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防控策略探究
2022-06-04党仁浩
党仁浩
现如今,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已经满足了世界银行对于中等收入发展水平的要求,这也反映了我国已经步入了新的经济背景以及管径。进入新的经济环境会对国内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的增长形式都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供应链金融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状态下财务管理中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公司作为金融活动的重要载体,采取用真实贸易作为基础的自持贸易融资的方式,采用封闭现金流、控制产权等手段来管理公司。如果将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等等。本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的国内新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探究在新经济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当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并结合国内经济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及改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控策略。
概 念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借贷的专业领域,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供应链金融投资者管理客户供应链,为客户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信贷优惠。它还为其分销商提供增值项目服务,例如预付款、代理付款和库存融资。与简单的贸易融资产品不同,供应链金融是在核心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实现的,是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的服务公司的系统性融资法规。供应链是通过管理各种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来完成原材料的采购,然后生产出中间产品,最后生产出最终产品;然后通过一些分销渠道将最终产品发送给消费者。在供应链中连接供应商、分销商、供应商和客户的结构。采购的原材料经过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包装过程,增加产品的价值,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增长。
现 状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潜力和风险控制效应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围绕供应链中小企业的多元融资需求,许多商业银行,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等开始围绕供应链贸易提供金融服务。如今,大多数商业银行也都搭建了自己独特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现在还处在初步阶段,伴随在应收账款,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日趋发展的变化下,让供应链金融快速地发展。供应链金融在各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它如今渗透在了商业银行、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供应链内部贸易过程之中,核心企业通常情况下会占据重要地位,从而,相关企业就会借助向上游赊销,或是向下游压后的方式,确保流动资金压力能够转移到供应链的非核心企业之中。相关非核心企业通常情况下会处于弱势状态,并且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有关非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以及信用实力水平都较低,并且融资成本相对过高。这势必导致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既面临流动资金增加的要求,又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造成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供货成本提高,如此一来,分销商部门的产品销售工作成本会相应地提升,同时,还会致使供应链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整体性的降低。供应链金融属于一项供应链系统性金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将银行至于供应链的大局角度上,以此来使得供应链整体的财务成本实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与此同时,还会统筹协调供应链资金流。这种融资模式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与核心企业打交道的中小企业缓解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供应链融资模式为特定供应链的特定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财务管理解决服务,通过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以此来增强资金使用效率,并使得多方价值得到提升,最终使得供应链整体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增高。但是供应链融资属于一项全新的融资方式,它不但涉及供应链中双方复杂、烦琐的资金关系,同时,还与寻常的企业融资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风险管理过程中具有独有的特征以及难点。
风险管控问题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供应链之中的中小型企业融资工作的困难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然而,这种融资方式不能使得中小型企业或是资产实力过弱以及信用实力过弱的企业风险得到有效避免。可见,怎样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也是现阶段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合约及制度的规范化
最近幾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有关实物单位以及理论部门都做出了相关的供应链金融新型金融信贷产品。相关产品都是借助已有的金融信贷产品实现融合以及完善,然而,在合约规划角度上以及操作流程之中,仍然具有不成熟以及不完善之处。怎样确保合约的规划以及制度的构建和整体性风险防控得到有效完善,是现阶段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道德风险问题
为了保障供应链的中小型企业能够按时还贷,银行部门需要借助质押或抵押的方式对资金进行保护。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银行会将订单抵押当中的监管货物的职责以及权利下放给第三方的物流公司,这样也就无法避免在涉及到第三方的物流公司以及融资企业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相互勾结或串通而发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对道德风险进行预防与管控也是当前的阶段供应链金融在风险规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风险识别问题
对供应链金融整体而言,相关中小型企业是服务工作以及融资工作的主体。如此一来,银行部门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了解融资供应链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状况以及信用水平,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基于公司特别是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信用状况,此外,还应该充分掌握供应链整体的流动方向。与此同时,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的工作之中,怎样能及时有效地辨识非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技术实力以及资产水平和信用水平等等,也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难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信息化水平整体呈现出提高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会继续保持,这正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我国国内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两者相加,将原有的经济与技术效益都赋予了一定的加成。同时,在这样的时代环境和背景影响下,还在金融经济领域产生了一种新的现象,那就是出现了全新的产业形态。新经济最大、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新”,而这一特点并非是简单的,而是指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与时俱进的,也是瞬息万变的。中国自身的经济特点相比其他的经济发达国家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的。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市场上都有属于中国自己的经济特点,我国的经济环境并非固步自封,而是将每一次的危机的变化都通过相关的应对机制和市场结构体系来转化为自身发展与前进的机遇和动力。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体系和新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变化及影响,也正是因为我国的经济环境始终立足于当下的时代背景并且与我国各行各业与整体环境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才使得我国的经济环境始终以“新”作为自身最典型的特征。我国新经济发展可谓七大经济类型的集中表达:知识经济、创新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开放经济、数字经济和个性化经济。其中与供应链金融密切相关的有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以及个性化经济。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在此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依赖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过度的依赖,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虽然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开始带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内外的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和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了。因此,这种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了一种较为疲软的增速的特点,换句话来说,这可以看作是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已经开始在经济环境和时代背景下逐步显现出来。新经济发展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別在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着大量廉价劳动力及大量生产资料,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必不会长久地带来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当这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势必会遇到发展的阻碍,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了瓶颈期的原因。而新经济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回顾并且总结了大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从而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运用,改变高投入、低回报的发展方式,培育适合时代经济环境的新兴技术与产业,加快企业融合与转型。而要改变经济模式,也并非只依赖于过往的经验与总结,更重要的是将知识作为经济前进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智能经济的形式
智能经济是在新的科技时代背景下的衍生产物,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与成熟所带来的衍生“产品”。同时,智能也是帮助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的实质与核心。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可以节省服务业所需的人力成本,更加专注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智能经济为新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大量的机遇,效率的提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种智能经济的发展形势,不仅仅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也提高了信息科技的发展速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智能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要素
大数据是现阶段新经济不断发展的较低成本的投入要素。在当前数字化的大浪潮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现阶段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融合。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被信息技术所影响与改变,网上订餐、网上支付、网上医疗以及网上购物等新型行业的涌现并且快速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交易平台推动零售业与互联网平台融合为电子商务经济,打破传统的连锁交易模式,转向网络化交易,使人们能够在线交流信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数字化,不仅降低了交易和生产成本,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加速细化,也形成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选择,从而提高了交易效率。
个性经济新趋势
新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的原因是因为,其不仅仅在供给侧的角度提升了全要素的生产率,还在于需求侧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实际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生产从大型化、标准化生产向小型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转变。技术的不断创新,意味着小型自动化生产链不仅不会大幅增加传统规模化生产的边际成本,还能以更具性价比的多元化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
在当下经济环境下,供应链业务越发多元化发展,业务需求多变且非标准化,供应链金融投资公司更应注意法律风险的把控,投资公司内部法律体系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完善和改进,对相关法律人才加强培养教育,制订相关的协议与条款以明确各企业所需要承担的权利和责任,减少产生法律矛盾,并对内部员工及第三方代理机构的法律行为进行严格的把控。
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识别预防管理
对于市场风险分析的管理,需要从风险识别方面开始,鉴别风险的来源,分析具体会有哪些项目可能受到这个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展开分析。控制市场利率风险是通过利用利率的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产生变动时,立即采用缺口管理和套期保值的控制方法尽可能的减轻风险。
优化业务的操作流程,规范每个操作链路的责任要点
供应链金融操作流程的步骤相对繁琐,操作风险也会发生变化。财务公司需要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设计日常工作流程,适当分配各岗位职责,进而确定不同业务部门,制定各部门相关业务运营计划,并设置内部管理充分有效地控制和建立对操作风险持续调整和改进的管理机制,使各过程环节的操作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通过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流程,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领导层经营业务的权限,集体会签制度落实重大决策。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需要明确每个人负责的部分。在公司内设立不同的管理部门,然后在部门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并确定供应链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细化岗位职责,找到专职负责人推动业务的进展。对业务往来、价格管理、资金出入金等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使各项目负责人协同工作、相互监督,从而建立完整的流程体系供应链金融可以充分实现对业务的操作和监督。
加快供应链金融信息平台建设
传统的企业贷款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供应链中金融产品数量不断增加的管理需求。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对供应链金融相关数据进行批量处理,掌握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每一个流程。步骤:设置各类审批节点,通过系统支持业务运营,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现金流、信息流实行封闭管理模式。设置包括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网络、配额管理、业务管理、财务会计、库存管理、仓单管理和应收账款、订单融资和组合产品融资等广泛的行政功能。使业务流程更加透明和简单,减少公司运营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减少人为的随意性。
基于上述内容总结,可以看出,在新经济背景当中,我国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且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就当前阶段供应链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的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研究与阐述如何降低甚至杜绝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策略,主要是为了使供应链金融能够得到良好且健康的发展,进而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慧,刘艳.基于大样本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5):84-88.
[2]邱晖,许淑琴.大数据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8(7):35-37.
[3]储昱,邢伟.浅析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与防控[J].丝路视野,2018(33):6-7.
[4]张宇,郭万山.“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战略对策[J].会计之友,2018(10):100-104.