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22-06-04吕利雄廖彩佶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外一科51054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吕利雄 廖彩佶 黄 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外一科 510545

临床中,股骨颈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常伴发骨质疏松,增加了骨脆性,从而提高了股骨颈骨折的发生风险[1-2]。既往研究显示,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大多数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骨折后很难愈合,易出现股骨头坏死、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有研究报道,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治疗方式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THR)[5]。为探究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本文对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X线、CT检查确诊;(2)年龄≥60岁;(3)均为完全骨折;(4)发生骨折至入院时间≤3d。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股骨颈基底骨折;(3)陈旧性、病理性股骨颈骨折;(4)既往接受关节成形术治疗等。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FHR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5.71±5.09)岁;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21例,Ⅳ型17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9例。ATHR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6.53±4.85)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24例,Ⅳ型15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AFHR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全身麻醉后于髋关节后侧关节囊做切口,充分暴露髋部,探查后应用股骨头取出器将股骨头与碎骨片取出,采用髋臼锉磨锉髋臼软骨面,采用骨水泥填充髋臼窝,置入人工髋臼并清除周围血肿,复位髋关节,调整松紧程度后冲洗、引流、缝合。

1.2.2 ATHR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全身麻醉后于髋关节后侧关节囊做切口,充分暴露髋部,探查后应用股骨头取出器将股骨头与碎骨片取出, 清理髋臼,并按前倾15°,外展45°打磨,选择合适臼杯的假体固定,股骨扩髓后置入合适股骨柄假体,确保髋关节可以正常活动后冲洗、引流、缝合。

1.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均予以预防感染、镇痛、静脉血栓治疗,使患者髋关节处于外展中立位,于术后24h拔出引流管,于术后3d进行关节训练,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于术后7~14d准予出院,叮嘱患者出院2~3个月内拄拐活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VAS量表进行疼痛评分,于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蛋白(BGP)及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于术后12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包括4个方面:功能、活动度、疼痛及畸形,分为4个级别: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及以下)[6]。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与ATHR组比较,AFHR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术后3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AFHR组明显低于ATHR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术后1个月AFHR组的BALP、 BGP、 ALP及TRACP-5b指标均低于ATHR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2.4 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术后12个月AFHR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THR组,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867,P=0.172>0.05),见表4。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AFHR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THR组,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392,P=0.531﹥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中,AFHR和ATHR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手段,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手术风险较大[7],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既往研究报道,建议对年龄>70岁且不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AFHR治疗[8]。另有研究报道,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AFHR和ATHR的短期疗效均较为满意,其中,ATHR手术创伤大、总体费用高,但患者髋部功能改善明显[9]。本文结果显示,与ATHR组比较,AFHR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3d VAS评分较低。这主要是由于AFHR创伤较小,手术风险较低,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而ATHR操作较为复杂,术中创伤较大,手术风险较高,但该术式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小,适合创伤前活动性强、机体功能正常的患者。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机体状况做好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BALP是评价骨细胞成熟及活性的指标,TRACP-5b是骨吸收的评价指标,BGP和ALP骨代谢(包括骨吸收代谢、骨形成代谢)的评价指标,其中,BGP是评价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10]。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AFHR组的BALP、 BGP、 ALP及TRACP-5b均低于ATHR组,提示ATHR更利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指标的改善。这主要是由于ATHR可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增强微循环,促进骨代谢,更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而采用AFHR可能会因髓腔过度扩大致使皮质变薄,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郑辉等[11]研究发现,采用ATH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可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偏高。本文结果显示,与ATHR组比较,AFHR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略高,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主要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器官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吴锦清等[12]研究发现,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AFHR的效果满意,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牛永强等[13]研究报道,AFHR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有学者报道,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肺炎、呼吸衰竭的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4]。因此,应制定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AFHR和ATHR各有优缺点,术前需严格评估。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AFHR治疗效果肯定,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感,而对于创伤前活动性强、机体功能正常的患者,ATHR更利于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