文中首先对两组病原菌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原菌分布无明显差异。单因素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且肾功能不全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分析原因可能在于:CRP属于机体遭受微生物感染或组织损伤所致炎症刺激带来的一种急性相蛋白,能诱导大量炎性介质生成,并释放氧自由基,其水平越高会加重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程度,加重病情,且加速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当机体遭受严重细菌、真菌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时,PCT水平升高,提示感染程度较重,造成机体多器官细胞发生损失,出现功能障碍,进而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导致死亡;在炎症反应中,ALB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CRP等促炎因子水平呈负相关,ALB通过与脂多糖和细菌产物等结合,调节炎症反应,减轻机体损伤,对患者机体功能发挥保护作用,当其水平低时,会提高患者死亡风险;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体内毒素、废物等物质的代谢能力也较弱,体内长期毒素淤积,会加重各器官的功能损伤和障碍,导致预后不良的情况发生[10-11]。本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水平高、血清ALB水平低、患有肾功能不全均为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和肖科等[1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血清CRP、PCT水平高、血清ALB水平低、患有肾功能不全均为影响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其制定紧急预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本研究具有样本量较少、中心单一的不足,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临床可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提高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病原菌艾滋病肾功能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 世界艾滋病日》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