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2-06-04覃玉华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543200
覃玉华 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 543200
临床脑血管循环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急性脑梗死,此疾病死亡率、致残率、发病率均较高[1],且病情易复发。发病后,会损伤患者心肌功能,加重病情,疾病预后不理想。大量研究均表明,心肌缺血性损伤与急性脑梗死疾病预后存在密切关系[2]。现临床检测缺血性心肌损伤多采用心电图,此方式具备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可通过ST-T段变化评估心肌缺血状况,并对临床治疗脑梗死有积极指导作用。现有关心电图ST-T段变化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和疾病预后的报告非常少。本文纳入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重点论述此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入选标准:(1)病程时间<48h;(2)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确诊;(3)均签字接受此次检查。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完整;(2)脑静脉梗死;(3)心脏病史;(4)恶性肿瘤、呼吸衰弱者;(5)肝、肾功能受损者。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36±1.32)岁,病程0.7~42h,平均病程(15.36±0.25)h。所有患者资料均满足本研究条件。按其病情状况分轻度组30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月随访,再根据其生存状况分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59例,按照梗死面积将其分大面积梗死组33例、小面积梗死组26例、腔隙性梗死组2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平卧,静息,放松,采用杭州百汇CT-086动态心电记录仪和CM1200B心电图机,描记后,设定纸速为25mm/s,保持ECG稳定,实施检查。
1.3 观察指标 缺血性ST-T变化[3]:ST段下斜性压低幅度>0.05mV,T波为倒置、双向或低平。CT测定梗死灶面积,依据Adams等分类方式[4],大梗死:脑大血管主干供血部梗死病灶≥2个,梗死面积>3cm2;小梗死:脑大血管主干供血部位梗死病灶为1个,梗死面积1.5~3.0cm2;腔隙性脑梗死:面积<1.5cm2。用NIHSS量表判定其病情程度,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2 结果
2.1 不同病情者缺血性ST-T变化 重度组持续性ST-T变化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无ST-T变化率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短暂性ST-T变化率低于中度组、但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情者缺血性ST-T变化比较[n(%)]
2.2 不同预后者缺血性ST-T变化 生存组患者持续性ST-T变化率低于死亡组,短暂性ST-T变化率与无ST-T变化率高于死亡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者缺血性ST-T变化比较[n(%)]
2.3 不同梗死面积者缺血性ST-T变化 大面积梗死组持续性ST-T变化率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短暂性ST-T变化率高于大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无ST-T变化率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梗死面积者缺血性ST-T变化比较[n(%)]
3 讨论
早在1947年就有学者报道了人体胸与心之间的关系[5],中枢神经性病变也会损伤其心脏功能,下丘脑可控制心脏节律,若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也会影响心肌功能,导致心脏活动变化。报告显示[6],脑部或下丘脑受到刺激后,心电图会出现复极异常。有学者曾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7],表明机体大量释放儿茶酚胺,心脏神经末梢受到影响,出现缺血性心脏疾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其心电图形式多种多样,包含QTc异常、T波变化、ST段变化等,因此,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ST-T段变化,对预估疾病预后和指导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本文中,轻度病情者主要表现为无ST-T变化,中度病情者主要表现为短暂性ST-T变化,重度病情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ST-T变化,表明其病情越严重,心肌损伤程度也就更重,实施心电图检查,则显示为持续性ST-T变化,此结果与以往报告结果相符[8]。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为人体下丘脑异常,交感肾上腺功能异常,增高机体中儿茶酚胺指标,冠状动脉血管痉挛,进而诱发心肌缺氧、缺血。若患者合并颅内压增高或脑水肿,心血管中枢功能异常,进而诱发心肌缺氧、缺血。随着病变加重,快速增高血液内凝血酶指标,血液高凝,冠状动脉缺乏供血,诱发心肌缺血。同时本文结果还显示,死亡者和大面积梗死者均表现为ST-T持续变化,表明梗死面积越大、甚至死亡者,其心肌损伤更严重。笔者分析原因为,病情越严重,中枢神经对心脏的损伤性也就更重。
综上所述,临床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和疾病预后,可通过实施心电图检查的ST-T变化进行判定,对疾病治疗有指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