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资本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2-06-04宣晶董泽宇

商业文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指标评价

宣晶 董泽宇

本文基于笔者在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经验,从国有资本经营视角出发,面对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投资项目预期与实际差异较大的情况,秉承“四个结合”的理念,构建了国有资本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投资后评价工作中得以应用。该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投资效益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

1.近年出现了较多国有资本投资失败的案例

因某省国资国企因长期粗放管理,一味追求销售业绩和投资额等指标,以及由此带来投资决策不合理、低质量投资并购、无交易实质交易等突出问题,导致很多投资项目难以盈利。在该省国资国企2017年以来后续改革中,在对既往投资失败项目大起底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及时推动挽损止损,叫停涉及金额达200多亿的项目。

2008年某央企公司对加拿大某石油公司100%股权进行收购,取得了该公司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权。因收购矿产前未对矿产情况进行调查,很快就发现该公司拥有的油田蕴藏的石油含硫量高、炼化难度大。开采后的原油无法进行炼化,也因不符合国际原油交易标准而无法交易,投资损失达百亿元。

2.政府对投后评价工作提出严格的监管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针对中央企业投资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中央企业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在继承以往有效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定位、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的要求出发,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办法。

通过对股权投资项目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调查审视,与项目投资初期的期望目标和指标体系进行对照,识别差异及变动,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解决办法,强化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水平,以提高投资效能、减少投资出现失误或失败的概率,因此在项目投资后对投资项目进行回顾性评价将发挥关键作用。

投资项目后评价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的投资项目后评价经常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即根据项目实施前后的情况,利用投资初期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中期望指标数值与当前实际完成指标情况进行比对。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投资项目预期与实际差异较大的情况,如行业发展变化、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等,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基本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会引起系统性风险,并始终贯穿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种复杂因素难以准确把握其规律性,无法提前预知,更无法提前防范。

2.长周期内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

在长周期内,世界范围内可能出现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难以克服的客观状况,将对企业的经济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如2019年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2022年乌克兰俄罗斯军事冲突等重大事件。

3.企业变化超出预期情况的出现

在评价期内企业出现重大的变动导致与投资预期差异较大,此类现象颇为普遍。如行业内涌入或者退出大量竞争者导致企业危机或商机的出现;如技术革新或技术替代给传统技术、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或转机;如企业核心管理层或核心技术人员出现重大变动给企业经营带来冲击;如遭遇重大事故及重大诉讼案件导致企业提出或者面臨巨额赔偿等。

诸如以上情况的出现,导致被投资企业的投前预期和投后经营结果差异较大,为评价带来较大困扰。

本文站在国有资本管理的视角,根据国有企业对国有资本投资管理的要求研究投资后评价工作。国有资本的特有属性明确了国有资本投资战略的定位: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聚焦主营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遵循价值创造理念,增强投资收益能力,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根据国有资本管理相关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本文提出 “四个结合”的分析思路,对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新思路。

点与面相结合

投资效果一般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不以个别指标的优劣对项目做整体评价,不以偏概全对项目全盘肯定或否定。要根据项目性质和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和交叉结合多种方法,以指标体系为参考,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辩证分析和评价项目。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评价分析应以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工作。

定量分析法是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分析,此外还应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加入静态分析及动态分析。定性分析法是推断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在实际中应征求采纳集合多方的意见而形成。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经营现状和可持续性能力相结合

对一个投资项目,不仅要对项目原定目标的实现程度、适应水平等项目现状进行评价,同时要对项目未来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包括内部因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状况、风险抵御等)和外部因素(市场供需、行业及环境政策、相关产业持续发展等)两方面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投资目标与投资过程相结合

国有资本不仅重视投资项目目标本身,还应关注投资过程,保证全流程科学、合理、合法、合规,投资前期流程应覆盖四个阶段:一是项目前期立项决策阶段,关注各项决策及程序是否合理合规,是否违反相关制度规定。二是项目准备阶段,关注项目决策后的投资后续事项是否科学规范,是否合理实行各项投资程序并确保执行效果,是否存在舞弊违规等行为。三是项目实施阶段,关注项目合同及投资协议的执行、项目“三大控制”(进度、投资、质量)、重大变更、资金支付等内容是否规范合理,关注是否与合同、协议等相关条款一致,以确保投资目标实现。四是项目完成阶段,关注项目验收、资金回收、总结考核等工作是否及时规范。

基于“四个结合”的研究思路,我们构建了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

指标体系的基本分类

通常我们对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对象进行明确,包括投资行为产生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以目的性区分评价指标,分别为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以及公平性指标。

评价指标的构成

从股权投资项目管控阶段和项目生命周期来看,参考《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于“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的指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应覆盖投资项目的投入指标、项目的管理指标、投资项目的产出指标、投资项目的效益和影响指标。

我们对如何构建指标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就是通过研究分析几种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总结投资项目在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上面的表现,继而对投资项目做出评价。

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指标建立框架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战略实现、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和社会影响。

1.战略实现

战略实现是战略规划与企业经营运作有效结合的过程。评价工作是对投资活动所体现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经营运作有效结合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相应的评价指标为战略目标实现指标、战略关系度指标等。

评判的标准是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是否符合业务发展定位,是否实现投资战略意图,是否有助于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稳固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2.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目标主要盈利水平和经营效率,其中盈利水平是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相对应,以此评价判断国有资本的配置、管理和运行的状态。经营效率体现的是决定和影响盈利能力因素,如加大资本投入、加速资金运转、提高资本生产效率,提高获利能力。与衡量经济效益相匹配的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回收期等,将以上指标结合企业所处具体的环境对企业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偿债能力作出合理评价。

3.核心竞争力

(1)技术。主要对项目技术的先进水平、适用范围、经济属性、安全属性、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企业的专利技术、资质及其运用情况,分析其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可替代性、核心技术的保护情况。可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水平、企业专利技术及资质取得、研发费用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科技人才占比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2)市场。企业市场占有率高体现了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较好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良好未来发展前景。可对投后企业的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占有率、主导定价和供货的能力、供应商和消费者对其的依赖程度、市场进入壁垒的建立或者消除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3)产品。企业通过产品的交付占有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产品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可对产品功能、产品质量、产品销售量、产品影响力、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4)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实现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间对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拥有高素质人才、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可对目前管理者背景、企业员工教育结构、高素质员工数量、员工薪资在同行业内竞争力、员工劳动生产率、员工离职率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4.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生存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微观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体现在管理机制与治理能力,可对管理制度与机制建立、管理机构设置、领导班子情况、经营管理策略、企业文化整合、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周围环境影响因素上,此类因素一般较为不可控。可对政治政策導向、自然社会环境、区域及市场前景、资金及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5.环境和社会影响

考虑国有资本肩负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在发展循环经济、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国民经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可从安置就业、职工收入水平、低碳环保生态、缴纳地方政府税收等内容来分析评价。

上述指标体系中,战略实现、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和社会影响五大方面,我们对各项赋予权重,战略实现为核心指标,若项目战略无法实现直接评价该项目不合格,若项目战略实现将进行后续评价,经济效益指标权重为30%;核心竞争力指标权重为30%;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权重为30%;环境和社会影响指标权重为10%。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以上各维度指标进行打分并计算总得分,得出被评价项目的整体评定等级。项目评定等级划分:90到100分为优秀;70到90(不含)分为良好;60分到70(不含)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优秀、良好等级项目建议保持发展趋势,合格项目建议优化提升并持续关注;不合格等级项目需尽快进行调整改革,落实纠偏。

经过对本公司集团内部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实践验证了该体系科学有效,经过该体系评价的项目结论也更全面系统、符合实际情况,对具体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推助力。

随着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在投资管理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国有资本企业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发提高。而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遇见的问题给工作带来了阻碍和困扰。

笔者从国有资本的角度,以服务投资决策主体为出发点,以提高企业投资活动决策经营能力、实现投资管控机制闭环为目的,从投资项目后评价基础工作逻辑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吸收其他优秀评价方法,构建国有资本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对解决问题并指导工作有较大作用。

因社会市场环境与企业发展状态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研究方法理论也应该与时俱进,未来我们将不断对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探索研究并补充更新,期待此类工作能够有新的突破,期待国企资本投资管理能力有更大进步。

(京投轨道交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澜.今后敢投不乱投[J].国企管理,2017(3):72-75.

[2]石中和.公平与效率视角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3]苑志杰,吴瑞丰,李素芬.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3):176-179.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指标评价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