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的思考

2022-06-04何汉英

商业文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乡镇政府人员农村

何汉英

农村特困人员主要由大病、残疾、鳏寡、孤儿、老弱等组成,提高这部分人群的供养服务工作质量,是编织基层民生安全网、体现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在工作中需要改变传统思维,以信息化管理方式,保证供养服务的精准性,避免政策旁落;补助及时到位、服务贴心暖心;为部分身残志坚者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其逐渐摆脱困境实现自食其力。

为农村特困人员提供供养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之情。但目前在农村地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中存在身份确认不认真、供养服务缺乏考核、对特困但拥有坚强意志想要脱贫的人缺乏支持、特困人员信息化管理不足等问题。在应对上要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提高调查力度为手段,积极改革传统工作方式,能够为特困人员提供最及时、最到位的服务。

在农村地区特困人员有鳏、寡、孤、独、病、弱等人群,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以及经济来源。2021年我国一共有特困人员477.6万,其中集中供养人员85.6万人。特困人员的供养服务成为脱贫攻坚工作当中的重点。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对农村特困人员提供的供养服务主要有:第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第二,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进行照料。第三,提供疾病治疗条件。第四,办理丧葬事宜。这些工作内容主要有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群众展开排查,对符合条件的要按照程序办理供养。当特困人员受到资助以后或者自力更生摆脱贫困以后,村委会、供养机构需要积极地联络乡镇政府,对其终止供养服务。特困人员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是基层社会保障服务重点之一,一直以来是基层群众比较关心的对象。这些年来该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对社会稳定发挥出了突出贡献。但认真梳理该类工作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身份确认不认真

主要是对特困人员身份核查不认真,导致一些不符合特困人员条件的家庭、人员成为了特困人员,这不能彰显国家政策的公平性,造成了资源浪费,甚至于形成了腐败的温床。其中的关键就是缺少入户调查和、群众评议、信息公示。另外,特困人员会因为病逝、经济条件好转等脱离特困人员身份,需要村委会、以及供养机构及时反馈给乡镇政府,然而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已逝特困人员仍然领取国家补助的情况。这些都说明尽快实现特困人员动态审核,实行信息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供养服务缺乏考核

在农村一些年老、重病的特困人员一般实行的是第三方供养服务,第三方需要与政府签订合同,然后对指定的特困人员进行日常料理。但目前因为第三方素质不足导致供养服务水平低,甚至有第三方获得国家补助等并未负责供养服务的情况。地方政府对第三方缺乏考核。同时,乡镇政府对负责统计、调查辖区特困人员的工作队伍缺乏考核,导致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差,工作走形式。

对特困但拥有坚强意志想要脱贫的人支持不足

在目前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当中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缺乏对特困人员心理需求把控,故而一些身残志坚人员打算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时,难以获得及时的精神及物质支持。

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档案管理不足

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包括国家政策(补助补贴、相关规定、有关程序)、鄉镇辖区内特困人员档案资料、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总结报告、有关工作数据等。然而目前乡镇政府缺乏档案意识,有关数据收集不及时,导致档案具有的参考价值不得发挥,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原地踏步,甚至于止步不前。

过于分散造成管理难

前文所述我国拥有将近480万特困人员,而集中供养不足20%,大部分都是分散供养。这是源于集中供养当中经常性存在服务不足、环境质量差等问题,加上新媒体的不断传播,让农村特困人员不想集中供养。这种分散供养加大了乡镇政府供养服务难度。

财政管理难度大

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当中涉及到了国家财政支持、社会捐助等,这些都需要资金管理。然而目前乡镇政府财政管理出现粗放现象,缺乏预算和预算的严格执行制度,导致了资金被占用、乱用、挪用,甚至于被贪占。

针对以上问题在应对上需要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提高调查力度为手段,积极改革传统工作方式,能够为特困人员提供最及时、最到位的服务。

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

乡镇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将现有特困人员录入系统,详细记录信息,动态采集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新申请的特困人员必须要实现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经过两轮考察之后才能进入特困名单,并于官方媒体公示。若是存在病逝者,需要及时取消名额。要动态抽查特困人员,对病逝隐瞒不报继续获取国家补助的,需要按照相应规定处理。

提高供养服务考核水平

第一,提高社会保障部门考核力度。对该部门特困人员数据展开考核,必须做到数据与事实相符。对社会保障部门的特困人员调查工作展开跟踪考察,必须要让工作人员做到政策宣传、入户调查,多听多看。目前上江镇针对全镇78户特困人员展开了详细地入户调查,采取“一看、二听、三问、四走访”,一看看的是居住条件、卫生条件、健康情况等。二听主要是听本人陈述、村干部及照料人旁述。三问主要是问抚养人、赡养人的收入情况。四走访则是通过左邻右舍的话语来判定特困人员突出需求,同时考量特困人员是否符合特困标准。

第二,对签订协议的照料人、集中供养的养老院、福利院等展开考核。必须要保证特困人员的寝食起居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标准。要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形式,必须让照料人、养老院、福利院等感受到政府严密的监督,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要严格杜绝打骂、虐待特困人员的情况。对于严重违约的照料人、养老院、福利院,需要终止合作,另寻其他主体保证供养服务得以持续。上江镇政府采取的是不定期走访调查,对于不合格供养服务单位需要终止合作。

为致力脱困者提供针对性帮扶

要求地方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能够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其中包括对年事已高的老年人展开关爱活动,要使其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同时通过深度沟通去获知一些特困人员的深层需求,例如一些身残志坚者想要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技术支持,此时需要工作人员将具体情况做好记录反馈到决策层,尽量争取为该类人员提供各类资源支持,使其能够自食其力。这也是新时期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创新之处。

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档案管理水平

要有专人负责收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有关资料、数据、文件,要定期将国家有关规定、市县政府有关文件等搜集装订成册,需要建立辖区内特困人员档案系统力求资料齐全,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总结报告以及有关数据集中起来存储。要做到影音资料、纸质档案、数字文件档案等分别存放,同一资料的纸质文件、数字文件必须数据统一,若是前后文件内容存在变化需要特别标注。必须要保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档案的系统性、专业性,要保证其为后续工作可以提供指导、参考。

要创新管理应对分散管理难题

第一,乡镇政府积极筹资兴办养老院、福利院,或者将目前的养老院、福利院进行升级改造,将过于分散的无赡养人、抚养人、年事已高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在经营上可以采用PPP模式,由第三方机构负责运营,由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管理。要积极落实相关责任人,建立严格考核制度,确保这种PPP模式稳健运营。

第二,引入专业供养服务机构来负责那些不愿意进入集中供养机构的特困人员,提供贴心服务,包括洗理服务、健康服务、卫生清扫、心理疏导等。为了做到全面覆盖,可以采取划区划片形式,分别让不同服务机构对相应片区的特困人员提供服务。以合理的市场竞争保证供养服务机构的优胜劣汰。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需要引入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财务部门责任制,需要形成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要公开账目做到透明化。上级单位需要定期抽查、检查,必须要剪除财务管理问题。要制定红线,触者严惩。

提升農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在于乡镇政府积极承担责任,能够创新管理办法,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以制度管理为手段,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入户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要求在过程里能够进行深度沟通,发现一些人员深层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要严格管理该类工作档案,需要抓住创新分散供养服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该类工作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人民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陈生财. "六大提升行动"确保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小康路上不掉队[J].中国民政, 2016(9):1.

[2]左停. 要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点[J]. 中国民政, 2016(5):3.

[3]马明清. 新时代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16):2.

[4]单金光, 苏惠芳. 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筑牢民心墙[J]. 中国民政, 2021(19):1.

猜你喜欢

乡镇政府人员农村
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完形填空Ⅸ
乡镇政府绩效改进的障碍性因素与对策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