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与重力引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

2022-06-04寇安玉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47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负压重力

寇安玉 孙 宁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473000

传统心脏手术往往手术切口较长,创伤大[1]。随着微创技术发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现已成为治疗心脏类疾病重要方法[2-3]。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需要进行负压引流,以保证静脉有充足的回流量和动脉灌注量[4-6]。重力引流是一种传统引流方式,通过输血器重力自然引流置排气,但会增加手术视野血液溢出量,影响手术视野清晰。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属于一种较新型的引流方式,具有增加静脉血流量、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的优点[7-8]。本文分别使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和重力引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比两种引流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98例。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同意;(2)18~60岁患者;(3)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既往病史和手术清楚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性基础疾病患者;(2)活动性出血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患者;(4)精神疾病患者;(5)肺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将其分成负压组(n=47)和重力组(n=51)。负压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46.74±3.11)岁;体重47~87kg,平均体重(71.59±4.01)kg;手术类型:房间隔缺损修补2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0例、左房黏液瘤摘除7例、其他10例。重力组男21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6.71±3.17)岁;体重48~88kg,平均体重(71.51±4.08)kg;手术类型:房间隔缺损修补2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2例、左房黏液瘤摘除8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负压组患者接受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右侧腹股沟韧带上方2cm处做切口,分离显露右侧股动和静脉并套管,股静脉置荷包缝线,根据患者体重插入匹配的直径的股动脉插管,超声引导置入引流管,经右侧颈内静脉预置入单极静脉引流管,进行上腔引流。开启负压引流模式,负压值设为-30~-60mmHg(1mmHg=0.133kPa),以静脉引流管不出现抖动为最佳。重力组患者接受重力引流,常规建立引流通道,采用中高流量转流方式,重度血液稀释,成人心肌保护使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转流维持灌注压为50~60mmHg,血流温度降至28~32℃时收紧上下腔静脉套带,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搏液,进行重力引流。

1.3 评价指标 (1)手术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中和术后血制品使用总量、术后48h胸腔引流量、手术时间、转流中尿量、超滤液量。(2)血细胞破坏情况:使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患者转流前15min、转流中主动脉开放5min和转流停止时的游离血红蛋白(FHb)和钾离子(K+)水平。(3)不良事件:统计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负压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中和术后血制品使用总量、术后48h胸腔引流量、转流中尿量少于重力组(P<0.05),超滤液量多于重力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细胞破坏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转流中主动脉开放5min和转流停止时的FHb和K+水平高于转流前15min,且负压组转流中主动脉开放5min和转流停止时的FHb和K+水平低于重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细胞破坏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负压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重力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发展,心脏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9],但其手术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包括引流术式。重力引流是临床外科常用的引流术式之一,相传统开放性排气而言,重力引流利用重力引流装置具有引流量多、副作用少、对机体刺激小等优势,但容易影响手术视野,增加体液补给量,延长手术时间。负压辅助引静脉引流方法将负压加在循环管路中,能够克服较细静脉插管阻力,不会加重损伤血液细胞。目前为保证心脏手术视野,会依靠常规重力静脉引流,但不能满足术中转流需求,会出现引流不畅的问题。负压辅助引静脉引流是将一个稳定的负压源加在到密闭的储血器中,通过负压来增加静脉血引流量,方法简单易行,能获得较满意的转流量。

心脏手术时,红细胞的破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去红细胞之间的剪切力外,还有炎性细胞侵袭和激活补体对其的干扰。红细胞因压力突然改变会发生破裂,释放FHb和K+,引发血红尿蛋白,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和贫血,严重影响康复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负压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术中和术后血制品使用总量、术后48h胸腔引流量、转流中尿量较重力组明显减少,超滤液量显著增加。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可以使用较细的静脉插管,能减少组织创伤,又能促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管路小型化,进而减少体外循环预充量和术中和术后血制品使用量。充分的引流有助于缩短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而持续的负压引流能获得较好术中静脉引流效果,从而增加了超滤液量。负压组患者转流中主动脉开放5min和转流停止时的FHb、K+水平及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重力组低。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循环管路较短,可以明显降低血液稀释度,继而减少血小板消耗,保护红细胞,减少其损伤,从而降低FHb、K+水平。负压封闭环境中接受细胞和病毒等刺激风险小,故而术后感染率低,且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对机体影响小,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和术后血制品总使用量,有利于预防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综上所述,负压辅助静脉引流与重力引流相比,能减少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发生风险,提升引流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负压重力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重力消失计划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重力性喂养方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重力之谜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